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门石窟耀千秋 || 石峰(山东)





龙门石窟耀千秋

文/石峰

编辑/落英小桥

深秋,我又一次来到了洛阳龙门。

此时的龙门,山间泉水氤氲的轻雾朦朦着太阳;西山土黄色的大小佛窟像镶嵌在凹凸的石壁上,掩映着青青的松柏。东山西山之间流过的伊水,此时更加沉静与从容,悄然增加了几分美丽,几分神秘。只见她,橙波化碧,没有了春夏时的浊浪滔滔,碧波无声地向北流淌,生怕惊扰了游人的遐想。伊阙处那座高耸的大桥,恰到好处地横亘在江面上,把所有的风景都锁在伊阙之南东山与西山的怀抱里。两岸青山对峙,一脉流水碧波荡漾,行舟如梭,人在画中游。如此景色,比美丽的画屏还增色十分。此时,我面前的伊水,那流淌的一江碧波,仿佛不是流溢于天地间,而是漫溢在我的心头。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12公里处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石窟)之首,也是世界上佛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据说,古代的工匠们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时间,在一公里的山上凿刻出11万余尊佛像,堪称世界之最。遗憾的是,经过历代战火洗劫,至今仅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3600余个,多在伊水西岸。仅这残缺部分,就已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了,并早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中华书法魏碑之精华,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流光溢彩的历史文化,把景区滋润得蔚为壮观。

龙门又称伊阙。据《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河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

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遂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此建都”?一位大臣献媚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京城,把皇宫紫微城的正门则天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习惯地称之龙门了。

传说,龙门是由大禹治水时所开凿,鱼跃龙门的故事亦发生于此。在大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洛水和伊水因受阻形成一片汪洋,类似于现在的说法“堰塞湖”。“堰塞湖”不疏浚,积水愈多,灾害愈甚。因此大禹凿开龙门山,使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洛水伊水得以汇合一起注入黄河,从而解决了这里的水患。

鱼跃龙门的传说和故事,便发生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栖于孟津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流而上,当游到阙龙门时,遇滔天波浪,便纷纷跳跃,意欲一举蹿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则碰得头破血流,额头上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曰:“黄河三尺鲤,本在孟律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诗中的“孟津”即今洛阳下辖县,北临黄河。鱼跃龙门又称鲤鱼跳龙门、鱼跃龙门等,比喻中举、升迁等飞黄腾达之意,也比喻逆流奋发向上,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龙门石窟佛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造,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名气大的主要有武则天根据自己容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石窟艺术不仅呈现中国化趋势,成为中国百窟艺术里程碑,后经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还向国际化迈出了一大步。现发现的欧州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因此,龙门石窟不仅对国内其它石窟的开凿产生重要影响,如香港天坛大佛,甚至远及东亚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如日本奈良东大寺、韩国石窟庵等均受其影响。

过去人们认为,洛阳龙门石窟的营造自北魏至宋,实则不然。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未。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传承延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占10%左右。北魏代表洞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普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以上两洞的洞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等。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伊洞、惠简洞、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是龙门石窟的鼎盛时期所建。药方洞中五尊佛像是北齐造像的特征。宋代分布有陈抟老祖“十字卷碑”、宋真宗“龙门铭牌”。宋朝还在龙门石窟新凿了一些洞龛,并为保护卢舍那雕刻,以阴线刻出五个方形及半园形题记,时代均为万历13年,为捐资修路的题记。清乾隆皇帝1750年游幸洛阳龙门,在龙门香山寺留下御碑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西逃,回京途经龙门参观古阳洞,下令把洞中主佛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为“老君洞”。

“洛水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唐诗人白居易赞叹不已。龙门石窟佛光山色,风景秀丽,恰如宋代苏轼所描绘:“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龙门山隔着伊水与香山相望,两山环抱伊水,大有双龙戏水之势,龙门石窟便是这双龙的点睛之处了。

我曾先后两次到过洛阳龙门石窟,漫步在伊水两岸,一边观景,一边细细品咂龙门那沧桑历史,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龙门二十品、香山寺、奉先寺等一颗颗华夏文明的明星高悬在龙门石窟这星盘之上,分外耀眼。我漫步江边,循着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欣赏着那一座座巧夺天工的雕塑,心潮难平。当见到那令人神住的卢舍那大佛时,心儿简直陶醉了。

大卢舍那像龛佛共九尊,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太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像。此窟由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开凿,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

佛窟长宽各30余米。主佛卢舍那是抱身佛,意为光明遍照,身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佛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宛若睿智而慈祥的女神,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令人肃然起敬。虽然千年光阴已逝,但那种端庄大气之美一如既往,并没有随着岁月消逝而消逝,这是一种穿越时空之美!

卢舍那是武则天的形象,不是演绎,这是有依据的。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了武周王朝。据《大卢舍那佛龛记》载:“实赖我皇,图慈丽质”。大卢那舍佛像龛峻工之日,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参加开光仪式,并在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至今这里尚留擂鼓台。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型群雕,以雍容气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以大型艺术群雕体现其宏大规模,精湛的雕刻高据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一种象征。

洛阳龙门石窟不愧是一处巍巍壮观的世界文化遗产。

 大名鼎鼎的万佛洞,雕刻着一万五千多尊精美绝伦的佛像。这些佛像小的只有三、四厘米高,大的却有两米多高,不论大小,其共同特点是构造精致。她们都美若天仙,犹如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坐在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莲花上,双手合十,正在为人们祈福。那些慈眉善目的菩萨,有的手持莲花站立,有的双腿交叉盘坐在莲花上,聚精会神地诵经。万佛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一任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其端坐莲花宝座的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慈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着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态各异,像极不同窈窕少女的群体像。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示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境界,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钭,身体成“S”形曲线,姿态优美端庄。据说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吋,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艺术表演中。

位于龙门南的古阳洞,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由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凿成,洞内四壁及窟顶佛龛琳琅满目,龛楣、背光等处的雕刻堪称精美,所表现的礼佛场面、建筑式样及龛楣装饰等图案纹样极富变化,完美地展现了当时绘画和雕刻的高超水平。洞窟主佛像释迦牟尼,身通高7.82米,头作高肉髻,体躯较瘦削,着双领下垂式袈裟,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面。侍立在主佛左侧的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菩萨,她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

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更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其中在龛楣上建造的佛传故事,实在耐人寻味。如古阳洞南壁释迦牟尼多宝龛上,有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等,讲述的是悉达多从母亲摩耶的右腋下诞生,刚刚出生就走了七步,每一步脚印都生出一朵莲花,这叫步步生莲。他站在方台上,天空中有九条龙为他喷水沐浴。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古阳洞内碑刻题记近千品,是中国石窟保存像铭最多的一座石窟,闻名宇内的魏碑作品“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于古阳洞,另一品在慈香窑中。

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分别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点是字型端庄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清代学者康有为评价二十品有十美:“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在给予极高评价的同时,康有为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用魏碑体。龙门二十品现仍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每年无数海内外友人,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龙门,为的就是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

两次洛阳龙门之行,我还特意观看了香山寺和白园。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上,是唐687年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遣身而建的塔院,武周时期扩建为寺并敕名“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武则天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写墓志铭的润笔费六七十万贯捐出重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香山寺从此更加名声大振。白居易还将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玫、郑据、刘贞、卢慎、张浑、李元爽、禅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会”。

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在龙门俢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的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

白园位于洛阳城南龙门东山琵笆峰上,是全国唯一纪念白居易的园林。白园占地44亩,属于龙门石窟景区内的人文自然胜景。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道诗书屋等10余处。青谷区位于两山之间,有白池、听伊亭、石板桥、松竹、白莲等。进入青谷区,只见瀑布飞泻,池水荡漾,竹林青青,白莲飘香,使人心旷神怡。从听伊亭进门直行,但见路转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极。拾级而上,山腰有亭名曰“听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弈、饮酒、品茗、论诗之处。由听伊亭而上,在危岩翠柏中有一古朴典雅之阁庐,题额“乐天堂”。这里依山傍水,面对青山,是诗人作诗会友之处,室内自然山石裸露。站在乐天堂前,不禁回味起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堂内汉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鸠杖,栩栩如生,有飘飘然欲仙之态。出乐天堂朝右拾级而上,即琵笆峰顶,墓体区便位于琵琶峰顶上。这里有白居易墓、卧石碑、乌头门及中外仰慕白居易客人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铺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这里的纪念物与苍柏牡丹相映衬,肃穆之外更有一份雅趣。在翠柏丛中,有砖砌短墙围成圆形墓丘,即白居易长眠之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块,其中一块上刻“唐少傅白公墓”六个字。登高望墓,形似琵笆。白墓所在之丘为“琴箱”,其东南是长长的芳草墓道,四周围以齐整的冬青,翠绿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见,此即为琵笆的“曲颈”。诗人精通韵律,又作千古之颂的《琵笆行》,以此示怀念之意。此山、此墓、此龙门之地,是他长眠的最佳之处了!明山秀水,花木树石,亭台楼阁,碑碣廊庑,无不体现出诗人的性情和得体于自然的完美特色。园内石刻、楹联含义隽永,尤其是白居易诗廊集古今中外百家之长,与龙门石窟二十品等雕刻艺术隔河相望,相映生辉,更增添了中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之首的夺目光彩!

舟行伊水最空灵,两岸青山作画屏。我未成名已先老,且将逸志付闲情。欣赏着龙门伊水的独特风情,面对一代诗圣白居易终生隐居的这片浸渍着诗香的土地,我的思绪如打开的闸门一泄千里:当初唐代诗人陈子昂“怅然涕下”那一刻,大概不会想到这泪水会浇灌出盛唐怎样的花朵。名留青史的洛阳文士们,终使得洛阳的每一寸土地都漾溢着淡淡墨香。我曾为洛阳这十三朝故都而骄傲,但如今,在这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我为历经浩劫的宝贵文物倍感惋惜的同时,对现存佛洞、楼台楼阁,画栋雕梁,更觉弥足珍贵。因为我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当年的那些工匠大师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为失去的和现存的石窟文化,进行着怎样辛勤的开凿?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龙门的伊水,龙门的一切,才有今天的美丽而神秘。      

最难忘,伊水旁青春的笑脸与佛陀的面厐;最难忘,世界最瑰丽的石窟雕刻艺术殿堂!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作者简介:石峰,男,1945年4月生,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齐鲁石化公司退休干部。系中国作协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企业家联谊会理事;淄博市职工文艺创作协会理事;齐鲁石化公司作协理事。当过兵,做过工,从事过记者编辑工作。业余创作50多年来,在全国报刊发表新闻及文学作品4000余篇,近1000万字,其中发表450万字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文学评论等。出版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一代风流》、《太阳神》;中短篇小说文集《清清的玉女河》、散文集《清明祭》等。作品在全国省市60多次获奖。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三绝
约了二十年的旅行(十)——千年龙门,凝固的诗篇
中原会客厅——龙门石窟景区掠影
龙门石窟介绍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河南洛阳最值得一去的网红旅游地,人文历史丰富,游客纷至沓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