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中华郭氏源流考略连载十二|寻庐讲坛

郭氏源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出土文物与古籍记载


—有关“西虢”与“东虢”的史料


“郭坊信息”96年第2期转载郭汤盛先生有关“东虢”、“西虢”的史料,文中提到“词源”注解虢叔为武王弟是错的,但在1979年修订再版时已改正。至说西虢为虢仲封地我认为并没有错。发生在公元前1100年,武王封其叔父之事,即使在左丘明写“左传”时。武王封西虢也已事过五百年,以后历代著述,如果没有这些前人著述为根据,只能是胡说八道。现就我已经掌握的资料,试作简略探讨,欢迎各地宗亲指教。“左传”载虢仲封西虢,虢叔封东虢。 西虢地在今陕西宝鸡虢镇,东虢地在河南荥阳虢亭。北虢在山西平陆下阳,南虢在河南陕州上阳(史载南虢系由西虢随平王东迁后改称,留歧不迁者称小虢)。


“通典”是唐朝杜佑所著,其论点与“左传”同。


  “宰相世系表”是北宋欧阳修所著,其论点与“左传”、“通典”相反,谓“武王封文王


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但又说西虢地处虞郑之间。  周时虞国在山西平陆县北部,郑国在河南新郑县境内,虞郑之间只能是东虢虢亭,绝不会是西虢虢镇。


“读史方与纪要”是明末清初顾亭林(炎武)先生所著,其论点又与“左传”、“通典”同.


 “佩文歆府”是张玉书在康熙五十年写成的,其见解又与“左传”、“通典”、“读史方舆纪要”相反。


  张献琼写的“中国姓氏集”,郭经南等编写的“环球郭氏宗谱”,又持“佩文?府”的观点,因为他是根据该书写出来的。


  “郭子仪与陕西华县”、“郭子仪与汾阳”其论点又与“左传”、“通典”、“读史方与纪要”同。


  1908年出版的“词源”,“词海”其论点正是从“左传”、“通典”、“读史方与纪要”等书引伸出来的,我认为这不是颠倒引述,而是言之有据。


  从以上排列的资料看,说虢叔封于西虢,首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由于“宰相表”列在二十四史之内,具有很高权威,所以写族谱的作者没有人对其自相矛盾的叙述提出怀疑


,也没有人与地图对照,以讹传讹,愈传愈广,贻害不浅。即使以“宰相表”论,不仅只有“虞郑之间”不是宝鸡虢镇这一点,还有“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这一点,平王东迁是由于镐京守不住了才东迁的,处在镐京北邻的西虢,还用夺吗?公元前767年还没有飞机,处在陕西南部的虢镇,即使送给郑武公我谅他也不会要的。由于荥阳虢亭与郑国比邻,所以夺的只能是东虢,开头写封虢叔于西虢是欧阳修错了。


 史载平王东迁时西虢随王室迁都上阳,改称南虢,1991年以来在河南三门峡市发掘出的虢国墓群中,九号墓一座证明果然是虢仲公墓。


 由宝鸡博物馆王喜平先生提供的“虢之小考”中,虢镇城南由秦宣王太后建筑的常宁宫碑载:“公爵乃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也是以证明虢仲封西虢是对的。还提到1982宝鸡地区


京当公社出土的虢仲甬,铭文载”虢仲作姒尊鬲“乃虢仲为其妻姒氏作的器物,从这些地下埋存的器物,到各种史书记载看,“词源”、“词海”的引述并无颠倒。 (作者:郭义福)录自《郭坊信息》


二、浅谈《郡望》与《堂号》


 “郡望”,是指郡中显贵的姓氏。


  “堂号”,是指祖先的名号或爵号。


    郡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秦以前郡小於县。秦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为36郡,这时郡大于县,相当于现时市管县的市级行政区。


  郭氏得姓阳曲。秦昭襄王三年设置太原郡时,郡治位于阳曲。建郡后阳曲又隶于太原郡,称为晋阳首邑。周定王元年(前606年,乙卯岁),定王封虢叔裔孙序于阳曲(新唐书作平王,误)。古时讲郡望,人们在提起阳曲郭氏时,即以太原代之,称为“太原郡郭氏”。


  这个“太原郡郭氏”,由于用地域名称,当然是指所有住在太原郡的郭氏宗亲。这就是“郡望太原郭氏”的内容。


  宋嘉佑五年(1060,庚子岁),欧阳修写出的“宰相世系表”,记载中国郭氏有五个郡望,即太原以外,有冯翊、华阴、颖川、昌乐、鼓城。


  唐开元间,郭知运因军功封“太原郡公”;其子孙以“太原”为标志,也称“太原郭氏”,但这个称谓已经是“堂号”,不是,“郡望”,与“郡望”的“太原郡郭氏”有着内容上


的巨大区别。郭知运是颖川人,讲郡望属“颖川郭氏”,但他不唯不包括住在颖川的郭氏宗亲,也不包括住在太原的郭氏宗亲,严格地说,即使是兄弟叔伯的后代都不包括,这个“太


原郭氏”只代表“太原郡公郭知运”的后代。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壬寅岁),郭子仪因军功封“汾阳郡王”,其子孙以汾阳为标志,即称“汾阳郭氏”,这个称谓也是堂号,不是郡望。讲郡望郭子仪属“华阴郭氏”。郭子仪世居华州,封王时已经离开阳曲七百余年,祖上历迁过冯翊最后到达华阴,汾阳的封号虽因郭氏得姓之地阳曲古称汾阳而来,但这个“堂号”不但不包括住在汾阳县的郭氏宗亲,也不包括住在冯翊、华阴的郭氏宗亲,严格地说,即使是子仪公十个兄弟的后代,都不包括在内。


  汾阳历史上没有设郡,现在有些人在称“汾阳郭氏”时,加了一个“郡”字,变成“汾阳郡郭氏”无形中增加了地域的内容,是否妥当,有待商榷。


  山西省阳曲县,汉、隋、唐三代均叫过汾阳县,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阳曲至今。阳曲在太原市北。太原南面的西河县,明万历23年(1595)改名汾阳,这时距子仪公封汾阳王已经833年。“汾阳郭氏”的后裔,由于不了解历史的原因,为了寻根,往往闯进今天的汾阳县,闹了不少误会。有人看到这种偶合的误会,不但不去提醒,反而想将错就错,把郭氏的后人都引入这个迷魂阵中。诸如提出今天山西汾阳县是“郭氏之根”、“郭氏之源”、“郭氏之祖地”等等。山西文史研究馆编印的研究专号,名为《郭子仪与汾阳》,就是这样做的,其作者虽然大部分是别姓,但也有个别本姓名人却充当了这个角色。


  1994年11月,在这些文章误导下,世界各地郭氏宗亲一行80多人,走进了今天的汾阳县,并在子夏山下名为八里坟的乱坟堆前,重新建立了一座汾阳王的衣冠冢,供人凭吊。做为郭氏起源汾阳的凭证。


  1990年10月,阳曲县政协主席、郭氏研究会会长姜国民先生,写了一本《郭氏之源在阳曲》的专著,第五十页中题为“两种说法一个墓,是朱是郭待研究”的专题,对这事做了精辟的分析值得一读,建议宗亲如果有兴趣,可写信索要。(地址:山西阳曲县政协姜国民  邮编:030100)


   姜国民先生指出八里坟中的衣冠冢,是明代永和王朱济烺之子朱美坞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以朱代郭,愚弄了各地宗亲,成为我们郭氏的耻辱。


   更可悲的是今年汾阳王1300周年诞辰,世界各地的汾阳王裔孙去年在泰国决定,今年庆典在汾阳县举行,这将是天大的误会,为了使宗亲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特撰写此文,供参考。(作者:郭义福)录自《郭坊信息》


三、 两种说法一个墓


——是郭是朱待研究


    郭氏发展数千年,好多情况还需继续研究对今汾阳县的郭子仪衣冠冢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郭子仪的衣冠冢。《文史研究》四期三十六页,“爱子村郭氏遗迹调查”一文中说, “村外有郭氏族坟,从一里坟到八里坟共八组,子仪公的衣冠冢就在八里坟内。……其间随处可见残遗的翁仲、石兽,以及牌楼残片,我们漫步其中,意外发现了一楹书有‘口本水源仪型宛在’的石联,这儿就是子仪公的衣冠冢。而且在这期的封三处还印发了照片。证明这里确有郭子仪的衣冠冢。另一种说法,就是明朝晋王朱〖HT5,7〗木[KG-*1/3]冈[HT]六子朱济〖HT5,7〗火[KG-*1/3]良[HT]子孙墓地,其中有朱济〖HT5,7〗火[KG-*1/3]良[HT]之子朱美坞的衣冠冢。其理由有三:其一,按照中国葬俗,死地非祖籍才有衣冠冢。郭子仪并没有死在汾阳,怎能设衣冠冢?如孙中山病死北京,归葬南京中山陵,北京才有其衣冠冢,况且,从唐到明,郭子仪传宗何止八代?朱济烺先封永和为永和王,后迁孝义,又迁汾阳,朱济烺之子为美坞到朱敏洼,共九代,其中,朱美坞因非分讲排场,闹三宫六院,“以罪取京,卒”,后蒙恩赦归太原守祖坟(朱),故今太原有坞城,其葬于东太堡边山,这样,汾阳县爱子村族坟只有八组,而朱美坞只有衣冠冢。其二,《文史研究》四期封三处的“爱子村令公衣冠冢四期碑楼遗存之楹石联”上有字为“口本水源仪型宛在”这里的仪并非郭子仪的“仪”因为祀祖联是不许将祖先名讳直接嵌入联中的。这里的“仪”是准则、表率,型是法式、楷模。联中尚缺一字,按文理应为木,“木本水源,仪型宛在”,木指朱的木旁,水指朱济烺名中济之水旁。意思是他们的木和源(祖先)是朱和朱济烺。其三《文史研究》四期封三处印的“衣冠冢遗存之蟠龙碑额”,按照中国封建社会之规定,非帝裔,异姓王(公)候均不能用,否则为僭越,是要杀头抄家的,郭子仪与唐朝皇帝李是异姓,他封的是郡王,不能用蟠龙碑额,而朱济烺与明朝皇是同姓,他封的是亲王,故能用之。笔者没有到过爱子村看过,故不能断言,但认为朱美坞的衣冠冢理由服人。对郭氏的研究要尊重历史,要对后人负责尤其要对郭氏后人负责,把祖宗都搞错了,那就是笑话,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方针,谈了上述几个问题,供他人指正。(本文录自姜国民先生《郭氏之源在阳曲》一书)


、阳曲历代是封王封侯的地方


——再议郭氏研究中的造假风


    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因为郭子仪祖籍在阳曲,阳曲古代曾叫汾阳,这是一般历史常识,这个汾阳就指的是阳曲。


有两篇文章却任意造假,一篇是郭世科写的“古老汾州是郭氏文化的发祥地”,在其文中第十自然段中说:“何况还有‘畿内之地,皆不以封’的唐代戒律和地域条件不宜封的缘故。因此,阳曲县为汾阳王封地应属无稽之谈。”另一篇文章是山西师范大学城环学院研究生吕世宏写的:“郭子仪封爵汾阳王的‘汾阳’含义及封地考”在该文第四部份又说:“阳曲为畿县,正由此因,这些地方是绝对不会封给功臣的。”畿,畿辅,指的是京都一千里范围内为畿辅之地。唐朝建立,以长安为京都,长安现称西安,在陕西省南部,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集第五册第40-41页京畿道,关内道一图可看出:京畿道范围还在陕西省南部,东面没有超过黄河,而同册第46-47页河东道即今山西省却无畿道一说。两人文章却说阳曲是畿辅之地,只要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何况大学文凭的人却要胡说。唐皇帝封王时也是清楚的,陕西省华县是郭子仪的出生地,该县郭子仪研究今著书《郭子仪与华县》,该书第7页写到:“序的后裔,遂以郭为姓,因阳曲在古代属太原郡,郭氏遂为太原著姓。又因阳曲一带曾称汾阳,故郭子仪在封为郡王时,以其得姓之地冠以名号,而称汾阳郡王” 。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振芳著的《汾阳王郭子仪》一书,其书封面写着:“身为太原望族郭氏后裔郭子仪,凭着高超的武艺,智慧的头脑和对唐王室的耿耿忠心,几度扶危济困,勋高一代,被封汾阳王。不过,唐朝的汾阳指的却是今太原阳曲这个地方。”


从上述可看出:唐朝皇帝封汾阳郡王指的是阳曲的古称汾阳,郭子仪的出生地的宗亲也是指为汾阳即阳曲这个地方,专家论著讲的更清楚不过,造假是不行的。阳曲在汉、隋、唐三个朝代时曾有一段时间叫汾阳,历代封王封侯有好多位,汉朝的靳疆封为汾阳侯,三国时的郭淮封为阳曲侯,其孙子郭正封为汾阳子,唐朝的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元朝的斛斯椿封为阳曲县公,明朝的朱美先封为阳曲王。这些是对绝对不封之说的彻底否定。许多历史证明阳曲是历代封王封侯的地方。(作者:姜国民2008年9月18日)



五、 正说“汾阳”


———三议郭氏研究中的造假风


    唐代名将郭子仪被唐肃宗封为汾阳郡王,人们习惯把郭子仪称为“郭汾阳”,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人们对“汾阳”二字日益感兴趣,为了把“汾阳”加到自己的方面来,就胡说起来,有的干脆邪说起来,我们必须实事求是。还历史公道,要正说,不邪说,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是公道的,最终证明正说是对的。


(一)古地理学中的汾阳。水北山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在地名与山峰的命名中常见。汾河是山西省的主要河流,从管涔山发源,到入黄河,基本走向是南北流向,分不出水北水南,就无阴阳之区别,但汾河两端都是东西流向,就有阴阳之区别。一处从娄烦县静游镇向东流去,经古交,上、下兰村到太原城西向南流去,在这段有水北水南之说,所以汉、隋、唐时此处西东流向的汾河北岸一带就有汾阳,同时这段弯曲的北部就叫阳曲,二者同处汾河上游的北部,阳曲汾阳同为一地。另一曲折之处是从侯马西折,经新绛,稷山,河津流入黄河,这段因河流东西流向也有水北水南之说,历史上有汾阴县的出现。汾阳、汾阴两县可见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地图第五册第17-18页,隋大业八年的河东诸郡图。今汾阳位于文峪河的西边,所以历史上曾叫西河郡西河县,其同汾河无缘。阳曲县有两个村,叫洛阳和洛阴,因有一河叫洛水,把两村分开,河南的叫洛阳,河北的叫洛阴,老古相传,黄帝在阳曲县的阪泉山将蚩尤打败,用了阴阳二宝,实际上是从洛阴,洛阳两地发兵,夹攻于阪泉山,将蚩尤打败的。从上述例子说明以水南水北命名的地方是多的。


(二)《史记》一书中汾阳之邑,说的是汾河北面的土地。郭世科写的“古老汾州是郭氏文化的发祥地”,该文第10自然段写到:“有一误传,说汾阳始名于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其实,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汾阳就叫汾阳。《史记·晋世家》载:夷吾遗里克书曰:“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郭世科想用史记中的话,说明今汾阳在春秋时期就叫汾阳,而在引用时郭世科有意删掉史记中该段话下还有个注解:“汾水曰汾阳,晋地也”“命里克汾阳之田百万,命邳郑以负蔡之田七十万”通观之意是要汾河北部土地封给他。邑,除县古称之外,还有国都,人民聚居的地方,封地,愁闷不安等多种解释,郭世科引用史记中的话,有意删掉注解,怕暴露出今汾阳与史记中的汾阳无缘。史记中汾阳之邑的真实意义是指汾河北面的土地,汾河北部指的是阳曲的土地。郭世科说的误传,实际上是正传,因《汾阳县志》就载今汾阳“春秋属晋,为瓜衍县地。战国属赵,为兹氏县地。秦、汉、三国、魏因之。晋十六、南北朝,隋属隰城县,唐肃宗上元元年,改为西河县,属汾州。明洪武初省西河县置汾州。万历二十三年改汾州置汾州府。依廓设汾阳县至今。”汾阳县志讲的清楚,既然春秋属瓜衍县地,就不能同时成汾阳县。而且是万历二十三年依廓设汾阳县至今。这怎能成为误传。本人现藏有一本由汾阳市人民政府,1994年8月编印的《汾阳》之书,书中写道:“汾阳县历史悠久,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为兹氏县,明置汾阳县至今。”这是汾阳市人民政府编印的,明置汾阳县至今,这是正传,郭世科却说误传,应该改正。


(三)阳曲在汉、隋、唐时的汾阳。阳曲位于汾河上游弯曲的北面,所以叫阳曲。《阳曲县志》(清朝道光年版)在叙说阳曲地名变化时写道:“隋隶太原郡,开皇六年文帝自姓杨恶其曲之名,改曰阳直。十六年改曰汾阳,因汉故名。又分置盂县,大业初省,入汾阳,末年复曰阳直,移至木井城,唐属并州。武德三年于隋之故城四十五里又置汾阳县。”从“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查知,隋开皇十六年是公元596年,武德三年是公元620年,因汉故名,就讲阳曲在汉朝时叫汾阳,故隋朝时也叫汾阳。历史清楚表明阳曲在汉隋唐三个朝代曾有一段时间叫汾阳,有时间为证明。


   (四)今汾阳与阳曲的古汾阳之区别。今汾阳位于太原市南,是吕梁市的一个县级市,是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即1595年才叫汾阳县,是郭子仪于762年封为汾阳郡王后833年才出现的汾阳县。阳曲县在汉隋唐三朝时叫汾阳,以唐朝计算是武德三年即620年汾阳的,距郭子仪封王还有142年。唐朝皇帝只能知道在唐朝武德三年有县叫汾阳,知道以前的事是对。而唐朝皇帝绝对不会预计到833年后又出现汾阳。所以唐朝皇帝只能把郭子仪封在唐朝的汾阳即今阳曲,唐朝皇帝不会预算到明朝又有个汾阳出现,把郭子仪封在唐朝西河县即今汾阳是绝不可能的。(作者:系山西省阳曲县郭氏研究会会长姜国民于2008年10月5日)


六、致世和宗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世和宗长:


有幸拜读您编著的《中华郭氏源流考略》一书,令人钦仰的是您继主编《中华郭氏大典》之后仍然为郭氏源流追根究底而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此书大有力挽狂澜之气慨,对目前学术界关于郭氏源流的争论不休,提出了非常正确的结论,真正做到正本清源。贡献是巨大约,意义是深远的,在郭氏源流问题的学术研讨上具有空前的,划时代的意义!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郭义福宗长《浅谈郡望与堂号》一文的精辟见解,文中指出:“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壬寅岁)郭子仪因军功封‘汾阳郡王’。其子孙以汾阳为标志,即称‘汾阳郭氏’。这个称谓也是堂号,不是郡望。讲郡望郭子仪属‘华阴郭氏’,郭子仪世居华州,封王时已离开阳曲七百余年,祖上历迁过冯翊最后到达华阴。汾阳封号虽因郭氏得姓之地阳曲(古称汾阳)而来,但这个堂号不但不包括住在汾阳县的郭氏宗亲,也不包括住在冯翊、华阴的郭氏宗亲,严格地说即使子仪公十个兄弟的后代都不包括在内。”


文章最后指出:“更可悲的是今年汾阳王1300周年诞辰,世界各地的汾阳王裔孙去年在泰国决定:今年庆典在汾阳县举行,这将是天大的误会。”(子仪出生是697年,原文应该是写于1996年)


本人之所以引出上述伟论,目的是要指出这不仅仅是汾阳王族裔的悲哀,而且是全世界郭氏的另一种悲哀。众所周知,郭氏有‘太原郭氏’、‘ 颕川郭氏’、‘ 冯翊郭氏’、‘西平郭氏’、‘河东郭氏’、‘敦煌郭氏’、‘中山郭氏’、‘昌乐郭氏’等等。郭氏族人遍布海内外,有1500万人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英贤荟萃的著名姓氏。自上古夏、商、周以来,郭氏族人的发祥、发展、繁衍、播迁,可以说是非常兴旺,也非常复杂。郭氏这棵巨树之兴旺,是有着上述千枝万柯,千流万派。奇怪的是现在根巳正,却枝巳枯。这棵巨树只剩下‘汾阳郭氏’一枝独秀。目前全世界可能有百分之八、九十郭氏后人都承认是郭子仪的后裔,除了历来被研究郭氏源流的学术界怱视遗忘的包括福建中南部与台湾中南部几十万榴阳王十二使公族裔(此支自称太原郭氏)。难道上述其他郭氏支派都绝后了?难道郭子仪十兄弟没有后代流传吗?这是不可思议的,绝对不可能的事。这就是中华郭氏的另一种悲哀。纵览当代名家对郭氏源流的诸多论述,无一对此有所质疑,这证明无数郭氏族群弄不清自己的祖宗源流,纷纷攀龙附凤。此行徑巳令‘崇韬拜墓’的笑话响彻中华大地。这种诬祖混宗的怪现象,祸延各地宗祠、族谱。


自宋迄清以至当今,数不清的族谱世源存有疑问,甚至错误,有抄袭的,有移花接木的,有刻意抬高门第而投靠皇室、王公、将相、卿候的。不可否认,郭子仪的不朽功勋是中华郭氏的骄傲。其影响之大远远超出“林宗振汉,子仪鸣唐”。尤其当代这股人为的飓风,己将中华郭氏后人引入盲目崇拜的迷途,这是最严重的造假,不能不引起所有研究郭氏问题的专家、学者的注意。否则研究族源就失去了意义,认祖归宗就成了一句空话。以上管见臆说之处,望批评指正。(福建旅港钞岱同乡会秘书长、旅港钞岱宗亲会秘书长、香港金井镇同乡联谊会宣传部副主任郭青萍上2010年5月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子仪“六地”简述
郭氏族谱大全!权威发布!郭家人必看!
华州郭子仪封王“汾阳”,其封地、食邑地并非在山西汾阳
从郭子仪家族世系探讨汾阳王祖籍、籍贯和出生地问题
郭氏与汾阳王
历代郭氏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