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上海的痕迹(十五,道台衙门造就巡道街和天灯弄)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十五,道台衙门造就巡道街和天灯弄

今天我们要去上海道台衙门,道台衙门在哪里?我知道它的所在地,而且有根有据,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张图;有一个公安局,这是民国时期的公安局,是1911年以后的事。1911年前这里就是上海道台衙门,前面绿的一条路就是现在的金坛路,提起金坛路有人就知道这是在中华路嘛,对了!这条路以前叫警厅路,就是说这里有一个警察厅。

   上海道衙门位置

 

在警察厅的旁边有一条红色的路,那是巡道街。还有一条蓝色的路就是天灯弄,我们的故事就是道台衙门、巡道街、天灯弄,故事很长,我们一个一个来;

1290年(至元二十七年)松江知府奏请华亭东维设上海县。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819日(七月二十四日)元廷批准设上海县,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上海县立,属松江府。县境为华亭县东北境高昌、长人、北亭、新江、海隅5乡共26保。

清初,上海发展很快,为了巡视工作方便,松江府上级,江苏巡抚衙门在苏州设立“苏(州)松(江)太(仓)兵备道”,简称“巡道”。哈哈!“巡道”的来历有了,可是在苏州。到雍正八年(1730年)又正式批准成立“分巡苏松兵备道”控辖苏州、松江地区军务和政务,并将苏州巡道衙门移驻上海,1731年在大东门内建造了一座新衙门,占地14亩。衙门西大门的原“水仙宫前街”,改为“巡道街”,南大门前新筑了一条马路,叫“巡道前街”。所以,巡道衙门的位置就是地图上的警察局。

这样上海的行政机构就有两个了,县衙比巡道衙门小,县衙就很难管事,倒过来也有好处,涉外的最高军事、政治、外交、经济都交给了巡道衙门。一切冲头也由巡道衙门去挡。

185395上海小刀会在嘉定起义,97日是孔子诞辰,地方官员都在文庙祭祀,小刀会借此机会,兵分两路,一路杀向巡道衙门,另一路杀向文庙。上海知县顽抗,当场毙命,道台吴健彰被俘(后被外国人救出),其他官员四处逃命。不到半天,上海被小刀会全部拿下,巡道衙门当了第一次冲头。

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时(1911113日),巡道衙门遭到了革命军的攻击,又当了一次冲头。一当上海有大变动,这里总是血腥笼罩;上一次刀光剑影,这一次枪声阵阵,部分建筑被毁,巡道衙门宣告撤销,这里成为了警察局,正门前的道前街也改为警厅路,上世纪五十年代才改为金坛路。

   1911年辛亥革命军占领上海道台衙门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去看原址,味道肯定好了不少!

金坛路很短,集贤邨面南,这里就是原来的巡道衙门。

   上海道衙门旧址—集贤邨


我在里面溜了一圈,都是新式里弄房子,看不出巡道衙门的影子。

   上海道衙门旧址

 

在外面看到的这大房子是不是原来的警察厅呢?我问了路边的老先生,结论是什么都没有了!徒有虚名,满腔热情被一盆冷水浇灭。

巡道衙门的痕迹没有了,但是它造就巡道街和天灯弄。巡道街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先去看看到底还留下多少老城厢的痕迹;

   巡道街


巡道街在巡道衙门的西面,北起肇嘉路(复兴东路),南到乔家路,这是老上海的一条著名马路,每每城隍老爷出巡,巡道街是必经的,因为巡道衙门在这里。

一百年前,城隍老爷的三巡会队伍,浩浩荡荡通过这里时,不宽的马路两边,跪满了善良的老百姓,迎接老爷的到来,这种场景是不会再来的了。

这一次我去拍巡道街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拍到的照片老城厢味道很浓。我们一起来看看;

   巡道街景1

 

这是站在巡道街中点向南看,典型的老城厢街面房子;楼上比楼下大,街面原来是开店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晒衣服的架子,他们的晒衣服竹竿伸到马路中央,在没有洗衣机的年代里,洗好的衣服绞不干,路过的人被淋湿了,对着上面哇哇叫,昔日的风光在这里再现,就看你去想象!

   巡道街景2

 

一个人蹲在路边看报,一位阿姨买菜回去烧饭了,电缆线上挂着要晒的东西——这是马路中间啊!墙上挂下来的可不是爬山虎,可能是种在晒台上的丝瓜,生活气息特浓!

   巡道街景3

 

人们匆匆的去上班,不像过去那样喧喧闹闹,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和谐。

巡道街原名水仙宫前街,那么一起去找水仙宫;

   水仙宫

 

水仙宫是道教的,里面原来供奉的是八仙中的吕洞宾,是一个著名的道场。四十三年前已经全部砸了,所以知道的人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要成为史书上的东西了,这张照片就是水仙宫的旧址,在巡道街西面的一条小弄堂里,房屋还在,不可能再恢复了。

既然来了,不找到一点我印象中的东西是不会放弃的,有了!

   水仙宫仅留的痕迹

 

准确地说水仙宫不是在弄堂里,这是一条过道,也是水仙宫的一部分,上面我们看到的院子是放香炉的。这过道上的屋架,应该是原物,大概水仙宫就留下这一点了。

那么天灯弄又怎么与巡道衙门搭上关系的呢?天灯弄是一条弯弯的路,在巡道衙门西面,晚上住在天灯弄的人们向东可以看见一盏很亮的灯。那时马路上是没有路灯的,1882年上海才有第一家“电光公司”,所以有这么一盏灯就是稀罕事,人们就把这条原名为竹素堂街的弄堂叫为天灯弄。这灯就是巡道衙门的煤油灯,挂得很高很高,象一盏天灯。实际上像现在的派出所门前的一盏红灯,表示巡道衙门的位置用的,所以巡道衙门又造就了天灯弄。这条弄堂现在看还很好,我估计寿命也不会太长,因为弄堂太窄。

   天灯弄


天灯弄景1

 

狭窄的弄堂,彩旗飘飘,送煤气瓶的朋友正在忙, 人们也过得很潇洒。这里有一个奇景;晒被子的竹竿竟然搭在马路对面人家的窗上,在上海也是很少见的,今后更不会再有。

   天灯弄景2

 

也有一些大墙门,据说这里住过一些大人物,要翻史书才能找到。

   天灯弄景3


就在这个路口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书隐楼”。

   书隐楼

 

书隐楼在1987年就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你看了这块碑就会奇怪;市文物保护单位怎么会弄成这样?奇就奇在这里!

很多书里都有书隐楼的记载,就是没有照片,这就更神秘了!

书隐楼位于天灯弄77号,是官宦人家的大院,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还未开发,是私人所有,原汁原味的封在那里,太有意思了。

现在我知道了!天灯弄为什么是弯弯的,就是绕着这个大院在转,可见大院之大。大门紧闭,我在大门口东张西望,就是进不去。来了一位老太太,我一打听,原来是这里的小组长,我的兴趣立即吊起来了。据她说;这是大官人家,有99间房间(书里记载60——70间),是上海还未开发的最大的古建筑群。这些房间她都去过,现在还有肃静、廻避的警示牌,壁画、砖雕到处都有。因为是私人所有,无力维修,很多房子已经破旧不堪,里面只住着几个他家的后人,阴森森的很可怕。院内有一口井,经常闹鬼,听来毛骨悚然,其实很正常;这么大的破旧房子里只住几个人,想也想出鬼来了。

我求她帮我进去,因为她是这里女主人的好朋友,等了有半个时辰,未见女主人出来,只好作罢!所以我的故事还没有完,下次进去了再写一集“书隐楼”给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寿带你弄堂游#天灯弄
老城厢的前世今生(下集)
老邻相聚 寻访故居
老上海的痕迹(九十六,乔家路上的“名胜古迹”(上))
上海老城厢路名奇遇记
上海老城厢探古:(七)书隐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