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集双减(2):于变局中开新局
userphoto

2023.01.06 山东

关注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当然,这些话高屋建瓴,不单适用经济领域,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时下,“双减”无疑是个热度很高的词。从长远看,“双减”政策一定是利大于弊,所以谈不上“危机”,但“变局”是可以确定的。一时间,学校、家长明显有些无所适从,补习班没了、作业少了、不让考试了、学生时间多了,沉溺游戏怎么办?学生成绩有保证吗?学校质量提升以什么为抓手?一个个问题纷至沓来。
“变局”当前,“新局”何在?值得大家深入思考。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抓住时机培养好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所以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举个例子:以前的学校没有考勤机,是不用签到签退的,来到新校后就极不适应,虽然考勤机就在我办公室门口,但还是经常会忘签,像上了一天假班。后来订了闹钟,响铃就签。持续一段时间后,没有闹钟一般也不会忘了。
好习惯可以受用终生,其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问题是在好习惯培养、坏习惯矫正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放弃,最大的拦路虎是时间。比如在家辅导儿子作业的时候,我希望能培养他认真书写、善于表达、及时检查、喜欢阅读、做做家务等若干好习惯,但面对一堆的作业、钟表上的指针、哈欠连天的孩子、早6:30到校的要求,便只剩下一条了:做完就行。
“双减”给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尤其在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使“作业不出校”成为可能。那么从放学回家到睡觉这段时间,就成为“习惯养成时间”,老师、家长一齐发力,让学生逐渐变成更好的自己。
晚饭后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干点家务,收拾收拾碗筷、擦擦桌子、拖拖地、切点水果,体会家长的辛苦,学会照顾他人,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阳光的人。
给孩子选择一本合适的字帖,每天练会字,写一张纸交给老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放任的结果往往是放弃。
散散步、打会球、和小朋友聊会天…只要不一直窝在家里就好。人们常说,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我倒觉得,休息、学习(工作)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一样重要。
布置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共同提醒、共同监督、共同成长。家长总得做做样子,老师布置的任务,家长不做,怎么去要求孩子。老师也要为自己孩子、为班级学生做好表率,时间挤挤总会有的。
无论是练字还是阅读,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即便抛开情怀,只讲成绩。老师们不妨想一想,书写潦草,卷面凌乱的孩子有几个是学习好的。提到阅读,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过:
●高考试卷,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读书少、阅读慢,你可能连题都做不完)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有研究证明:3-6岁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最迟不超过小学阶段!书到用时方恨少,单靠初中、高中发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21天养成习惯”,或许是个谬论,但坚持下去,我们总会收获一些惊喜。
二、让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
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了,就没有时间、精力去参加校外培训活动,也没有必要去,这也是“双减”的根本要求。上一篇文章谈到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加强作业管理、如何通过活动考察学生素养,今天重点谈谈课后服务等问题。
(一)让“生本”理念落地生根
今年暑假开学,我新接了四年级(4)班的数学课。教导处组织学生讲题比赛,全班筛选了一圈,一个拿的出手的都没有。没办法,我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讲稿,让学生一遍遍的试,最后自然没能拿到可以拿的出手的成绩。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说到底就是“以生为本”,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临沂市,有几个学校“生本课堂”实验搞的有声有色,如开发区三小、郯城六小等,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光预习单、探究单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只能仰望。
“生本实验”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强调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具体表现为学生敢说、会说、勇于质疑争论。
我是这样考虑的,反其道而行之,先培养学生敢说、会说,再反作用于课堂,是否也能离“生本课堂”更近些——有点投机取巧的意思。
学生能即兴做2分钟左右的演讲,读一篇短文后说说是怎么理解的,清晰流畅的讲题…是不是就能称的上“敢说、会说”?请原谅我的无知,但我坚信一点,“做”就强过“不做”。
学校分年级分学科设计“讲”的题目,让老师根据进度每天布置一道“讲”的作业,家长配合监督、辅导,学校再适时组织“讲”的比赛,每班按一定的规则抽取相应学生比赛,赛后发“讲”的证书。每个学期来几次,学生是不是都能有所提高。
(二)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和同事聊起我们的课后服务,感觉内容有些单调,以辅导答疑为主,社团的覆盖面窄、数量少的可怜。这个时段在学生看来就是单纯加了两节课,很难在学生的小脸上看到笑容、看到光。
学校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发挥课后服务的最大效益。如何实现呢?结合兄弟学校的做法,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式:将课后服务时段平均分为两小节课,第一节由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或辅导答疑;第二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朗读演讲、数学小名师、英语戏剧社等学科类社团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科老师兼任社团辅导员,地点在各班教室。科普、文体、艺术、劳动等兴趣小组类社团面向全校招生,受名额限制,额满为止。
第二种方式:周一至周四课后服务时段以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辅导答疑为主,周五集中进行社团活动。前期先让老师根据各自特长提交“社团申报意向书”,学校审核通过后进行公示,并告知家长、学生,由学生自愿选择社团。学校根据学生报名情况进行适当调剂。不愿参加社团活动的,由学校安排老师进行作业答疑。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在实施阶段,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过程监管,要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二是活动引领,要通过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校本节日展现社团活动成果,要通过比赛、评级等活动调动师生积极性。就比如“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我们的第一把火已经烧起来了,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让这把火越烧越旺,而不是让它慢慢熄灭——不去管它,可不就灭了吗?
有了一些想法,关键在落实。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实现“双减”提质增效,真正做到“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于变局中开新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仅仅是字好看吗?你想的太简单了
孙浩东
奏响和谐乐章 体验自主发展
公办 非奥数牛蛙,考上顶尖初中,这个妈妈的经验有些不一样!
【泣血真实帖】后悔,让儿子选了华师一附中……
陪小学孩子写作业 家长不可太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