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优秀女性实录:医者篇(2)

中国古代优秀女性实录

医者篇(2)

上次咱们介绍了来自西汉的两位女医生:一位在史书上被轻轻带过的义妁,一位陷入宫廷斗争丧失医德的淳于衍。那今天的阅读,就来看看我国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吧。

鲍姑,姓鲍名潜光,出生于晋代一个官宦之家。她的父亲名唤鲍靓,字太玄,曾任南阳中部都尉,南海太守,是西汉著名直臣鲍宣之后。鲍靓学兼儒道,秉性清慧,知晓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还是个官方认证过的“穿越人士”,《晋书》里有这样的描述:年五岁,语父母云:"本是曲阳李家儿,九岁坠井死。"其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皆符验。可能是这个缘故,年幼的鲍靓格外喜欢道学,青年时期,在机缘巧合之下拜了阴君为师:“靓尝见仙人阴君,授道诀,百余岁卒。” 

“神仙太守”鲍靓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鲍姑从小就对道教教义颇感兴趣,长大后被父亲许配给了他的徒弟,有“小仙翁”之称的葛洪。葛洪此人也是一个道家的“狂热粉”,尤爱炼丹。父亲是个道士,丈夫也是个道士,一生都与道家结缘的鲍姑怎么就成了古代的女名医呢?难道她是自学成才的吗?咱们接着往下看。 

药王孙思邈画像



在古代道家,炼丹、养生、医术是有一定联系的。炼丹的,难免要跟药材搭上关系。民间常有“十个高道九个医”的说法,像初唐著名的“药王”孙思邈,医生只是他的兼职,他的主职是个问长生、探大道的道士。他的前辈葛洪也是个妥妥的斜杠青年,是个著书、炼丹、医药的三栖跨界大拿,主张道士要兼修医术。《抱朴子》、《碑颂诗赋》、《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书籍皆为其所著。葛洪师从鲍靓,学炼丹之余,也顺带学点医学知识。作为鲍靓的女儿,鲍姑肯定也掌握一些医学知识。不过我们也知道,医术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问,尤其是中医,见的病例越多医术越是精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中医”医术相对精湛的原因之一。我想,信仰道教,热爱修行的葛洪鲍姑夫妻俩是这一观点的生动诠释。

抱朴子葛洪



咸和二年,葛洪“闻交阯出丹(丹砂),求为句漏令。”南下赴任途径广州,受刺史邓岳挽留,和鲍姑隐居罗浮山。罗浮山在修仙界也是小有名气的,传说中,罗浮山是“蓬莱的后裔”,蓬莱仙岛上的浮山飘洋过海与罗山汇合,成了道家可以通天的第七洞天罗浮山。罗浮山内有草药1200多种,山边还有炼丹必备的丹砂等矿物,可谓是遍地是宝,这给葛鲍二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广东罗浮山



坚信“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的葛洪在罗浮山里修身养性,探寻大道的同时,也造福一下周围的百姓,为他们治治病。而心地善良的鲍姑在陪丈夫修炼的同时,更多的到山里观察、研习罗浮山药物,在附近的村庄里走走,积累医术经验。葛洪仙逝后,鲍姑就尝试走得更远一点了。她跟弟子黄初平(黄大仙)游历岭南,采药行医,后因医术精湛被岭南人民称为“鲍仙姑”。《西华仙箓》一书记载,萍花溪一带常有老姥采萍其间,莫测其所自来,问之则曰鲍姑。

鲍姑精通灸法,有一次,她刚从越秀山上采完药下来,遇到一位花季少女在河边一边照容一边哭泣,哭的好是可怜。鲍姑看着心疼不已,上前询问原由:小姑娘的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怎么治都治不好,让原本白净姣好的脸蛋变得十分难看。乡亲们看到她的脸,以为她得了什么怪病,都排斥她,疏远她,鄙视她。村里的男人都不愿意娶她,她嫁不出去,这眼看着自己就要成为老姑娘了,后半生没有着落,心里哇凉哇凉的。

鲍姑替她诊断后,便对她说:姑娘,我有一法子可治,你愿意试试吗?这姑娘一听有办法可以医治脸上的赘瘤,便爽快的答应了。于是鲍姑从药囊里取出适量先前采的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一端,轻柔地在姑娘的脸上熏灼,几次过后,姑娘脸上的赘瘤有了些许起色,几天后,那些黑褐色的疙瘩慢慢脱落,连疤痕都没有留下,“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

鲍姑画像



有诗赞颂曰:“越井冈头云作邻,枣花帘子隔嶙峋,乃翁白石空餐尽,夫婿丹妙不疗贫,蹩辟莫酬古酒客。龙钟谁济宿瘤人。我来乞求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年春。

鲍姑后半生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医术精良,尤擅灸法,而灸法,以其简、便、廉、验的特色深受群众喜爱。越秀山下,漫山遍野的红脚艾生长多年,无人问津。鲍姑这位心思细腻的女子却发现它与其他艾草的不同,并用它来治疗疾病,尤其是瘤疣等症。后来,红脚艾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天下。因此,后人称红脚艾为“鲍姑艾”。

鲍姑祠



鲍姑去世后,岭南人民为了纪念她对岭南,对医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地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纪念她,祠内留有两副歌颂楹联:“妙手回春虬隐山房传医术,就地取材红艾古井出奇方”,以及“仙迹在罗浮遗履燕翱传史话,医名播南海越岗井艾永留芳”。

青蒿治疟疾之始《肘后备急方》



遗憾的是,鲍姑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不过呢,作为晋代有名的夫妻档医学家,我们或许可以从鲍姑的丈夫葛洪的作品中窥见一些她的灸法经验。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109条针灸医方,其中灸方占了90多条,并且在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论述。而葛洪一个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炼丹和养生上的道士,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有论述如此完备的灸方,我们有理由怀疑这部分的论述,是在他擅长灸法的妻子鲍姑的帮助下完成的。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著名女医家】晋代--鲍姑
葛洪之妻鲍仙姑,原是史上第一位女艾灸家
古代才女(53)鲍姑
中国四大女名医:第一位女针灸家鲍姑
女灸学家鲍姑首创艾灸:晋代著名女医学家的崛起
鲍菇:医术高超被誉为仙人,艾灸之法出自其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