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动金字塔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康复治疗中心主任林坚

医学界作过数据分析与调查,与不锻炼患者比较,锻炼可降低35%死亡风险。日本一项研究表明,经过相应训练后,老年患者无论在10米步行,还是2分钟踏步,精神健康方面都有明显进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挪威科学家做过一项名为“奥斯陆研究”的大型研究,研究对象是1923年到1932年之间出生的1.5万人,研究从1972年开始,追踪到2011年时很多人已经离世,还有很多人已经七八十岁高龄。研究显示,男性每周运动6天、每天30分钟,死亡风险就能比同龄的“沙发马铃薯”族群低40%。

“每天哪怕多走12个台阶,心绞痛的发病率就能下降12%。”林坚说,所以他也鼓励老年人按照适当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

老年人锻炼前
先看看这个运动金字塔
林坚推荐了“运动金字塔”模型。

这个运动金字塔一共5层,根据次数、强度及时间,从下往上递减,最底层也是最常见的是体能活动,如走路、爬楼梯、做家务,再往上有牵拉运动、有氧运动、肌肉运动及静态运动。
“多做牵拉运动,拉拉筋,老人的肌肉弹性会变好,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也能提高。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林坚医生形容,有氧运动的作用就像蔬菜,虽然效果有限,但也需经常补充。
另外,林坚强调,做运动不该偶尔做、周末做,正确的做法是保持一定的规律,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运动不要过量,以免损伤。“什么量适合,每个人不一样,可以看第二天累不累、腰酸不酸。要是疲惫,那就休息;不累的话,就是适宜。”



“膳食金字塔”很多人不陌生,就在近日,台湾推出了“运动金字塔”。这个五层塔中,从家务劳动,到走路、打球都有一席之地。从健康养生角度来看,该宝塔比较科学,特别考虑到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在宝塔的基层是做家务等生活劳动,很科学也很实惠。

第一层:生活中的运动

这类活动主要包括走路、园艺活动、家务、逛街购物等。这其中最好的是走路、园艺活动,最好每次能坚持30分钟以上。家务中,擦窗、拖地、洗衣服都有不错的运动效果。

第二层:伸展运动

主要包括瑜伽、拉筋动作、柔软体操等。老人最好多做肩颈背部的拉伸,如站在墙边,双手沿墙不断向上爬伸;双手在身后握拳拉伸背部;手举过头顶,腰部后弯,拉伸腹部。每个动作持续30秒即可。这样的拉伸可缓解驼背和肩背痛。

第三层:有氧运动和休闲运动

有氧运动有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登山等;休闲运动包括网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这类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每周3~5次,每次20分钟以上即可。体重较重的人、心肺功能不好的老人可首选游泳。

第四层:肌肉运动

包括仰卧起坐、俯卧撑、拉力带等。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仰卧起坐、拉力带都是可以的。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即可。

第五层:静态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看电视、玩电脑等。虽然坐着也能消耗能量,但量很小。老人在静坐养心时,最好坐1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










人常常运动,能长寿吗?
jkdnkjsnld11级分类:健身被浏览701次2013.03.24

MQB2585187
采纳率:44%12级2013.03.25
历代寿星中,有许多一生劳作的农民,也有诸多每日静坐的高僧。那么,长寿之道到底是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养呢? 

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200年,而关在动物园中的大象,则活不到80年;野兔可活15年,而家兔只活4至5年。可见,野生动物经常东奔西跑,体质锻炼得好,因此活得久。如动物一样,常做适当运动的人,身体强健,生病少,寿命也长。《吕氏春秋》中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讲得更明确:“生命在于运动”。 

然而,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有益于人体健康。剧烈的运动往往会破坏人体内外的生理平衡,加速机体某些器官的磨损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导致人的生命进程缩短,出现早衰和早逝。据报道,国外一家保险公司曾对5000名运动员做过健康监测,结果表明,不少运动员50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多数人的寿命不及普通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运动剧烈且过度。 

与之相反,那些终生很少作激烈运动的人,如作家、书法家、画家和科学家等,活到八九十岁者却不乏其人。自古以来,和尚、道士大多健康长寿,这与他们经常坐禅入静不无关系。在动物界,被视为长寿象征的龟与鹤,也是从不做剧烈运动的,它们都是不爱动的动物。由此可见,静养也是可以长寿的。 

然而,静养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运动,所谓“静”,应该理解为“养心”。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要求人们“意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显然也提倡生命在于静养,在于养心。古人云:“精神内守,病安何来。”其意也是强调养心,并不是要人们不运动。这种“静”是广义的,它是相对“动”而言的,只是要求人们在“动”的基础上适当静养。事实上,任何人也不能缺少运动。缺乏体力活动,组织器官会衰退,工作能力会下降,抗病能力会减弱,身体会出现多种症状。国外有人做过试验,身体健康的青年人在床上静卧20天后,心脏功能下降70%,血压也降到危险程度,肌力极度衰退,好像生了一场大病。 

总之,养生保健的“静”与“动”既对立又统一,不可把两者迥然分开,要动静并重,不可偏颇,正所谓“心神以静为宜,躯体以动为主”。 
每一种关于养生保健的说法,都有特定的前提和适应对象。比如外国人风行晨起跑步,我们很多人也效仿,不少人尝到了甜头。可是有人一早起来空着肚子大步快跑,大汗淋漓,突然昏倒,甚至休克、死亡。出现这样的悲剧,却不能就此认为晨起跑步就一定会伤身害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晨跑对身体不无益处。但是晨起空腹运动,主要的热量来源靠脂肪分解,此时血液中脂肪酸会显著升高,可能损害心肌和血管。如果跑步者原有隐性冠心病或动脉硬化,就可能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以静养为锻炼的,若不与适当的运动相结合,一味地练静功,也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骨质疏松。这种用进废退的变化,在老年人身上更为明显,因为老年人的骨代谢总体来说是趋于衰退的。 
而想通过锻炼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关键在于掌握一个“度”。“适度”的合理锻炼有科学的依据,可采取“定期运动”法:每星期锻炼三次,每次20~30分钟,散步、慢跑、游泳、球类、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另外应遵循“适当运动量”法,以锻炼中或锻炼后的1分钟脉搏数为基准。由于年龄和体质不同,理想的锻炼后脉搏波动也不同。一般用220减去年龄数为最高脉搏数,剧烈运动也不应超过此限。用最高脉搏数乘60%为理想锻炼脉搏数的下限,体弱者与老年人不适宜剧烈运动,应取下限为宜;如脉搏数低于下限,说明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锻炼目的,还可加大运动量。用最高脉搏数乘85%为理想锻炼脉搏数的上限,若一般人达到或超过上限,就应减少运动量。这样的适度运动、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老年人心血管锻炼
得了心血管疾病,我该怎样运动?
老年人运动量的自我监测
老年人健身锻炼需自我检测
浅谈老年人体育锻炼
运动要量力而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