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是减负

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是减负

 

范维胜

 

前一段时间,浙江《教育信息报》就减负问题讨论的轰轰烈烈——“我为减负做点啥”。我为减负做点啥,无他,追求课堂的效益。我认为课堂教学高效就是减负,特别是语文课。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是追求课堂教学高效,那就是扎实、充实、真实,不要给学生留下多而无用的课外作业,也不动辄就打乱学生正常的学习计划去让学生考试。

一是扎实。就是语文课堂要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言语的知识,扎扎实实地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扎扎实实地带领学生在文本中体验情感,获取主动发展的潜力。例如我教学钱钟书先生的哲理散文《窗》,依据文本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我没有过多的在钱钟书先生的哲理句的咀嚼上多纠缠,而是安排了这样三个板块的课堂教学内容。①感知哲理:让学生明白钱钟书先生写了哪些哲理,而不是要学生来咀嚼这些哲理,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太有限。②感悟表达:让学生清楚钱钟书先生的这些哲理是怎么表达出来的,体味文本形象化的表达,这可能是学习的重点。因为钱钟书先生在表达中运用了许多文学化、形象化的方法,比喻、对比、引用、拟人和联想等等。③感受情怀:让学生透过文本来感受钱钟书先生的淡泊、温和、高雅、恬静、隐逸的情怀,因为有的人赏春就喜欢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才叫惬意。这就是作者在引用描写“窗”的文字时,为什么钟情陶渊明的文字的本质原因。这样安排教学的内容,既获得了语言的体味,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何乐而不为?

二是充实。也就是追求“低碳”的语文课堂,减少无效教学,提高单位时间学习的有效性。不是有用无用的东西都在课堂上宣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不是老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现在的语文课堂“假充实”的耗费现象太多。例如教师“得意忘言”的讲问分析之风太盛,对语文教学资源的过度开掘,人文地理到鸟兽虫鱼,可谓无所不包,通常是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形式主义的花样翻新,拓展阅读的“虚晃一枪”,教学坠入形式的泥淖,拓展成了花哨的点缀,形式主义甚嚣尘上。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在“面”上也即对全班学生有多少是有效的,学习优等、中等和困难的学生是否都有效果;在“点”上,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多少学生作出了创造性或者创新性的回答。课堂要有一个合理的容量和深度,在课堂的对话中,教师应该少预设,引领学生多生成,这样的课堂就会有资源的生成,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课堂才会有弹性,有活力,引人入胜。在这一点上,我最佩服余映潮老师,他的课堂板块设计,价值独特,无限的生成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余映潮老师在珠海八中开设的一堂《夸父逐日》的公开课就是如此。余老师在这堂课中以“读”为手段组织了三次教学活动板块,第一次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认识一种语法现象——“文言文省略句”和用成语来印证文中的几个重点词“走”、“泽”、“道”、“至”、“弃”、“化”、“饮”、“渴”等;第二次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精妙地朗读,能读出句号和分号的区别,能读出雄壮和悲壮的色彩,“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是雄壮的,“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是悲壮的,能读出文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结构;第三次教学活动是精要地品读,重点品了一个“渴”字和一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的话好在什么地方。这样的课堂真实、大气、鲜活,在传统的文言文教法中蕴育着教育的创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得以落实,基本的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这才是充实的课堂。

三是真实。真实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朴素常态性,不要像上大型观摩课带有浓烈的表演意味。不要一上课就印发大量的资料来发给学生,有时课前预习学案、课堂小试牛刀、课后拓展延伸,这样做就毫无真实可言。现在的语文课堂可谓纷纷扰扰,热热闹闹,有些年轻的老师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追求课堂的“别致”、“精致”、“巧妙”,一心想着怎样才能设计出花样迭出的课。他可以不管教学文本的样式,不管教学文本的内容,甚至不顾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独自在讲台上孤芳自赏,或者让学生在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中消磨学习的时光,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毫无收获。这不能不让有识之士担忧。于是乎教学内容的确定、高效写作的探讨、艺术化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等等的研究和研讨会应运而生,结果教授们侃侃而谈,老师们置身事外,与教学无甚大益,与课堂无甚大益,与学生无甚大益。不真实的课堂里学生没有什么收获,老师就大量的给学生布置课外的作业,什么作业本、优化设计、创新设计等等,将课堂里应该解决的学习问题延伸到课外,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

减负,请从高效课堂做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研究
我的教学笔记(李镇西30年课堂教学精华)
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具体措施
教师心声之十四:面对“双减”,听听郑州70中老师们怎么说!
以“生”为主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