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规范语文课堂的问答行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规范语文课堂的问答行为

[内容摘要]

冷眼观察我们的课堂现场,小细节里蕴藏大问题。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就像一股强大的课堂动力,激发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凭借着这种力,我们的课堂就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立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

质疑 提问 理答 师生交流 课堂规范

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也需要借力。那就是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教师通过“提问——回答——反馈”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矫正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和谐共鸣中有序推进。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环节。课堂问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师生交流的普遍形式。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有效组织,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但是,根据实时课堂现场观察,我们的课堂行为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串问串讲的现象也还存在。所以我们有必要提一提端正师生的问答理念,规范课堂问答,使课堂教学的改革得以深入。

冷眼看教学现象:小细节大问题

纵观我们的课文课堂,不规范的问答行为就像是货郎担上的货物——五花八门。

1、“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向学生提了56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抽了78位学生回答这种超高频次的问答行为虽然属于个别的典型事例,但这个事例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新形式的“满堂灌”在借尸还魂,以“满堂问”的脸蛋悄然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有资料显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行为在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约占95%,而学生提出异议及其它类型行为的比重仅占5%。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

2、叫答随意,方式单一

叫答行为是指(老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叫谁答问的行为。目前主要采用学生先举手,老师指定学生回答的叫答方式。这种叫答方式,存在的隐性问题很明显:

(1)随意性大。问题提出来了,叫谁答——一切凭老师的心情决定。张三李四王五,老师看哪一个顺眼(或不顺眼)就叫谁来回答一下。一堂课上下来,优等生叫答几次,中等生叫答几个,学困生发言几次,这些问题,只有天知道。

(2)机会不均等。作为一种习惯性的叫答方式,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转,基础差的学生常常成为课堂教学的陪衬角色,挫伤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一节观摩课堂上,一位语文教师在她的叫答中,58名学生的班级里,有两位同学的发言频次居然高达33次之多,相当于全部问答行为的二分之一,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人为地产生了教学活动的弱势群体,使大量的学生处于课堂失语状态,无形中消怠了学习的积极性。

(3)实效性不高。因为,老师基本只提问举手学生,而未举手者回答频次几乎为0。这样做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暴露不够,个体差异未被充分关注。

3、理答行为不尽人意。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理答行为几乎成了老师的专利,老师对学生答问行为大多是“一锤定音”。

(1)陈辞单一。新课程实施后,为了突显对学生独特阅读体验的尊重,一夜之间,教师们对学生的理答语言也都以褒奖为主了:“好!”“很好!”“你真棒!”“不错!”“你读得真有感情”“你的理解很独特”……一顶顶美丽的高帽子满天飞,不管合不合适,都先扣上再说,而好在哪里,却没有实质性的评价。

(2)只重结果。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就说“是这样吗?”“错了,坐下认真听别人是怎么说的。”甚至还会说“你先站着,谁来替他正确回答?”然后,请另一名同学正确回答后,再说“你听清楚了吗?坐下。”既不关心他哪里不懂,也不关心他为什么不懂,只要有人能说对答案就好了。

(3)缺乏提升。除了少数老师会将学生的理答转换成美文的美读外,大部老师很少出现高质量的提升性理答语言,也很少听到生成性的转问、有发展性探讨的追问。导致我们的教学陷入肤浅的平面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挖掘领悟。

4、师问生答仍是主流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叫答的对象是老师指定外,回答问题的时间、范围、深度也一般都由老师控制,绝大多数的问答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而且基本上都是老师问,学生答,两者很少有角色转换的时候,生生之间的问答更是难得见到。

以上的种种教学行为告诉我们,不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危急的边缘。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地方,在我们以为“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常常隐藏着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规范课堂问答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规范问答行为:追求理性高效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不仅仅是指双方你问答式的语言交谈,而且还应该包括双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平等与沟通。规范我们的问答行为,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所以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讲究提问时机,叫答兼顾全体,理答饱含激情,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1、鼓励质疑问难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语文的理解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是遵循了科学的教学规律。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问题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习惯,训练质疑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把问答的主体转移给学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保证时间:保证每节课都有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给方法:质疑问难是一种阅读的技巧,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如围绕“课题、词语、标点、重点句”进行质疑;运用“求原因、找依据、辨差异、比优劣、揭矛盾、探实质、找联系”等方法进行质疑。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恰当地、有质量地提出问题。

学会归类:提供学生相互提出问题、比较筛选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把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类,提高自己的的质疑能力。

2、讲究提问时机

提问,是教师组织阅读的重要教学段之一。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有效的问答行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用脑读书、静心读书,从而把书读好、把书读懂、把书读透,进而具体感受语言形象,深刻理解语言意义,体会遣词造句之妙、谋篇布局之美。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的时机。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愤”、“悱”之时。这时的提问将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上下求索。

(1)课前巧设疑,激发阅读期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前巧妙的提问,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

杨丽佳老师在导入《桥》时,先让学生观赏了各种桥,适时梳理了各种桥的功能。然后结合课件出现的一座岌岌可危的木桥,提问“这是一座怎样的桥?”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生命桥”“救命桥”“人性桥”……独到的理解折射出阅读的投入。正是杨老师上新课前设置悬念,巧妙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更有效地提高了初读的效果。

(2)课中巧提问,展开品读感悟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是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的。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分析思考,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草船借箭》剖析诸葛亮的形象时,可以抓他的一“笑”巧提问

师:读一读句子,说一说诸葛亮的“笑”里包含着什么意思?你认为他在“笑”谁?

生1:包含着自豪。他在笑自己的计策十全十美。谁都想不到自己会这样“造箭”。

生2:他是在笑鲁肃的老实忠厚。已经被请到船上了,还不知道诸葛亮的计策是什么,白白地担心他的生命安全。这是一种包容的笑。

生3:包含着自信。他自信曹操在这样的大雾天里,“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生4:包含着嘲笑,嘲笑曹操的多疑谨慎,在这样的大雾天不敢出来痛歼敌军而让自己钻了一个空子。

生5:我觉得还包含着对周瑜的嘲笑。

师:此话怎讲?

生5:他在嘲笑周瑜虽然机关算尽,却没能力算到自己的“草船借箭”这一妙局。

……

可以看得出来,教师这一“笑”激起了千层浪,巧妙的提问,使学生思维一发而不收拾,旁征侧引,笑出了神机妙算,笑出故事内涵,笑到了学生的心田里去了。

(3)课尾巧咭问,提升文本内涵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教学中的课尾咭问,对巩固、强化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是课堂教学的“凤尾”之笔,“点睛”之笔。它有利于学生感性的文本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桥》结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领提升:“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强的震动,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借鉴的?”同学生听了纷纷回味课文,有的从环境描写说起,有的从人物对比描写的角度去说,有的说课题的桥与文章中的桥构成了文章的主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梳理了文章的写作特点,课结得既有深度,又不失生动活泼。

总而言之,提问不但要讲究时机,而且更要精心设计。,少而精的问题,有利于腾出时间让学生思得深,读得美,品得透。

3、叫答面向全体

叫答是问与答行为之间的一个不可小看的环节。同样的一个问题,在如林的小手中叫谁回答,效果是很不一样的。请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回答,可能就会精彩纷呈,妙语联珠,赢得满堂喝彩;请了能力平平的学生回答,可能就会不着边际,顾左右而言他,费时费力。所以老师们都喜欢把答问的机会给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久而久之,就出现前文所说的“随意性大”“机会不均等”现象。叫答要做到客观、科学、面向全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量化叫答行为,找出叫答盲点。

应该说,我们的老师主观上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的,客观上也不想落下哪个学生,但事实上,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所以教室中确实存在着被老师的叫答遗忘的角落。再加上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辞,就导致了我们的叫答陷入盲目性,人为地造成了机会不均的教育不公的境地。

叫答盲点1是第四排后面的学生。数据显示,被叫答频次最多的是第二排、第三排的学生,约占总叫答行为的45%----60%;第一排和第四排的机会次之,约占30%左右,四排以后,叫答的机会明显少于前面,而且越是往后,机会越少。

叫答盲点2是远离走道的1、4、5、8小组学生。走道两边的学生,被叫答的机会多,约占了60%----75%;其余次之。

叫答盲点3是远离门口的第8小组学生,20节课中,被叫答的学生没有一节课超过8%的,远远落后于其他小组学生。

(2)建立叫答档案,叫到每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避免机会不均,老师们想出了种种招术。有的大声鼓励发言的学生,有的请未叫到的学生把手举高一点,还有的要求学生摇摇手等,这些都是短时间的行为,最有效是办法是建立叫答档案,规范叫答行为。

老师可以利用点名册,给课堂上被叫到的学生作一个简要的备查记录;第二次上课时,对上一次未叫到的学生优先答问的机会,然后和第一次一样在点名册上作简要备查记录。两节课相结合,仍然未被叫到的学生应该是屈指可数了。第三节课时,我们就要给这几位学生创造机会发言,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表达的喜悦。

建立叫答档案,最大的好处是每两节课,最多三节课,每一个学生就都有了至少一次的叫答机会(即使班级人数在60人以上也不例外),从源头上杜绝了叫答的随意性、主观性带来的种种弊端,把关爱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4、理答针对实效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还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通常告诉学生所思、所答、所做的结果如何,告诉他们学习的正确、充分、恰当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进行准确、精当理答的前提条件。理答时我们不仅要评价表达的内容,关注表达的效果,还要评价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生动性等。所以,老师一旦进入课堂,就要“跳出”文本和预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身心地投入敏感的实践”中,与学生携手一道,共同徜徉于文本创设的情境,身同感受,情同起伏。只有这样,理答的语言才能发乎内心,不着痕迹。

(2)讲究理答的方法技巧

抓“错误”理答。学生回答时经常有语言表述不准确的现象,如有一位学生看图说“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的意思时,说成了“一个种田人在一块木头后面等野兔来,他还想再捡到一野兔。”显然,这位学生在回答时出现了两处错误“树桩”说成了“木头”“在石头旁边”说成了“在石头后边”教师应该抓住这两个“错误”,将课堂导向精彩。

抓“答眼”激情。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走进李白》中,就非常注意理答的艺术,准确地抓住学生回答中的“答眼”,巧妙地回应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

师:“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从天上的落下来,这是怎样的想象?

生:美妙的景象。

师: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哟!只有美妙的眼睛才有这样美妙的景象。

生:非凡的景象。

师:只有非凡的人才有非凡的想象,只有非凡的人才想的到非凡的想象。

生:奇特的想象。

师:只有奇特的人才有奇特的想象。

生:大胆的想象。

师:只有大胆的人才有大胆的想象。

短短的一段理答对话,字字珠玑,情真意切。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感情上的满足。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学习借鉴。

(3)提升理答的语言智慧

“语言是有温度的”不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了。但体会却是很深刻的。有时候一句看似随意但却恰倒好处、充满睿智的评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曾记得《落花生》教学中的一个小插曲,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时,一个叫赵浩余的学生由于方言音太重,把所有的翘舌音都念成了平舌音:“它不像苹果树、石榴那样,使(死)人一见就生(僧)爱爱慕之心”大家一听,都乐翻了天,有几个学生还故意学他的样:“死人““死人”地轻轻讪笑着。我计上心来,示意学生放下纠错的手,宛尔一笑说:“浩余同学刚才的朗读很有个人魅力,把大家的手都读举起来了,把死人也读活了,居然还生起爱慕之心呢。”我故意把“死”和“活”说得重了一点。学生听了哈哈一笑。然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我们帮他纠正了发音,重读了课文,更重要的是重拾了自信。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就像一股强大的课堂动力,激发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凭借着这种力,我们的课堂就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立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格训练丨提问技能的灵活运用例说
怎样构建真实互动的课堂(赵福楼)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问题生成”三环节
课堂教学“激趣四步曲”
直面“非语文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