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片土地和先人原来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浪漫而厚重的礼物 | 嘎讪胡

千万年来,我们长养在这片土地

祖祖辈辈积累下的经验和智慧

使得生命与文明流传至今

从抵御威胁,到扎根生活

再到萌发信仰、追求艺术

时间带给我们太多宝藏

时光走到今天

闵行这片土地上汇集了这些

我们共同享有的文化遗产

闵行的这些非遗你都知道吗? 

沪谚

“人比人,气煞人”

“吹牛勿打草稿”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这些俗语大家都熟悉吧~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都来自沪谚。

沪谚是上海谚语中积淀最厚实的那一部分,主要集中收录在由陈行人胡祖德编纂的《沪谚》和《沪谚外编》之中。它真实地反映了旧时上海乡村农耕生活和市井平民生活风情。

手狮舞

马桥手狮舞源于狮子灯,道具造型独特,手工扎制。舞蹈糅合灯彩、杂技、武术与民俗为一体,展现了刚柔相济、细腻动人的表演风格,充满自娱娱人、喜庆祥和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祈福喜庆、娱悦身心、强身健体三大社会价值。数百年来,一直是本地主要的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之一。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业始于清嘉庆年间。

1956年,上海86家民族乐器制作坊合并为民族乐器合作社。

1958年7月,又组建成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1969年末,民族乐器一厂迁至莘庄镇。

制作的弹拨类乐器一览

目前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生产的二胡、古筝、琵琶荣获2008年“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

七宝皮影戏

七宝皮影戏是最早完整地植根于上海的江南皮影艺术。

130年来,毛氏皮影戏班七代传人辗转献艺于上海各县乡镇,走进都市城区,形成鲜明的“海派”个性,推动了上海地区皮影戏的兴盛。

其涉及本地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工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和方言特点,是民间艺术瑰宝。

莘庄钩针编结技艺

“当年钩花养家糊口,今朝编结美化人生”。

莘庄钩针编结,当地俗称“结花边”、“钩花”,其成品对外贸易属“抽纱制品”。

它以棉线为主料,以钩针为工具,按图案(花样)采用手工编结的特殊工艺。

如今莘庄地区已成为上海钩针编结艺术传承、交流、展示和研究的中心。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音乐俗称清音、国乐,产生于江、浙、沪一带。

其形成于清朝末年,后经历代丝竹高手、名家改编加工,逐渐形成特色。

2006年,江南丝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闵行区群艺馆作为江南丝竹项目保护责任单位之一,其民族乐团多次举办“丝竹情韵”等专场音乐会,曾获第一届“江南丝竹”比赛一等奖。

颛桥剪纸

俗称“刻纸”、“花样”,是颛桥非常普及的传统装饰艺术,大量运用于民众的风俗信仰活动与家庭装饰之中。

目前的颛桥剪纸种类繁多,作品精巧细腻、海派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郁。颛桥镇经过10多年努力,使剪纸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

华漕小锣鼓

俗称十番锣鼓、细锣鼓、次扑汤等,主要演奏特征为轻打细敲,因而别具一格。主要流行在华漕的范家桥及七宝、诸翟等地区。

清道光年间,七宝地区道士将十番锣鼓渗入道场礼仪,并编创小锣鼓曲《松竹梅》。近150年来,相传至少达四代,使其成为当地逢年过节、庙会活动的重要项目。

苏家桥宣卷

苏家桥宣卷是主要流行于浦江镇陈行及周边地区,发展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

苏家桥宣卷注重本地观众审美情趣,善于吸纳其他民间艺术元素,不断丰富说表、演唱形式,从而凸显纯朴而别具韵味的特色,成为“草根性”极为明显的原生态曲艺表演。

上海细刻

上海细刻代表性传承人樊星涛,早年受业于书法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启蒙于微刻艺术家陈荫山。经30多年努力,其细刻技艺基础扎实,绘画入格,书法入帖,刀工入法,眼功入矩,在毫厘之间刻下精美书法或画作。其所创精品集书法、绘画、篆刻等于一体,风格鲜明,被视为珍宝。

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是一种过去盛行于闵行老镇与塘湾、马桥、北桥等地区的传统舞蹈,它以鲤鱼灯和龙灯为道具,一边碎步蹿跳,一边表演“鲤鱼开四门”“鲤鱼淘沙”“鲤鱼钻水藻”,以示“春游”、“繁殖”、“跳门”等情节,是为数不多的表演性传统舞蹈项目。其保护单位在江川文化馆。

上海漆器制作技艺

清末民初,上海漆器雕刻行业形成规模,1926年至1936年为兴盛时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聚集于上海县朱行地区(今属闵行区梅陇镇)的2个市属专业企业所生产漆器,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仅有几位老艺人在闵行区华漕镇传承上海漆器制作技艺,以镶嵌、平磨螺钿、雕填为主。

颛桥桶蒸糕

桶蒸糕是颛桥地区民间纯手工制作的传统糕点之一,既是常年逢熟吃熟的农家食品,又是数百年来农家改善生活的智慧结晶。

它选料讲究,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粳米粉每。逢重阳节、春节时人们最乐意自家制作,亲友共享,已成为本地一种习俗,并流传至今。

马桥豆腐干

闻之清香,食之味美,马桥豆腐干的非遗传承人坚持传统,将古老的味道保留在精湛的手艺之中。

正宗的马桥豆腐不硬不软不松,没有一般豆腐的腥味。

马桥豆腐干制作中黄豆的浸水、熬熟都要算准时间,太生太熟都会影响豆腐干的口感,黄豆磨好熬熟后用盐水点卤,然后用木框模压制成型、分切,最后放入汤料锅里文火慢煮,入味后即大功告成了。

京剧名家脸谱画

京剧脸谱最早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民国初期时,脸谱文化在上海滩戏曲“大码头”演出中日臻完善。

1940年,脸谱大师倪慰明开始观察各路京剧名角的上妆步骤,以写生方式勾摹于纸,且记谱真实、方位准确、线条精工、运笔流畅、颜料讲究,全面记录了京剧前辈的舞台用谱,大多保存至今。

摄画制作技艺

摄画是一种摄影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兼有摄影的细腻逼真和传统中国画的章法、气韵的双重特色,采用特殊的色素,在丝绢和宣纸上显示影像,可长期收藏。由今人华国璋创始。

摄画工艺将摄影题材制作为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画面,以宣纸绢帛为载体,将书法题款和篆刻印章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兼容古朴与新颖。

“交大摄画”是上海交通大学独特的文化传承。

香囊制作技艺

香囊为民间传统饰物,内装“衣香粉”,清香扑鼻,又名“香袋”、“香缨”、“花囊”、“香布袋”,俗称荷包。

以五彩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百代兴衰,先人走过的路

全部交汇在今天

形成了我们共同享有的文化遗产

这些浪漫而厚重的礼物

值得被深刻而虔诚的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白相】瞧!闵行的非遗瑰宝,已融入闵行老百姓的春节生活中
身价2102亿!魔都最低调的土豪竟然是他!!
城事 | 一座天主堂,一项老技艺,不为人熟知的两个莘庄瑰宝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之十九,莘庄的结花边
《凡忘工》​ 演奏:上海长桥申韵丝竹 乐团
4000余件海派艺术品唤起“上海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