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浅谈新课改下《科学》课堂中发展性评价的策略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科学》课堂中发展性评价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新课改中,提出了评价改革的要求。随着《科学》教材的施行,在《科学》课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评价反馈的必要性、可操作性及从教师、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常用的评价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 键 词】科学素养 课堂教学 评价 评价机制


  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新的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此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明确指出,科学课程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将促进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有效地改进教学,以保证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反馈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现在的《科学》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活动性、情感性、知识性等特点,需要关注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还有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学《科学》课堂没有一定的评价载体,很难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科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大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能做到认真细致地分析教学目标,提炼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据此而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而课堂教学中评价反馈,则相对地受到忽略,这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尤其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课堂评价已越来越成为新课程实施中解决的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评价反馈的必要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因为多年讲授同样的教材内容,对教材非常熟悉,因此对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容易形成固定模式;而学生却因为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越来越多,自己在课堂外认识的范围越来越广,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是不容易的。在课堂中引入科学的评价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从而能够做到对课堂的有效控制。

  (二)在课堂中引入科学评价反馈的可操作性


  大部分教师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课堂评价反馈的重要性,也进行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评价反馈的尝试。传统的教学反馈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程度,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等)、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作业、课堂测验、考试等来获取反馈信息,但这些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如费时费力、信息量不够以及不科学、不准确等。就拿课堂提问来说,个别提问不能反映全体学生的整体状况,集体回答问题又掩盖了学生水平的差异性。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在这节课中教师大量地采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反馈方式,奇怪的是,不管对或错,全班同学在回答问题时都有惊人的一致性,后来经观察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先有一个女生率先说出答案,而其它同学则随即附和。课后询问得知,这个女生在班里成绩很好,思维敏捷,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比别人先一步得出答案,久而久之,班里同学对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就没有自己的意见了。集体回答问题的弊病可见一斑。 二、课堂教学中引入发展性评价反馈的策略 发展性评价以师生互动为载体,受到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状况的制约,必须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置于富有教育意义的师生互动之中,强调评价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条件及情感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身努力,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整个教育评价过程、怎样参与以及参与了多少。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

  1、 善于利用教育契机

  课堂上经常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而这往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把握教育契机,运用恰当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科学探究》第3课时的这堂课上,从课前组织后:幻灯出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指纹;到提出问题、确定问题;然后到设计采集指纹的方法、商讨研究的方法;再到分组用不同的方法拓印四个指纹、放大镜观察研究指纹;接着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成果;到最后,收集指纹档案,拓展延伸增进研究科学兴趣。课上,我都做到“点”与“面”结合,适时的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特别是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成果,汇报“指纹是怎么样的”这一环节。有的学生说:“人指纹的纹路有的是横的、有的是竖的、有的是斜的。” 有的学生说:“人的指纹有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三角形。”有的学生说:“人的指纹有的像蜗牛、有的像风刮过来、有的像一座座山峰。” 有的学生说:“人的指纹有的像飓风、有的像波浪。” 有的学生说:“人的指纹有的像毛笔、有的像扫帚、有的像龙卷风。” 有的学生说:“人的指纹有的像簸箕、有的像漏斗。” 有的学生说:“人的指纹有的像斗笠、有的像一张弓。”等等。学生真是太精彩,思维太活跃了。我深深的为学生的表现而折服,由衷的激励语脱口而出。被表扬的学生,个个喜颜于色。没被表扬的学生,调整心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中。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利用好教育时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点滴的小处着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习惯,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 确定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所以其评价行为必然受到其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怎样实现此目的的信念的制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事无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都感到苦恼。”教师在科学课堂评价中对学生的期望激励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分别会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效应。

  (1)、教师会根据其对学生的期望选择特定的评价行为

  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有较高的期望,那么他就会更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即使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执教《热胀冷缩》一课时,我有意把整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设计验证实验和进行实验上,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物体热胀冷缩”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能说明“物体热胀冷缩”的验证实验。在实验前,我先向学生说明:我们的目的不在实验是否成功,而是在我们是否能通过实验有所得。从而让学生知道我们并不能用实验的失败来否认别人,而是从别人身上学习有用的东西,同时也鼓励了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激励学生勇于尝试的科学精神。

  (2)、学生将教师的期望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

  学生会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作为一种“预言”,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概念,进而他们对自己也会产生一个较高的期望,并且朝着实现预言的方向努力。正因为在《热胀冷缩》一课中对学生的激励,促使学生都积极地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的方案,还为自己的实验命名,虽然有些方案是异想天开,只是学生想当然的设计出来的,但其中却包含了多少的期望和创意。正是这些异想天开让他们从中得到更多失败的经验,为迈向成功踏出了坚实的步伐。

  3、 教会互相欣赏

  学生在进行互相评价时,往往习惯挑对方的毛病、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他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不足,更能发现他的优点,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营造一种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课堂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当然,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这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应当从孩童时代抓起,否则就只能产生出一批批盲从、独断、不宽容的人,他们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为此,在科学课上,我总是尽力拓展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的空间,尽量给出一定的评价时间,创造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逐年加快,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更不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裁判员。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很好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他应该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伙伴、参与者、激励者,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

  (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评价更客观、全面

  过去的评价中,教师一直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现在的科学课的教学,教师一般会在课堂上安排一个评价环节,可是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自评、他评或者互评变成走过场,甚至学生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评价的内容没有与教学活动同步。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喜欢把关注的焦点对准学习结果,即那些可以量化的东西。因此,如果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后再进行评价活动,学生就会出现面对评价内容,而不知道如何评价,特别是对别人进行评价的现象。②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而没有学会通过倾听别人的意见来完善自己。这样当进行互相评价时,就出现不知如何开口的现象。③缺乏自信,不善交流、表达。现在的孩子在进行学习时往往凡事从兴趣出发,稍遇挫折,就灰心丧气,停滞不前。而且不会与人进行交流,不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同分享,即使勉强能够表达出来,但是在表达的过程中总是底气不足,开始的想法很好,在实际操作中又觉得漏洞百出,最终造成了不敢想、不敢说的局面。

  要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位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所有的学生做到全面了解,而学生之间,特别是同位、小组学生之间了解比较多,因此要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会更全面、更客观一些。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情景,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水在哪里》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水,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让他们用语言来赞美水,善于绘画的让他们用画来表达,而对于有表演才赋的则鼓励他们用歌声、用表演来赞美水,形式多样,效果也很好。参加表演的学生找到了自信,其他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也言之有物,对所有学生都有促进和激励。

  教师只有敢于将自己置于“无知”的境界,不轻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以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去自行探究,才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去,自己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达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个性的目的。

  (五)、 运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

  课堂教学中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教师灵活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

  1、及时性口头语言、体态语言评价

  及时性的语言评价应具有针对性、激励性、情景性、发展性。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应恰当的把握评价的时机和评价的对象。课堂上,我运用的激励语主要包括:


  课堂常规评价激励语。有:“××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 “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等。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等。

  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有:“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

  2、有形的“物质”评价

  开展“比一比谁的星多”活动等的星级评价(尤其对于七年级学生非常适用),可根据学生的表现颁发不同数量的星星,或者评选科学课上的“创意之星”、“小小科学家”等等,给他们颁发标志性的物品。采用这种形式的评价,评价一定要准确,要让接受者感到光荣,让没有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

  3、简便易操作的量化表评价

  在课堂上采用量化表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量化评价,但量化表的内容不能太复杂,太多,要简便易操作。在《科学在我们身边》一课,我想考察学生平时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内容有:1、你生活中经常还是很少向别人(父母等)提问题? 2、看到你不熟悉的物品或不明白的现象,你是非常好奇、一般还是不太注意? 3、看到你不熟悉的物品或不明白的现象,你经常、偶尔还是从没有自己动手研究过?从这几个问题,我们就很容易对学生做出评价。评价表的内容不能笼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做出客观的评价。


  4、师生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

  这里的“沟通”、“理解”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刻的理解。

  具体到日常教学的评价,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对学生多方面的深入了解,不但更有利于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么样”,更有利于教师明确“为什么”。此外,师生双方在评价中达成理解,有利于师生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避免学生被动接受评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遵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大大提高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师生之间要达成理解和共识,首先要求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卸下自己的面具,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向学生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彼此诚实坦白、畅所欲言。其次,教师要具有同情心,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容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此外,教师要有积极的聆听与反馈技巧,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敏感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了解并且探求学生深层次的想法,并及时作出反馈和回应。

  例如在《生物与非生物》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兴趣和目的制定自己小组的计划(计划的要点:什么地方?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如何汇报?)然后在室外寻找生物,并记录好其生物的主要特征,最后开一个小型的报告会,请每组的同学把自己的发现向同学们汇报,同时由学生自己当评委,给各小组评分,也可以进行质疑提问,说说高分和低分的原因。如:有同学说观察了蜗牛,蜗牛的生物特征是能爬,会吃树叶,还能缩到壳里保护自己;本来已经是比较完整的,但是充当评委的学生丝毫不含糊,只给了b级,他们解释说这是汇报、观察不完整扣的分,因为蜗牛爬行后有黏液留下没说出来,而促使蜗牛缩到壳里保护的原因也没说,所以扣了分,汇报的同学听了以后不服气说:如果你提出质疑我一定能回答,你不提问这样扣分,对我不公平。评委却说这是你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汇报就要完整。于是接下来同学的汇报中出现了很多汇报完整、详细的版本,这也是同学对自己、对别人严格要求的结果,比老师多次强调“汇报要完整”的效果好得多。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互助学习和相互的交流沟通,是很好的互评方法。同时老师在听取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进行适当的点拨,效果也相当不错。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如在学生作业上写批语、课下与学生聊天、和学生单独谈话、召开主题班会、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交流等。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可以是非常广泛的,如学生对时事的看法、学习过程中的苦恼和压力、对人生的理解、对未来的期望、对人际交往的理解、情感的波动等,不必只局限于学习方面。 近三年的实验研究,让我们在课堂评价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表现在我们能够用评价去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利用评价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并逐渐在评价中学会了评价,师生的互动为评价创设积极的氛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堂评价模式。学生由于“亲其道”而“信其师”,这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很好的切人点,也为科学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而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将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灵活使用,才能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庞叶丽:《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 听评课理念更新与发展性评价
灵动课堂总结报告
课堂教学评价
体育课堂评价要说到点子上,请记住以下原则
如何评价一堂课
有效教学讲座四之七(对有效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