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浅析
   【摘要】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总是很迷茫,本文旨在探讨诗歌鉴赏中炼字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以期对于诗歌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中国论文网 /9/view-4173152.htm
  【关键词】诗歌鉴赏;炼字;表现手法
  近几年高考题中诗歌鉴赏的热点之一是“对含义深刻的词语的分析”,“含义深刻的词语”往往是炼字使然。就所炼字词的词性而言,常见的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名词、叠词等等。
  炼动词。动词炼得好,容易使诗篇“活”起来,特别惹眼,特别使人喜爱,也特别容易使读者动情,触发想象,有助于诗歌意境的营造。
  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两个字都用得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说法好很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杜甫《春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的典型。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丧乱,一家人流离失所,鸟语花香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蒸”“撼”二字妙极,具有夸张色彩:“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八百里洞庭浩淼无边的阔大气势被渲染得大气磅礴。
  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有一支曲子:“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字一般是被动的,有“残存”、 “残余”的意思;且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另二字则无如此丰富的内涵。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 “海上生明月”等等,炼动词的诗句相当多,这是诗歌鉴赏中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炼形容词。形容词对整个诗句起到了修饰的作用,往往使整个诗句生动形象,含蓄而蕴藉。
  吴伟业《无题》“千丝碧藕玲珑腕,一卷芭蕉展转心”一句中的“碧”字,从腕而联想到美人之腕如藕,由藕而想到诗心之慧,因有玲珑之赞,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能在对方的美上增加几分空灵的仙气。这种好像颠倒黑白的形容,反而给人一种合情合理再无一字可以换易之感。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二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
  炼副词。诗歌中也经常锤炼副词,副词炼得恰到好处,也能使诗歌开合自如,悠扬婉曲,生出情味,化板滞为流动,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二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的喜雨之情。
  王昌龄《闺怨》一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写闺中少妇兴冲冲地登上翠楼欣赏春色,用“喜”铺垫;由一“忽”字过渡,转入因看到杨柳嫩绿之色,想起送别丈夫参军,现还未归,自己是孑然一身,不免产生孤寂落寞之感,又“怨”上心头。“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似”字,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与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
  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衬托出诗人壮志难酬困顿落寞的心境来。
  炼数量词。诗歌中有时也会运用一些数量词,犹如神来之笔,为诗歌艺术平添几分亮丽。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李商隐《锦瑟》一诗,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五十弦”、 “一弦”、 “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李白“白发三千丈”、 “飞流直下三千尺”、 “会须一饮三百杯”、 “对影成三人”等诗句,就是借助于数量词形成夸张的手法,加上自己大胆地想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大愁大悲大喜的情感。
  炼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并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更加上一层“雁归人未归”的感伤。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思妇抬头望天,见一轮皓月,几片云彩,便想到如果云中飞来的鸿雁能够给自己带来丈夫的书信该有多好!雁字回时,渐飞渐远,思念之情却更加浓郁。
  由诗中“雁”字,可见“雁”这一特殊的意象所蕴含的情感:思乡怀人,这就是名词意象的独特魅力。
  有时多个名词连用时,能营造出非常精美的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个句子都有三个名词意象组合而成,细细品来,各个意象无一例外地萧条苍凉,这样的意象组合就营造出一种分外孤寂的氛围,让我们读出了游子出门在外的无限愁思来。
  炼叠词。叠词往往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到强调的作用。
  最熟悉的还是李清照《声声慢》里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诗人大清早一起来就开始“寻寻觅觅”,她在寻找什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譬如她曾经朝夕相处的丈夫,可是接下来的“冷冷清清”,我们就知道了斯人不再,再也寻他不着。几个叠词铺排而下,对丈夫的无限思念,找不到丈夫的无限失落,心情格外地“凄凄惨惨戚戚”,让人不禁跟着抒情主人公潸然而泪下。
  一首《杳杳寒山道》,通篇充满了“寒意” ,就是因为句句使用了叠词,显示了其艺术的威力:“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落寞之感;“啾啾”状鸟鸣之声,以有声写无声,衬托环境的寂静;“寂寂”直接描写寂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写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 “朝朝”“岁岁”从时间上渲染寒意之久。这些叠词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塑造了整首诗歌的寒冷氛围。
  叠词中的拟声词能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一句,用了叠词“潺潺”,一点点一滴滴,落到了亡国君主的心上,读者也仿佛听到了潺潺的雨声,走入了李后主凄凉的心境。
  高考诗歌鉴赏题经常考察炼字的手法,这类题的答题模式一般是这样的:点明所炼字词+解释字词本义+分析意境(炼字在诗中的运用)+好处(运用炼字的作用)+情感(诗歌通过炼字所体现出来的情感)。
  这样的回答显得思路非常清晰,分析非常到位,如果经常进行有效的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之练字题归纳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题型、修辞题型
2022高考诗词鉴赏 ·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中)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原来诗歌的“炼字”应该看这五种词就搞定了
[转载]高考诗歌鉴赏专训课程之(四):分析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