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蒙古灭南宋的时候,非要攻占襄阳,而不从随枣走廊迂回?

由网友 动如脱缰兔 提供的答案:

公元1268年,忽必烈发起灭南宋之战,然而他花了将近六年的时间去攻打襄阳,直到1274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为什么忽必烈灭南宋要在襄阳耽误如此长的时间?其实从地图上来看,他有多条路线进行选择,例如走两淮直逼南宋都城临安,这是最近的路线,又或者走随枣走廊,包抄南宋的后路,又或者走四川一路,绕一个大圈攻进南宋。但是忽必烈只选择了最困难的襄阳一路,尽管耽误了六年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到中国地图,我们会发现,襄阳位于江汉平原的中心地带,关于襄阳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描述,有一部书叫做《读史方舆纪要》,上面写得很清楚。襄阳位于长江上游,北通汝洛,西接蜀地,南靠两广,东达吴越。襄阳可以说是在中国腹地的十字路口上,无论是谁,只要遏守住了襄阳,就等于是占据了最好的天时地利。这与三国时吴国拼命也要夺回荆州是一个道理,因为襄阳就是属于“荆襄九郡”的一部分。

忽必烈能否从两淮进军呢?大家不要忘记了,两淮一带水网密布,而元军主要是骑兵,在这一地区行军极为困难。如果士兵还能勉强通过的话,那么蒙军大量的军事装备,例如攻城车就根本无法运送,搞不好会让自己陷入极大的被动,因此忽必烈放弃了这一作战计划。走四川一路也不行,1258年,蒙哥汗曾经试图攻打四川,绕道灭南宋,四川多山,粮食战马转运十分困难,结果蒙哥汗死在四川,还引发了蒙古汗位之争,让南宋得到了难得的休息机会。

为什么不从随枣走廊进军呢?所谓的随枣走廊,实际上是一块狭长的平原,两边是山,桐柏山和大洪山,中间还夹着中条山。在军事上属易守难攻之地,忽必烈从这里进军,同样会面临粮草转运的巨大困难。所以,他看准了形势,除了拿下襄阳,灭南宋别无他法。尽管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也认了。事实证明,五年后,元军拿下襄阳,掌握长江水道,然后水陆并进,沿江而下,南宋之灭亡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由网友 论史 提供的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我看了一下地图。

随枣走廊在铜柏山河和大洪山之间,其西边就是襄阳。当襄阳掌握在南宋政权手中的时候,他不仅可以作为北伐的基地,也间接的保护了随枣走廊。我们可以推想一下南宋在襄阳屯驻重兵,如果蒙古军放弃攻打襄阳直接走随枣走廊,那就有后路被切断的风险,何况通过随枣走廊之后的那快江汉平原南临长江,其西面、北面、东面分别被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所包裹,如果宋军将仅有的几条通道堵住,那蒙古军就会陷入被动,所以在攻克襄阳之前绝不能走随枣走廊,这就是我大致的推想。

忽必烈之所以费时耗力的想要攻陷襄阳,首先这是总结了蒙古三代大汗的经验教训。

蒙古军从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代开始,就制定了灭亡宋朝必定要先攻陷川陕、迂回西南的方针。但是,以实际效果来看,蒙古在忽必烈之前历代可汗低估了实现这一方针政策的难度,执行这个政策以元宪宗最为积极,最后不仅师老兵疲,还陪上了性命。所以,忽必烈有鉴于此放弃了以往夺占四川计划,而江淮地区又河网密布,城池林立,无法发挥蒙古骑兵快速机动,冲突奔驰的特长。所以只能走中路攻宋,是故襄樊实在是必克之地。

襄阳位于汉水南岸,樊城位于汉水之北,两城夹汉水而立,其地西抵关陕,南达江淮,控扼荆豫,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就指出了襄阳的重要性。

为历代攻守之地。引唐、邓为屏蔽,依荆渚为唇齿,方城、汉水,屹然天堑,故进可以荡秦、赵,退可以保上流,其险诚足固也。

而在此时忽必烈的谋士将领们纷纷劝说忽必烈以先攻襄阳为要务,尤其是宋将刘整的归降,他的进言更增加了忽必烈攻克襄阳的决心。
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之劳,先攻襄阳,撤其扞蔽。

忽必烈在刘整的建议下大量制造战船,编练水军以攻打宋朝,这就更需要攻克襄阳来控制汉水流域了。事实证明,忽必烈攻克襄阳确实加快了灭宋的步伐。
阿里海牙奏曰:“襄阳自昔用武之地也,今天助而克之,宜乘胜顺流长驱,宋可必平。”

随后的战争态势表明攻占襄阳以东向平宋的战略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由网友 龙天一马 提供的答案:

这是唯一打败宋帝国,统一天下的方案,襄樊宋的门户,破之能沿江而下直捣临安,元宋在襄樊大决战是决定当时中华的命运一战,宋败必亡,元败有可能崩溃如淝水之战一样,所以双方投了所有力量决战襄樊,最后元胜宋败亡。

声明:本网内容收集自互联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风云41 襄樊之战(二)收紧的绞索
铁血残阳,襄阳围城五载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蒙古历时六年五大军事部署攻陷“天下之脊”襄阳,敲响宋亡丧钟
襄阳之战:公元1267,两大帝国的生死对决,元朝找到了南宋的命门
南宋名将刘整,如何被贾似道'打算法',逼逃蒙古,提出灭宋之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