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为女子写了一首诗,风韵不输唐诗宋词,60多年来无人能超越

#我在头条对她说#

女娲的一双手,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亘古以来的传说。而妇女的一双手,则创造了人世间的温馨,创造了世界的多姿多彩。因此,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正是妇女在人类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人才把妇女的地位和作用看得无比的神圣,因此,三八妇女节也应运而生。

我国更是有很多重视妇女的活动,比如1939年3月8日在延安举行的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就算得上是最著名的活动之一。

在这次大会上,毛主席发表了题为《妇女们团结起来》的讲话,他在这次讲话中强调:“纪念三八妇女节开大会,就是要妇女结团体,争取妇女的自由与平等。”

除了这次活动外,毛主席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了妇女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表明了妇女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为此,他还创作了好几首关于妇女的诗歌,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他夸赞一个女子的诗,这个女子就是他身边的机要工作人员小李,而这首诗就是《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毛主席夸赞机要工作人员小李的这一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创作于六十年代。它高度赞扬了中国妇女在特殊年代和特殊环境下的精神风貌。

那时候,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这些分歧中,最为突出的地方主要显现在怎样对待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不仅与资本主义阵营的西方国家有着质的区别,甚至和同一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而民兵组织就是这种看法中的一种小的分歧。

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他们认为:“在现代化武器面前,常规部队无足轻重,民兵只不过是一堆肉”。

限于我国当时的国力与发展状况,毛主席认为,帝国主义的思想还在大行其道,在威力巨大的现代化武器面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没有现代化的武器,但是我们可以拥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可以大办民兵师。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1958年就有了“大办民兵师”的构想。之后,不管是在人口稀疏的农村,还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民兵练兵的热潮。

因此,民兵训练一度发展成专业训练,而广大适龄青年,也都以能够参加民兵训练为荣,以成为民兵师的其中一员为耀,包括文职人员。在这些文职人员中,毛主席的机要工作人员小李就是其中一员。

因此,在1960年的某一天,小李去毛主席的菊香书屋送文件时,毛主席突然把她叫住了,并且严肃地问她:

小李,你参加民兵训练了吗?

参加了,主席。”小李认真地说。

你为什么要参加民兵呢?”毛主席亲切地问道。

响应主席的号召,全民皆兵!”小李略作思索地回答。小李边说边掏出自己在民兵训练时拍下的照片,并递给毛主席看。

好英武的模样哟!”看着照片上的小李,毛主席忍不住夸赞起来。照片上的小李,剪着一头秀气的短发,精神抖擞,一手扶着步枪,英姿飒爽,神采飞扬,气韵十足。

看了小李的照片,毛主席很高兴,他沉吟片刻,便兴奋地对小李说:“给我拿支笔来。”小李递给了毛主席一支铅笔,他接过来后,就在他看过的一本地理常识的书的空白页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诗题罢,毛主席和蔼地对小李说:“小鬼,我把这首诗送给你,好不好?”小李受宠若惊,不敢相信地说:“主席,您太夸奖我了,我哪配得上……

哎,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说罢,毛主席豪爽地笑起来。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赏析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现代·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诗的开头,“飒爽英姿五尺枪”一句完全打破了古人认为“女子在军中,唯恐气不扬”的说法,描写出女民兵英武、豪迈的英雄气概,一点也不输那威武雄壮的男子汉。

枪对于一个战士来说,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在战场上拼杀保命的武器,是一个战士当兵生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要做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要达到人枪合一的地步。作为一个女民兵,要想把枪练得和男兵一样人枪合一,那是要下很大功夫的。

不过从主席的一句“飒爽英姿五尺枪”中就可以看出,女民兵小李显然已经与枪达到了人枪合一的地步了。所以主席短短的一句诗,便将女民兵身背“五尺枪”的造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神采飞扬的女民兵的形象。

除了这些,“五尺枪”还突出显现了女民兵的威武出众,显现了女民兵在训练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专业的作战本领,更掌握了英勇杀敌的重要技能,给人一股英气逼人的感觉,让人仿佛听到了训练场上那杀声震天的练兵场面。

同时,通过这一句诗的描写,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诗中的女民兵是一个非常有军人气质的人,是一个在体格上和精神都是非常有神韵的人。“飒爽英姿”四个字可谓是用得极为准确,极为精简,极为凝练,却又极为有风韵,真的算得上神来之笔。

诗的第一句,就把女民兵气度不凡的一面描写得极为传神,极为动人,读了使人感觉诗中的机要工作人员小李呼之欲出。

在诗的第二句“曙光初照演兵场”中,诗人用“曙光初照”,点明了时间的早,暗示了民兵训练像正规军一样勤苦,一样专业,一样严肃。而“演兵场”三字则描述了女民兵训练的“空间”与场地。突出表现了在特殊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的尚武气氛。

诗的最后两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突破了传统诗歌不能直说的用法,创造性地对女民兵的形象直抒胸臆,直接议论。既有抒情的成分,也大发议论与感慨的概括。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用眼前机要员小李的个人特例,上升到中华儿女更多更普遍的整体形象,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像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和梁红玉等女性英雄人物。

也让人想起了自古以来在各个特殊时期涌现出来的中华儿女,她们在中华民族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中华民族遇到危险的时候,总能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伟大志向。

这样的中华儿女,他们不是闺房中只懂得当户理红装的柔弱女子,也不是如弱柳扶风一样的娇滴滴的女孩,而是令世人瞩目的“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奇女子。

这样的奇女子,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国家有需要,她们就“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在“不爱红装爱武装”这一句中,“武装”二字可以指军人的军装,也可以泛指军事斗争。

总的来说,毛主席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总结概括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于献身祖国的决心,从历史的高度赞扬了中华儿女积极勇武的优异品质,热情歌颂了中华儿女尚武的精神和凌云之志。

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毛主席的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一点也不比唐诗中杜牧描写花木兰的著名诗歌《题木兰庙》 逊色,也不比宋朝任何一首描写妇女英雄的宋词差。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这首诗高度赞扬了妇女在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地位与作用,所以使得这首诗歌变得极为经典与传神,因此一经发表之后,立即红遍了大江南北。即是在今天,我们读了也同样让人感觉精神振奋,情不能已!

当然了,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尊重和重视妇女的作用与地位,这个时代才是伟大的时代,这个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所以,“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在过去她们为社会为人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今天也同样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更有她们发光发热的地方。

因此,我们都应该尊重和赞扬妇女,赞扬她们的伟大,赞扬她们对整个社会的付出,赞扬她们为整个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最温柔的三句诗,一句入选小学课本,一句成无数女子的座右铭
1961年,毛主席特意给一位女民兵的照片题诗,诗歌传遍千家万户
1961年,毛主席专门给一位女民兵的照片题诗,这个女民兵后来怎样?
1961年,毛主席特意为一位女民兵的照片题诗,诗歌传遍大江南北
【原创】赏析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文/书法
老照片196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