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勿让行政推动成为课改之殇

    阳春三月   

       无论哪一层级的课改,都需要行政推动的,只有行政推动,才能更好的使资金落实到位,政策制定到位,舆论宣传到位,教师奖罚到位,评价引领到位,督查跟踪到位,从而有力保障课改的启动、推进、研讨、纠偏、总结、提升和成果的科学有效。行政推动是助力课改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力量,甚至可以说,没有行政推动,学校和区域的课改是寸步难行,难以成功的。也正因如此,我们一些有胆识的行政领导,大胆作为,勇担责任,为改变我国原来落后的教育面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也正因为有他们的努力与奉献,中国这三十年,来基础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此起彼伏,百花齐放,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校长和行政官员,推动中国基础教育不断前行,将中国基础教育不断带入一个个新的高地!如杨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北京第十一中学,山东潍坊、上海市等等。

      同时课改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痛点”,发现挖掘成长点的不断革新和成长的过程。如果行政推动变成了“长官意志”,则在课改过程中,就大大增加行政作为不当而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风险,损害学校利益,阻碍教师发展,剥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因此,行政推动课改过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完全照搬专家理论,或没有真正理解专家理论强硬推行 ,不符合地域实际的生搬硬套。

      如有些地方实行课改提出教师的“跨学科”,要求中学教师上自己专业外的其他多学科的课,由于缺少专业素养,教师对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的都不够到位,根本无法上好其他学科课,导致对课改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执行课改的行政推动人员把国家提倡的跨学科的学科融合,理解成了教师要成为能带其他各学科课的通才。最终造成赛教轰轰烈烈,实际课堂一片惨然。

      还有些地方教室学生满满当当,却要求课改实验课一定要有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大动。不顾当地学位紧张,学校人满为患的现实,结果造成要求归要求,只是应付局里检查时学校老师表演一下,常态课无法实效落实,造成课改流于表面,失去人心。

      2.以极少数个人思维的局限性,代表整体区域意志。

      区域性课改面积大,参与学校多,影响学生广,每行一步,一定要广泛调研,多加研究、探讨,力求严谨科学符合实际,让广大师生成为最大受益者。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一步的推进论证、策略方法的实施 ,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就显得更为重要,更要多方听取各实验学校的意见建议,在与基层学校,实验教师,教研部门和学校校长充分研讨后,进一步明确思路,确定策略,精准施策,深入推进 ,避免走弯路。一定要避免不做调查研究拍脑门儿强硬执行,以行政领导的职权强压下去。造成两种结果,其一推进策略正确但由于基层学校不理解,应付领导进行强推,而不是发自内心心甘情愿去接受;其二由于推行者缺乏调研,思维认识水平有限,推进不合理,不科学,学校即便迫于压力接受了,却举步维艰难,实验教师难以以达成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哪种,课改都很难达到预想效果。

      3.不考虑基层需要,曲解课改意图。

     课改推行者缺乏整体规划系统认识,更缺乏理性与科学的认知,以“想当然”的理解在推行课改。我们知道示范课,在课改实践中能起到样板作用,给广大实验教师以示范引领和导向启迪,但有的地方推行课改时,为体现选择的课改模式的超前性,参与教师,作为专家的能力水平之高,采用跨学段上课,让小学数学课教师上高中政治课,由于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不仅知识上把握不准,方法策略更无法为内容服务,课仅仅留于活动的形式,让来学习观摩老师越听越糊涂,无法理解课改的真正意图.

      近些年,国家对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各学段各学科师资配备基本齐全,学校无跨学段上课的需求,教师没有跨学科上课的必要,对于基层学校没有需求的事情,却下大精力去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更何况中学专业知识丰富,教师很难达到多学科能得心应手的去教学,这样的推广既无意义,也无必要,更难达成!每一次的公开课与示范课让观摩学习的教师越发对课改产生了怀疑与困惑,本来很好的课改内容也由于不科学的操作,让想积极参与的教师望而却步,当然课改也就难以走远了!

      4.把课改当做政绩来做,成为浮于表面的装点。

      课改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个性化发展铺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政绩是从政者想要创造的业绩,是激发从政者的动力源泉,也是考核其行政作为能力、水平和效果的重要证据。它必然是课改的主要推动力,但却不能作为推动课改的手段和目的。在既没有基于深入研究的基础,也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就按照狭隘的想法由行政机构去组织设计跨学科赛教,或不切实际落不了地的组织教学设计大赛。评价标准不追求科学性却重在完成资料收集,到头来在汇报工作时可以有内容可说,而不重在促进学校实效化应用,那最终的结果,我们做的事情,做了积累资料的事情,却不是在做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的事情,因此教育质量很难提高,课改成果不是看资料累积,也不是看组织了多少场活动,而是对区域教育教学科学性实效性的提升上有多大的帮助,看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上有多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有多大的改进。当然,这样的课改也很难真正走向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基层学校需要什么样的“STEAM”
《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头条| 最权威的辟谣:芬兰真的废除分科教学吗?
教育热点
转自《参考消息》| 还原芬兰基础教育真实面貌
新课标修订背后的教育观重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