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四新 | 读懂茶仙卢仝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清明时节,在北京茶宫的七碗茶馆,我们凝视茶仙卢仝烹茶图,再次诵读“七碗茶歌”,走进卢仝的精神世界。

每年的清明节,对于茶人是一个多重意义的节日,不仅要纪念和祭祀祖先,同时要饮茶思源,纪念茶祖、茶圣、茶仙;清明节气还是茶叶生产的重要时间节点,此时正是优质茶生产的黄金时节,最好的茶莫过明前。


初识卢仝

我与卢仝是同乡,尽管穿越了时代。初识卢仝是源于父亲50年前留给我的模糊记忆;读懂卢仝,则是从我36年前从研究冬凌草、冬凌茶、冰凌茶开始,与茶结缘,广交世界各地的茶友。

在卢仝和我的家乡——河南济源,有一个沿袭了多年的民间俗成的集会“济源清明会”。集会地点就在卢仝出生的武山村,因此也叫武山清明会,这是当地最大的远近有名的民间商业集会。据说,当地的清明会最早是为了纪念卢仝,历史很久了,上几辈的老人也说不清始于何时。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当地一位叫于思礼的革命烈士,原来的武山村改为思礼村。这个清明会也就有了现在的名字“思礼清明会”。

我老家的村子距这里很近。有关卢仝最早的记忆,便是从年少时跟随父亲赶清明会,每年都会走到村子尽头看看石榴寺不远处的卢仝的墓碑。当时还并不认识这个“仝”字,也不知卢仝为何许人,只有模糊的记忆,从父亲那里得知这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

儿时的记忆里,每年的清明会,父亲都会带我去赶集,去看外面的世界。我有两点最深的印象,一是我们村口不远的公路边有个路标指向“卢仝故里4KM”(后来扩路记不清从何时起不见了),二是父亲每次都要带我到思礼村尽头的武山脚下的卢仝墓碑前看一看,那是一块残缺的古老的墓碑。父亲是当地名望较高的中学校长。只记得当时听父亲讲,卢仝是当地历史文化名人,至于是不是茶仙和他的文化贡献,我脑海中完全没有印迹。中学以后,再也没有去赶过清明会,卢仝的名字再也没有听说或看到过。一直到我参加工作,开始研究冬凌草、开发冬凌茶,与茶结缘。25年前来到北京,走进茶的世界,开始研究真正意义上的茶和茶文化,再次结缘卢仝,走进茶仙卢仝的精神世界,解读卢仝的七碗茶歌。


茶仙卢仝与“七碗茶歌”

卢仝(公元795 - 公元835年),河南济源人,生于河南省济源武山(今济源市思礼镇),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嫡传子孙。唐代诗人,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一生两大爱好,饮茶作诗,以茶诗擅长,因写出脍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而传世,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第一人”和“最会品茶的人”,与茶圣陆羽齐名。   

卢仝有两大历史贡献:

一是对诗歌文化的贡献。卢仝是唐代“韩孟诗派”的著名诗人,传世诗作有100余首,其诗作颇具创新,自成一体,史称“卢仝体”。代表诗作《月蚀诗》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二是对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贡献。卢仝精通茶与茶道,据考证,卢仝在唐朝元和年间先是寄居在长兴茗岭洞山研究茶和煎茶道;期间,孟简出任常州太守,派人为卢仝送去新选的贡茶阳羡茶,演绎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注:孟谏议,即孟简,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朝大臣,先后任吏部员外郎、司封郎中、谏议大夫,与卢仝私交甚好),后人简称七碗茶歌。诗中曰:"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在诗中,把对茶饮的审美愉悦、茶的健康属性、品茶的意境和精神享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朝人的用茶形式与现代不同,当时是煎茶和吃茶;卢仝是煎茶道的始祖之一,创立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如今日本的抹茶和煎茶就是在卢仝的煎茶道基础上发展而成。陆羽著《茶经》,专注茶的物质世界;卢仝擅茶诗歌,抒《七碗茶歌》,专注茶人的精神世界。陆羽《茶经》和卢仝“七碗茶歌”的问世成为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 


“陆卢遗风”与世界茶文化传播

中国古时茶店、茶馆题字常以“陆卢遗风”四字作匾,其中的“陆”是指茶圣陆羽, “卢”即指茶仙卢仝。由此表明茶圣陆羽和茶仙卢仝之深入人心。陆卢遗风的流传,既是纪念两位名家对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发展和茶文化传播的杰出贡献,也是倡导后人继承和弘扬陆羽和卢仝的茶道精神、品茶技艺、茶德茶风。

自七碗茶歌问世后,历代文人书写茶文、茶诗,无不引用卢仝的“七碗茶”。苏东坡的“何须魏帝一丸药,切尽卢仝七碗茶”便是典型代表。还有“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人说茶香飘万里,谁能胜过七碗茶”等。卢仝的《七碗茶歌》曾在日本、韩国广为传颂,卢仝被日本和韩国茶人作为茶道始祖祭拜。《七碗茶歌》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极为推崇,韩国卢姓后人也曾到河南洛阳和济源寻根,有研究认为,韩国卢姓为茶仙卢仝后裔。

随着卢仝煎茶道和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世界各地习俗和文化融合演变为各有特色的多元化的茶饮文化。在英国,饮茶是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备仪式。欧美国家除了有中国传统的饮茶方式,还将传统茶与香草文化融合,兴起“吃茶”文化。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如今已形成具有浓郁日本民族风情的独特的茶道体系、抹茶文化礼仪。韩国人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也融入本土民族文化,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和重大节日都有茶礼,通过"茶礼"的形式,向人们传播茶文化,形成“和、敬、俭、真”的特色茶道。如今,新的茶文化热已在全球兴起,联合国把每年的5月21日确定为“世界茶日”,中国的传统茶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茶与茶文化在全球文明、健康发展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细雨落清明,香茶敬先人。我敬爱的父亲已离开我们28年, 每一次细细品读茶仙卢仝,就会想起我的父亲,想起父亲给我的有关茶仙卢仝的第一份记忆,每次诵读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仿佛父亲也在身旁。


作者简介

孔四新,中国农业大学博士,主要从事茶叶出口安全标准和茶文化研究,国际茶文化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碗茶歌》
卢仝,为什么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中华茶道」茶文化第二讲
茶慕诗客,诗染茶香
北方茶道大师 煎茶道始祖 茶仙唐诗人卢仝《七碗茶歌》传唱千古
武山清明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