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里”课“外”话“本体”

--对小学语文本体性的再认识

吴忠豪老师明确指出:语文课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不在乎老师教得多,而在乎学生学得'透'。

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结束了前些年花样层出的热闹场面,重新回归到本体性课堂教学。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听、说、读、写等多层次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虽然现在有了理论指导,老师们心里想着本体课堂、嘴里说着要围绕本体展开教学,但是,是否每位老师都做到?是否每位老师都能做好?我们喊个口号容易,落到实处还是要花费一番脑筋的,一位名师说过,他之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写得很好,那是想破脑壳才得到的成果。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足够说明任何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语文本体性呢?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 课内要把握以下几点

1、选择本体性教学内容。我们要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很多,每篇课文都需要落实一些基础性的教学内容,比如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朗读等等,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务必将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的落实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其他在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方面还应该教什么,教师必须有明确的选择。教学内容应该少而精。因为一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切忌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饮 。

2、课堂教学变'文本解读型'为'技能掌握型'。文本解读型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上完课文,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可以认定是'教课文'。技能掌握型教学设计更侧重训练学生的运用语文的能力。文本理解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技能掌握型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语文课程内容的落实。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流程。要教会学生学习,真正落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教学流程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迁移提升'的过程。比如:对文本重点词句的教学,先是认读,再是品读感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还要训练学生用关键词说话、写句子。前两点老师们都会认真去做,而最后一点很容易被老师们忽视。有时是老师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有时是老师嫌弃学生说得不好,写得也不尽人意;老师不指导,学生写不好,一指导学生又是千篇一律。为了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更要让学生进行口语与书面语表达,让学生真正经历'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迁移提升'的学习过程。

二、课外也要把握几点

重视预习生字词。课前,老师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对识字词的热情与兴趣。也为学生顺利朗读和理解课文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课堂上,老师不能忽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先是让学生主动举手认读生字词,(这些学生都是预习得很充分。属于展示型的)再是开火车认读。(考察小组学生,属于普及型的)接着老师视学生掌握字词情况确定要不要比赛读。(面对全体学生,属于加强型的)最后老师小结,表扬今天的识字能手,表扬今天的优秀小组。(老师的目的很明显,表扬今天的识字能手,旨在激励下次学生预习得更扎实。)经过这轮比拼,新课的生字词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这种方法看似耗时低效,实则不然,预习可以从一年级进行。开始阶段,需要老师精心指导,强化训练,不要怕烦,不要嫌事多。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会欣喜地发现,你的学生识字解词能力越来越强了。你甚至可以不费力、不费时就可以完成识字解词教学任务,当然,最可喜的是学生在你精心培养下,不仅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解词能力。自学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2、重视预习思考题。所有的预习,开始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精心地指导。预习思考题当然更是如此,因为让学生在讲授新课文之前,学生自己充分阅读文本,理解重点句段,并思考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由于学生的学识、经验较少,可能开始的预习效果并不太好,但是,只要是他去预习了,去阅读了,去思考了,就是有效果的。预习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效果一定会好的。有不少老师开始也能布置预习,指导预习。可是,学生的顽皮与惰性最终打败了老师的耐心。最后不了了之。我认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老师要做到天天指导,天天强调,直至学生已经形成习惯。这种习惯和能力一旦形成,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他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这不正是我们呕心沥血所追求的吗?

3、重视课外阅读。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1)课外阅读指导落到实处。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老师也是要煞费苦心的。首先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其次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要求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2)开展各种各样的促读活动。如: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如果看到我们的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在书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那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语文教学,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让语文老师轻装上阵,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的认识与坚守。只有我们的老师从心里认识语文的本体性,能够准确选择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课堂教学能侧重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外阅读能有效进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教学不是花架子,而是行之有效的、是应该提倡的。

有人说,愿意操控几十台机器,不愿教几个孩子,因为只要没有故障,机器会严格按照程序运行,不会有差池。而面对几十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我们竟然无法找到能够套用的教学法则,所以,我们还需要在三尺讲台去摸索、去探寻适合学生的教育策略与教学方法。因为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努力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主题阅读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深度解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之六】陈尔杰:教读课文的编写体例与教学建议
让阅读回归自然状态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