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个被调离,4个被免职:老师,你要学点心理学

近日,山西朔州教育局针对网传“某学校教师谩骂”学生的视频给出了处理结果:撤销涉事老师教师资格证,降低岗位等级,调离教育系统;该校领导班子成员(1名校长,3名副校长)免职处理;该区教育局局长及分管副局长分别受到诫勉谈话及警告处分。

这起引起网民关注的事件经过是这样的:

朔州某小学毕业典礼上,一位数学老师因为不满学生只给班主任送花,让全班学生起立罚站,批评送花的同学并多次向她吐口水,又发飙似的怒砸花束。事后,据该校校长说,涉事老师因为没有收到鲜花,觉得付出和成绩没有得到认可,心态失衡后做出了不当的行为。

在整个事件中,老师崩溃式的发怒行为,来自于她的心理状态在瞬间失去了平衡。如果这位老师平时能够多注意自己的心理卫生,加强心理修养,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以上的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

一.都是“认知”惹的祸。

在心理学认知流派中,有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它的创始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这一方法是建立在情绪ABC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情绪理论用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艾利斯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诱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而这一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一般包括绝对化、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

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

在公园里,刚放完风筝的小亮坐在双人石凳上休息,顺手将风筝放到了旁边的位置上。这时走过来一个人,一屁股就坐在了小亮旁边,风筝坐坏了(A)。小亮觉得这个人怎么这样的粗鲁(B1),怒火中烧,刚想发脾气(C1),突然发现这个人是个盲人,这才明白,他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没有发现不小心坐坏了风筝(B2),于是小亮释然了,并且同情起了这个盲人,觉得风筝坏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C2)。

从这一事例中我们看到,小亮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解释,导致了他不同的行为结果。

再让我们分析一下文章开始提到的发生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事件。班主任和这位数学老师一同走进班级时,送花的同学迎面将鲜花送给了班主任,而没有给这位数学老师(这是诱发事件A)。对这一事件,数学老师内心中有了自己的解释,她认为同样是老师,自己没有收到鲜花,自己的辛苦付出和努力,没有被认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是不合理的信念B)。于是,她的心态失去了平衡,开始愤怒,并做出了发飙的行为(这是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假如这位老师懂得一些心理调整的方法,改变一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因为人家是班主任,我只是个代课老师,只给班主任送花也是情有可原,再或者是因为小学生思想单纯,送花行为大多是由父母指派,这与学生、与对你能力的认可无关,那么事件的结果就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的,这位老师最终也不会遭到教育部门如此严厉的处罚。

二.教师要懂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如今学校教师面临着很多职业风险。老师不仅易患咽炎和静脉曲张等生理疾病,同时每天面对大量不同性格的学生、繁重的教学工作,心理上的压力也非常巨大。学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旺盛的精力,对于教育和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

(一).巧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职业素养。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有着一种令人惊异的能力,可以去发明一些能够掩护一个人使他不会意识到不愉快的情感的机制。于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防御机制”的概念:

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包括压抑、升华、幽默、合理化等。

比如一位母亲始终否认自己的儿子在车祸中丧生,其实是在使自己的内心免受失去儿子的痛苦感受;一个人总是忘记聚会时间,是因为他无意中压抑了这些事情,以避免自己的社交恐惧感受。原来当我们的心理受到不良情绪影响时,大脑会自己动用一些心理方法来保护自己。

如果将这一心理理论与我们教师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最好的防御机制就是高尚的师德——热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

老师要纯粹的、没有功利心的去爱学生。作为老师管理和爱护学生,本质上是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不图回报的。教育学生只要尽了职责本分,对得起自己的心,对得起学生的努力,就已经足够了,又何必用一些礼物或鲜花来证明自己,使自己的虚荣心膨胀呢?!

涉事的数学老师如果对学生的爱是纯粹的,面对不公或失落时,一定会自我解释地告诉自己作为老师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只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尽力了就好!(合理化的解释,并对自己幽默了一下)如此,心态就不会失去平衡的,这也是对自己心理的最好防御和保护。

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曾经写过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我们对学生毫无功利目的的付出时,无论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你都不会受到伤害,真正做到了刚毅凛然。其实,这也是一种“护心术”。

(二).在宗教哲学上找方法,学会放下

在古时,当人们有了不顺心事情的时候,大多会找宗教人士去开导,比如牧师或僧人,后来经过发展,心理学才从宗教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学科。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心理学和宗教哲学是不分家的。很多宗教哲学方面的处事方式和方法,对于调整人际关系,平衡心理状态也是多有裨益的。

佛教认为,人之所以烦恼主要是因为人的执著心理,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放下”。佛语讲得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在人人都争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下,这并非是消极处事,而是一种以出世的心态积极做入世的事情,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防护和保全。

在学校中,老张是我的同事,高级始终没有晋上。他曾经对我说:“我不晋了。”他放下了,他说他讨厌搞材料、写假论文;他说他不愿讨好各级主管领导;他说他不愿和别的老师撕破脑,打破头。他终于不再执著晋职称,同时也少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留出了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英国诗人兰德写了一首诗: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作为教师,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妨学会放下,不与人争。

(三).要多读书

提高教学素养、调整心态,教师一定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使心胸更宽阔。当你了解了伟大诗人苏东坡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却写出了很多好诗;当你知道了陆游一生坎坷、历尽沧桑,却笔耕不辍时,你在不平、不得志、受挫时,又如何不能摆平自己的心态呢?

作为教师更要多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在这些书籍中会教给我们很多调整不良情绪的方法,使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提高自身的抗挫折的能力。

三.提高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是塑造人灵魂的人,所以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同样是人的心理上的事儿。

(一).教师要忠诚地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师在心理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这就要求他们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很多优秀老师的经验证明,热爱自己的工作,愿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是做出卓越成绩的基本前提。

(二).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要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导师。”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心理品质,良好的的教师素养,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一学心理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班主任工作技巧集
如何管理学生
班主任必备的五种心理素质
班主任如何保持好的心态
校园自杀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实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