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教庙”与中国人的“信仰”

“三教庙”与中国人的“信仰”
王满师
一些西方人坐井观天地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我们一些同胞,每当谈到中国社会问题的时候,也会感概地重复西方人的谬论。
不信宗教就是没有信仰吗?偶尔想起来也琢磨,四大古文明只剩下中华文明了。没有信仰的民族历五千年不但没衰落,反而越来越强盛,仅人口就占世界五分之一,且七十年和平稳定发展。而那些有信仰的民族却历史短暂,或连年战争。到底什么是信仰?信仰有用吗?中国人是不是真的没有信仰?

通州有一个“三教庙”,位于通惠河南岸,北运河西岸。儒家的文庙、佛教的佑胜教寺、道教的紫清宫,成品字形紧密组合在一起,它的北侧就是燃灯佛舍利塔,称“三教一庙”古建筑群,是大运河景区的一部分。我曾经去过一次,只是为了打卡,走马观花,无多少收获。在通州图书馆看书时,有资料介绍说,这种儒、释、道在一起的奇特格局,在全国虽不是绝无仅有,也是非常稀少。我忽然觉得有必要再次去感受一次。但适逢三教庙维修,急急等了两年,今年104日方才再睹尊容。
三教庙南面是“文庙”,东西三跨院,南北三进院,约占总面积五分之四。最西侧还有一个文昌祠院,虽然有道教成份,但与儒家文化相关更多,实际上与文庙是一体的。文庙北侧并列为佑胜教寺和紫清宫,均为一进院。这一布局肯定了以儒教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民间或官府,都是占有主导地位的,而泊来的佛教和本土生成的道教只处于附属或者补充地位。

据文字介绍,通州文庙(亦称学宫)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距今700多年历史,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孔庙(比北京国子监早4年)。历史上为州学所在地,从建成至光绪末年科举废止,有2363名五贡以上人员从这里步入仕途,其中状元2名、进士178名、举人688名、五贡1497名。
进了三教庙山门,眼前是象征官学标志的半月形的“泮池”和其上的“泮桥”,正面是“大成门”。左右是名宦祠、乡贤祠和东朝房、西朝房。学生们走过泮桥,进入大成门,到二进院正面的“大成殿”,拜先师孔子牌位,两旁是子思子、颜子、曾子和孟子四大弟子牌位,大殿东西两侧为十二贤牌位,殿外的东西庑房原是祭祀孔子的72位弟子的地方,大成殿西侧是学生接受训戒的圣训亭,西跨院为读书、讲学、弘道的场所,主要建筑有明伦堂、训导暑和学正暑及生活用房。大成殿往北到三进院,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崇圣殿,右跨院有崇经阁和供奉孔子画像和展览孔子生平的圣容殿。

佑胜教寺,俗称“塔庵”,为北齐(公元550年)始建。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老师燃灯佛。寺西侧的燃灯佛舍利塔,是保佑运河安全的镇河塔;紫清宫始建于明代中期,供奉的是太上老君,相传其原型为老子。宫中壁画是哪吒,传说哪吒可以请来龙王,过去每遇旱年,人们来紫清宫求雨,因此也称“红孩儿庙”。现在成为养生场所。

三庙一塔同在一个大院子里,充满宁静和谐的气氛。其实在历史上,儒释道经历过长期的斗争,比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如“三武一宗灭佛”。经过妥协、发展,各自找到了位置,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被社会和统治阶级接受了。南朝齐梁时的道教学者、医药学家陶弘景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他称儒也为教,且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大概这就是三教能在一起共处的根源。

清末小说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中,有一章写“玙姑论道”十分精彩。书中人物玙姑以通俗风趣的语言,对儒释道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评论。她说“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又分析说,凡道有一个道面子,一个道里子,里子相同,面子有异。如和尚剃了头,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倘若叫和尚挽个髻子,掖件鹤氅,道士剃了发,着件袈裟,也是一样的。
对儒释道的同异,玙姑说“同处在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异在“儒教公到极处”。她解释:如长沮、桀溺、荷莜丈人等,均不佩服孔子,而孔子反赞扬他们。是其公处,是其大处。而佛、道就有褊心,惟恐后世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说出许多天堂地狱的话来吓唬人。至于外国一切教门,更要力争教兴兵接战,杀人如麻。试问,与他的初心合不合呢?

说到儒释道异处,我的浅见,应该不止玙姑所说的佛、道有“褊心”。主要在于佛、道既不能解决民生问题,也不能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能解决管理或政治问题,即不经世致用。所以得不到普遍的认同。
佛教,虽然有戒律,教人积德行善,功德圆满后来世能进入极乐世界。佛教修来世,有多少人能够丢下生活去专心做那谁也看不见的事儿?何况那些大佛们还要“收礼”,最好是“烧高香”。道教的“无为而治”虽然在某个时代短暂有过作用,但士子也难以理解的“道”,普通百姓更无法懂得。道教修今生,得道就可成仙。除了神话“八仙过海”等故事外,有谁亲眼见过升天的奇事?所以,佛、道只有少数人才去“宁可信其有”地追随,大多数人不愿意“肥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

佛教出世,道教隐世,而儒教以积极的态度入世。以“仁爱”为核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解决了家庭和社会的秩序;“仁、义、礼、智、信”解决了社会的道德信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倡尊老爱幼;“己所不欲,勿视于人”,教育人与人相互尊重;“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提醒统治者要注意解决民生问题;“吾日三省吾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总之,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从百姓生活到社会关系、国家管理,给出了一整套理论和思想指导,“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儒家与其他教派的明显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的积淀。孔子受中华文化教育熏陶,也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总结整理了从三皇五帝起到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并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中国文化打上了儒家的符号,之后几千年,又经历西汉的董仲舒,北宋的朱熹等人的加工改造,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由此可见,如果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能五千年不息?这不是信仰吗?何为信仰?信仰,指自发对某种思想或宗教的信奉和敬仰。以儒家以代表的中华文化不仅受到中华民族子孙的信奉和敬仰,而且成了灵魂的一部分。中国人从生到死,从礼仪到言语,从思辨到习惯,从行为到道德,从治国到理政,都体现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当然,儒家文化也存着明显的缺陷。由于其他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在明君的清明统治下,儒家学说是好的,是得到赞扬的肯定的。但是,在封建统治政治昏聩和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儒家学说不能够提供正确的理论和方案,这时儒家思想就成了精神枷锁。所以才有了反孔批儒发生。
中华民族总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化也在不断地完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奋斗和理论创造,对中华传统文化是极大的发展和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成就会越来越闪出她的光芒。
燧人氏钻木取火比普罗米修斯偷来的火要光明正大的多,大禹治水比诺亚方舟也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谁更有信仰?那个信仰更光明?不是一目也然了吗!

20221010日星期一

注释:

贡生,指明清两朝秀才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五贡,即五类贡生包括:恩贡、拔贡、副贡、岁贡和优贡。这五类都是正途出身资格。
泮池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是官学的标志。
③ “三武一宗灭佛,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事件的合称。
长沮、桀溺。春秋时期的隐士。孔子向其问渡口,不理睬。出自《论语·微子》。
荷莜丈人。出自《论语·微子》。讥讽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出自《论语·述而》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释道与中国文化(讲座文稿)
关公由帝而圣,荣登中天玉皇的历史进程
终南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儒释道生死观之比较
《懂懂爬五岳》-泰山-010-泰山佛教
什么是儒释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