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抑郁症会让人浑身疼痛?那些不为人知的痛苦......

当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 就会发生躯体化。

躯体症状的范围可以从关节、身体疼痛到暂时性的视力或听觉丧失。

虽然身体上并没有潜在的物理层面原因也就是器质性病症,但症状却是真实存在的。


什么是躯体化?

大多数人在他们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都会经历躯体化,比如因焦虑而呕吐、因压力而头痛或在创伤后感到身体虚弱都是躯体化的例子。

这些情况通常是情境性和暂时的,但当躯体化引起长期和严重的痛苦时,它就成为一个临床问题。

大多数人会将自己的症状误认为是身体疾病并去看医生,不过医生很少能为患者的症状找到原因。

如果他们确实发现了身体问题,则症状可能与他们的状况无关或不成比例。(例如,在体育比赛中摔断脚踝的人可能会报告呼吸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躯体症状不是假的或虚构的,经历躯体化的人也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装病。

虽然躯体症状可能没有明显的原因,但疼痛和痛苦是真实的。

所以患有心理问题的人不应该被忽视,应当给予他们关心与同情。


躯体症状性障碍

躯体化是躯体症状性障碍(SSD)的主要症状,SSD 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和疼痛障碍。

根据(DSM-5)的统计,大约 5-7% 的普通人群患有 SSD。

SSD 患者至少会出现一种躯体症状,比如有持续性的腹泻、心悸、呼吸急促等,持续至少6个月或更长时间。

大多数人可能会有持续性的疼痛,但由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所以仅仅只有一个无法解释的医疗问题并不能被诊断为躯体化症状。

具有躯体化症状的人还需要表现出心理问题,该人可能会沉迷于症状,并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健康问题上。

并且他们的焦虑通常与症状带来的风险不成比例,即使在医生告诉他们的病情并不危险之后,这个人仍可能继续感到焦虑。

在严重的 SSD 病例中,一个人可能会围绕躯体症状构建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问题会对他们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转换障碍

躯体化也是转换障碍的特征,有转换问题的人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故障,他们可能难以自主运动或体验身体感官的变化。 

常见的转换症状包括

肌肉无力或瘫痪

震颤等异常运动

非癫痫发作

失去知觉:失明、耳聋或身体麻木

言语困难


是什么导致的躯体化?

关于躯体化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理论,这些理论包括:

生物敏感性:

有一些人不愿意相信他们的躯体症状的根源来自于心理,于是就会加强躯体症状的敏感性。

比如会将心理症状(例如焦虑出汗)的感觉归因于疾病。

创伤/压力:

研究表明,创伤后的幸存者特别容易受到躯体化影响。

创伤会导致高水平的皮质醇和其他激素,这些化学物质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并引起头晕等身体症状。 

无意识:

躯体化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保护人免受情绪压力的伤害。

有一些人心理症状可能会很严重,以至于无法有意识地面对它们,于是痛苦就会通过身体找到出口,转化为身体症状。 

文化态度:

有些人的生活环境会将情绪困扰变成污名化,使情绪及心理问题贴上脆弱、矫情、无理取闹的标签。

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身体症状时会比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同情。

于是潜意识中就会触发防御机制,导致身体出现痛苦以寻求帮助。

由此可见躯体化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它也可能没有可察觉的原因。

但不管躯体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症状都是真实的并且确实会引起痛苦。

并且任何年龄、性别、家境、地位的人都有可能躯体化,所以任何人的躯体症状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他们也应该值得被认真对待。


儿童躯体化

当言语无法表达痛苦时也通常会出现躯体症状,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但年幼的孩子可能缺乏表达自己感受的语言技能,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能会害怕成年人或同龄人的评判。

因此,这些无法用语言和肢体被表达的情绪,都将以身体疾病来表现。

常见的有头疼、胃疼、头晕、恶心、失眠,有些孩子还会因父母吵架而导致短暂失明或耳聋。

与经历躯体化的成年人一样,孩子并没有有意识地伪装症状,所以经过检查也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的疾病

儿童躯体化很常见,但它不一定指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家庭问题。

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更有可能经历躯体化。

风险因素包括: 

家族病史,特别是患有长期慢性疾病的父母。 

童年焦虑 或 抑郁的存在。

父母对身体疾病格外关注。

文化影响。


躯体化与文化

文化会严重影响人们对疾病、情绪和脆弱性的看法,一些信念可以改变一个人所表达痛苦的方式。

如果一个人的家庭文化将痛苦的情绪视为软弱的表现,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用言语来表达他们的感受,所以这个人将更有可能经历躯体化。

有多项跨国研究表明,社会规范所衍生的文化价值对躯体化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该研究收集了60个人在印度精神科治疗的数据。

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参与者首先报告了身体症状,即使他们也有心理症状。

与接受更多西方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参与者相比,这些参与者特别关心躯体症状,甚至会很少提及心理症状。

这种对心理症状具有严重病耻感的表现,指出了文化价值观在心理困扰表现中的作用。


躯体化和性别偏见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固有观念认为男性身为一家之主,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顶天立地。

所以一定要坚强、不能懦弱、也不能流露出半分痛苦或是难过,即使到了伤心处也只能埋藏。

因此很多时候,男性的心理问题无法用哭泣和言语来缓解,只能借酒消愁或是熬夜吸烟。

出现躯体化经过检查也找不到原因的比比皆是,但因男性工作原因大部分会损伤身体,加上大量饮酒吸烟,会导致器质性的疾病出现,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相比于大众对男性性别偏见,女性则更为严重,心理症状转为躯体化的比例是男性的三倍。

研究人员认为,女性的这些问题高于男性的原因,是因为她们的健康问题没有被认真对待。 

女性在大众心中的刻板印象通常是“敏感”和“情绪化”,因此许多男性和医生认为女性夸大了她们的痛苦。

更糟糕的是,关于女性身体疾病如何表现的研究较少。

过去,很多女性的疾病都被斥为“歇斯底里候群症”也称“癔病”或“癔症”。

直到 1990 年代初,研究人员才经常将女性纳入研究。

在此之前很多患有疾病的女性经常会因和男性的疾病标准不符产生误诊,从而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诊断延迟给予导致死亡。

由此可见偏见对患者的影响是很大的,但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偏见依然存在。

与其把偏见看成是社会问题,倒不如看成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偏见在我们身上不再体现。

所以无论哪种性别,只要和疾病相关,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我们都应该认真去对待,并尊重。

虽然躯体化的症状根源是心理上的,但人的痛苦是真实的。

所以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才是重点,而不是将“证明这个人是错的”当成重点。

不要判断或与他人的情绪争论,无论你是否赞同,这些感觉都存在于他的身上,而非我们的身上。

我们应带着同理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并给予支持。

如果心理问题的患者可以用言语来表达他们的情绪,那么躯体化的症状将不太可能出现。

因为躯体化的出现,不只是为了让患者难受,而是为了让患者在无法用语言求助的时候,以另一种方式鼓励患者向所爱的人寻求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明感到身体不适,医生却说是心理问题
【萍安健康】68岁奶奶整天怀疑自己有病,医生一查,还真有病
身体无端疼痛焦虑症作祟
放疗是治疗癌性疼痛的方法吗
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解开癌痛心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