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1年,杜聿明临终前问郭汝瑰:我最后问你,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1981年,原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紧紧的抓住前来探望他的,原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的手,问道: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30多年了,这个问题一直让他食不甘味,坐不安席。

可以这么说,他们这些原国民党将领的历史,早在30多年前那场改天换地的战争中,就已经结束了。

无论他们后半生做出什么,也无法扭转历史对他们的评价。

杜聿明

可30多年来,杜聿明一直都不愿意承认,那场战争的失败是因为自己技不如人。

确实,在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中,杜聿明的表现可圈可点,丝毫不失名将风范。

可最后还是惜败于一代战神粟裕的手上,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一直认为,自己输掉这场战争并不是因为技不如人,而是因为国军方面出了内鬼。

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眼前的郭汝瑰,30年来,他一直都在怀疑这个人是共产党。

但是苦于一直得不到证实,临终之前,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郭汝瑰

所谓人之将死,其人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面对杜聿明的临终前的灵魂拷问,郭汝瑰没有选择正面回答:“我们只是政见不同而已。”

然而事实真如郭汝瑰所说,他们真的是政见不同吗?

没有人知道杜聿明听说这句话之后,是什么反应。

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句答非所问的话,其实已经隐晦的传递出了郭汝瑰想要回答的信息了。

杜聿明想必在心中也有了答案,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世家公子

1907年,郭汝瑰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军阀世家。

他的堂哥就是当年的川军军阀郭汝栋。

1926年的时候,在堂哥的介绍下,他考进了孙中山先生开办的黄埔军校。

这里我们要着重说一下,这个黄埔军校的特点。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将领的摇篮。

这个说法也不能说他错,但是并不全对。

黄埔军校的那帮学生,本质上就是一群地主家的叛逆少年。

这些叛逆少年在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之后,开始对自己家所在阶级的那一套封建礼教,产生了叛逆心理,对中国被列强所鱼肉的现状,非常不满。

这是他们投身黄埔军校的动机所在。

可以这么说,他们也是反帝、反封建的。但是如果你敢革地主的命,他们就会跟你拼命。

这也是为什么国共两党,可以在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上面同心协力,却因为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在后方搞土改而反目成仇。

也正是因为这种阶级属性的限制,后来黄埔军校很多学生,都投靠了代表三座大山的蒋校长。

虽然其中不乏林彪、陈赓这样的优秀学子投身革命,但毕竟还是少数。

按照郭汝瑰的阶级属性,它既是军阀子弟,又是地主。

这种人会投身革命,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沉睡的共产党员

郭汝瑰到黄埔军校的时候,已经是1926年,论资历属于黄埔五期。

要知道,北伐革命是一次中国上层利益的重新分配。

在北伐战争结束之后,黄埔学生的利益基本已经定型。

后来者想要再分到蛋糕,那就难如登天了。

而能够分到蛋糕的,基本上都是黄埔一期到黄埔四期。

郭汝瑰很不走运,他没有赶上时代的风口。

相反的,他还在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以投资学的眼光来看,这是很不理性的行为。

毕竟,那是我党最黑暗的岁月。

刚刚经历过412事件的共产党,势力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只剩唯一的武装力量在井冈山发展。怎么看这都是一家,即将破产清算的企业。

可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郭汝瑰能够在那个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这革命意志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但是很快,由于残酷的地下斗争,郭汝瑰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不过进入冬眠状态的郭汝瑰,也因此幸运的躲过了那些年残酷的斗争。

在那些年里,共产党的情报阵线不断出现叛徒。

很多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同志,因为被叛徒出卖而遭到逮捕。

而此时还在军校深造的郭汝瑰,却阴差阳错地消失在了国共两党的名单上,这不失为一种运气。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国民党,始终怀疑不到他头上的原因之一。

毕竟这个人的履历太干净了,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郭汝瑰

抗日名将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郭汝瑰才再次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同年8月,已经被任命为14师参谋长的郭汝瑰,带领部队参加淞沪会战。

在这场战争中,初出茅庐的郭汝瑰开始崭露头角。

在淞沪会战中,有一场最惨烈的罗店保卫战。当时负责这场战役的,就是郭汝瑰所在的第18军。

这个第18军来头可是不小啊,它是国民党内部大名鼎鼎的土木系王牌。

土木系的领导人,就是号称小委员长的陈诚。

陈诚

为什么叫土木系呢?因为陈诚发家的军队就是11军和18军。

十一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个土字,十八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个木字,所以才叫土木系。

而郭汝瑰因为在战争中死战不退,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为陈诚的18军赚足了面子,因此进入了小委员长的法眼,被纳入了土木系俱乐部。

淞沪会战刚结束不久,郭汝瑰就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后来他又带领土木系的部队,参加了武汉保卫战。

武汉保卫战之前的情况是这样的的:在抗战前期,蒋介石就已经知道,光凭首都南京挡不住日本人。所以,蒋介石很早就已经制定了重庆抗战的方针。

可是,当时中国仅有的工业底子,都在江浙沪地区,想要把这些工业火种运到重庆,并不容易,武汉恰好就是从南京到重庆的一个中转站。

因为武汉扼守长江中游的要害地段,所以当时很多从下游搬迁过来的工业设备,都滞留在武汉。所以武汉会战的目标不是要战胜日军,也不是要保住武汉,而是要在武汉沦陷之前,把这些东西搬走。

当时国民党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就是在武汉城下跟敌军决一死战。

就在计划即将通过时,半路突然杀出了个程咬金。此时,仅是少将参谋长的郭汝瑰突然站出来发话。

郭汝瑰

他当着蒋介石和陈诚的面,一把推翻了国防部制定的作战方针,并且提议利用武汉外围的山地设置防线,一步步迟滞日军的进攻。

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武汉城内不会受到战火的波及,也可以最大限度争取时间。

这个作战计划是经过老蒋首肯的,郭汝瑰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无异于是在打老蒋的脸,按理说早就应该被叉出去了。

可是,因为郭汝瑰是陈诚的人,这番话老蒋还是听进了耳朵里。蒋介石当即就推翻了原先的作战计划。后来的武汉会战,基本上也是按照郭汝瑰提供的思路在打。

武汉会战结束之后,虽然中国军队以失败告终,武汉也因此丢失。但是,迟滞日军进展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

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有了山地的防护,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开展不了,此战中国军队的人员损失远远小于预期。

郭汝瑰也因此受到了蒋介石和陈诚的看重。

后来,他又参加过三次长沙会战,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结束之后,靠着战功傍身,在贵人的提携下,郭汝瑰一跃成为了国防部作战厅厅长。

郭汝瑰既没有参加过北伐,也没有参加过江西围剿,却能够以一个黄埔五期生的身份做到这个位置,在国民党内实属罕见。

要知道出身黄埔六期的戴笠,想要出人头地,那也得转行去当特务。

而且,戴笠到死之前,军衔也只不过是一个少将而已。而郭汝瑰在淞沪会战的时候,就已经是少将军衔了。

戴笠

一谍弄舞乱乾坤

可功成名就的郭汝瑰,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的腐败让他触目惊心。吃了八年苦头的国军将领,在抗日胜利后就开始了光速堕落,接收沦陷区的时候,政府用货币大量掠夺民众财富。

官员则巧立名目,侵占日伪资产。很多跟日伪政权没有任何关系的老百姓,都被扣上了汉奸的帽子,自家的财产也被定性为日伪资产,被这些军官收入囊中。

郭汝瑰没有想到,赶走日本人之后,国民党非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变得更烂了。

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好不容易才盼到和平,蒋介石居然要打内战。

此时的郭汝瑰,开始怀念起了共产党。

这17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

但是,曾经的联系人都已经牺牲殆尽,根本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他也不敢贸然去找中共联系。

内战的爆发促使他下定决心,铤而走险找到了中共南方局领导人董必武。

郭汝瑰向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要求到延安去工作。

董必武允许他重新入党,但否决了他去延安的请求,因为董必武认为,他留在国民党内部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董必武

作为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当时国军几乎所有的作战计划,都要经过郭汝瑰的手。

有这么一个王牌间谍存在,那么国军的作战信息对我们来说,几乎就是单向透明的。

比如说1947年的山东孟良崮战役。

当时张灵甫被围困之后,国防部有些人建议他赶紧突围,趁着解放军的合围还没有完成,迅速与李天霞的部队抱成一团。

如果当时张灵甫真的采取这种方法,虽然会受到极大的损伤,但大概率能够重出重围。

张灵甫

后来是因为郭汝瑰在老蒋面前吹耳边风,坚定了老蒋里应外合,中心开花的想法,成功让张灵甫上了孟良崮,固守待援。

结果这支国军的王牌部队,被自己人活生生的给坑死了。

74师覆灭之后,郭汝瑰的反常行为引起了杜聿明的注意。

很久之前,杜聿明就已经觉得这个人不正常了。

原因是有一次,杜聿明到郭汝瑰家中做客,发现他家的沙发都是缝补过的,家里的设施都很简朴,跟普通人家没有什么差别,这一点都不像是国军将领的作风啊。

杜聿明

后来海战役期间,黄百韬军团和黄维兵团的行军路线,被我军精确捕获,并且我军每次都能对症下药的设置包围圈。

这就更让杜聿明相信,国防部有内鬼,而且这个内鬼一定就是郭汝瑰。

在决战前夕,杜聿明跑到南京面见蒋介石,并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

当蒋介石问他怀疑郭汝瑰的理由时,他却说:此人活得太过简朴。

这话惹的老蒋勃然大怒,以为他这是在搞派系斗争,排除异己。

见老蒋不相信自己,杜聿明决定退而求其次。

淮海战役的时候,随着黄百韬军团和黄维兵团相继陷入重围。

国军手上唯一的重兵集团,就是杜聿明手下的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

只要保住了这几个兵团,国军就仍然还有希望。

当时这几个兵团都在徐州,杜聿明想要把他们撤回南京,老蒋同意了。

可是怎么撤退呢?这需要国防部制定作战方案。

郭汝瑰给他们制定的撤退方案是,向东南方向逃跑,从江苏回到南京。

郭汝瑰

我们都知道,江苏都是平原,一马平川,这种地形理论上非常适合机械化部队推进。

可对他有偏见的杜聿明,却看出了郭汝瑰这个方案背后暗藏的祸心。

江苏是平原地区没有错,可同样是水网密布。

杜聿明的机械化部队想要从那里回去,需要越过一条条的河流,非常费时间。

很有可能会在回去的过程中,就被解放军追上并包围。

所以,杜聿明明面上同意了这个计划,实际上却反其道而行之,从西南方向绕个大弯回来。

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上当的郭汝瑰,把错误的情报传给了前线的粟裕。

万幸的是,粟裕出于军事家的本能,判断出杜聿明绝对不会走东南这条路线。

所以粟裕冒着极大的风险,把兵力布置在西南的方向等待杜聿明,结果真等到了。

若不是粟裕坚持己见,恐怕杜聿明的反间计就成功了,历史也很可能会因此而改写。

而杜聿明不知道这些,他一直以为自己的计划应该是被郭汝瑰看穿了,所以临终前才会不甘的发问。

杜聿明被俘

郭汝瑰的回答也意味深长,表面上来看,他那番话似乎答非所问,又好像否定了杜聿明的提问。可要是真正细品一下其中的意味,就会发现很有意思。

政见不同?

纵观郭汝归与杜聿明之间的互动,他们从来都没有什么政见不同。

一直以来都是郭汝瑰的国防部制定作战计划,然后杜聿明这些前线将领在执行。

直到淮海战役之前,杜聿明也没有对此表现过什么异议。

甚至在实行反间计的时候,杜聿明也没有对郭汝瑰的作战计划提出什么意见。

所以说他们之间不存在所谓的政见不同。那为什么郭汝瑰还是这么说呢?

因为当时组织上并没有允许郭汝瑰暴露身份,所以他只能用那种隐晦的方式跟杜聿明说明。

至于杜聿明到底能不能听得懂,笔者相信以杜聿明的聪明,一定听懂了!

参考资料:

《毛泽东粟裕与淮海战役》人民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汝瑰晚年透露:潜伏国军多年,只佩服两名国军将领
郭汝瑰晚年透露:潜伏国军高层多年,真正佩服的国军将领只有两人
“红色特工”郭汝瑰回忆:当年差点活捉蒋介石,奈何傅秉勋不同意
1981年,杜聿明临终前质问郭汝瑰:我淮海战役被捕,是不是因为你
1981年,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我最后问你,你是不是共产党
杨得志只当过军委副秘书长,他部下却出过四位军委副主席,都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