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专家研讨我国未来10年地质工作转型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双碳目标已明确,但能源及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仍居高不下、极端天气及其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未来我国的地质工作到底怎么做?

围绕这一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组织杨宗喜、张涛、郑人瑞等发展战略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研讨。

过去20年世界地质资源领域发生深刻变革

进入2021年,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都在总结过去20年来地质工作取得的成就,发布未来 10 年地质工作规划。

纵观2000~2020年世界各国地质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一系列变化清晰可见:以页岩气、页岩油、天然气水合物和干热岩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加剧和能源转型,世界各国对关键金属矿产的需求不断增加,纷纷推出关键矿产清单;深海探测、地球深部探测取得新进展;地球系统科学成为当代地质科学主题,形成了一批新概念;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工业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地质工作正在经历着一轮全方位的革新,包括工作模式的革新,工作内容的全面拓展,产品成果、技术方法的创新等。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对过去20年地质工作重大事件和重大成果分析,可以得出六点启示:

一是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尤其是清洁能源和关键金属矿产,仍然是地质工作的重点。二是海洋地质工作是新方向,既是解决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的有效途径,又是破解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路径。三是地球系统科学成为当代地质科学主题,地质多样性、地球关键带、人类世、临界要素成为地质工作前沿领域。四是地球关键带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依托。五是地球深部探测既是解决地球深部过程的钥匙,也是研究深海资源、深部地球过程与演化的重要手段。六是地质科技创新是地质工作转型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尤其是 GIS、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将对地质工作转型产生重大影响。

资源、环境、生态对地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未来10 年,中国地质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研讨中大家表示。

一方面,未来10~15年仍然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凸显期。

据介绍,2018年,全球统计的40种矿产资源中,我国有30种矿产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比例超过50%的矿种有12种,超过40%的有23种。其中不乏煤炭、铁、锰、铜、铝、铅、锌、磷等大宗矿产。此外,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仍处于增长趋势。随着全球能源体系去碳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金属矿产供应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有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消耗了自身生物承载力2.2倍的资源,生态赤字正在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包括森林过度采伐、干旱、淡水不足、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丧失、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等。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过程驱动人均生态足迹上升,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系统修复压力越来越大。未来10~30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城市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城市的资源安全供应也将更加突出。

与会者表示,当今世界面临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互交织,低碳经济势不可挡,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加速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与重构,进而影响资源格局的调整与重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能源转型、国土空间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些都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应对挑战推进地质工作结构战略调整

未来地质工作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地质信息服务将融入社会生活,为每位公民带来方便。同样,地质工作也将在为更智能、更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关键支撑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

大家认为,未来10年,我国地质工作要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树立大地学、大资源、大生态理念,加强地、矿、海、土、水、林、草综合调查,实现地质工作结构重大战略调整,突出自然资源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支撑服务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理,不断提升地质工作创新力、引领力和影响力,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能源特别是新型清洁能源的地质勘查,促进能源资源转型。页岩气和页岩油勘查开发重点地区应锁定长江下游、松辽盆地及周缘、鄂尔多斯盆地及外围;地热勘查开发要在加强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力度的基础上,加强干热岩资源的调查及开发相关技术研究;常规油气要加强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油气勘查开发,重点瞄准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银额、鄂尔多斯、羌塘等几大盆地及周缘;铀矿资源勘查开发,重点放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同时,要加强二氧化碳捕获和存储的地质研究。

二是强化深海地质探测,发掘海洋资源潜力。在能源矿产上,要重点开展中国管辖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油气资源调查,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在固体矿产上,要加强大洋多金属结核、深海稀土资源勘查开发,研发大洋矿产精确评价和环保型采矿技术。在海洋地质科学上,应实施深海地质探测,加强南极和北极地质科学考察。

三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应加强国际合作,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世界重要成矿区(带) 地质对比研究,以区域成矿编图为抓手,以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中亚—蒙古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重要成矿区为重点。重要国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以现代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为依托,以“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和中拉合作为平台,引导与推动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展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开发,在国际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构建矿业命运共同体。

四是建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调查新体系,推进地质工作融入自然资源管理。这一新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体系,按照补足短板、专项调查、综合评价的思路,以地球关键带为对象,开展全国地表基质调查、水资源调查、生态地质调查等专项调查;国土空间规划支撑服务体系,探索不同空间条件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简称“双评价”),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地质依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支撑服务体系,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和海岸带等“三区四带”七大重要生态系统为重点区域,开展全国多尺度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生态地质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城市多要素地质调查体系,调查内容包括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空间、灾害等,为城市规划和合理布局,以及构建安全、舒适、韧性的未来城市提供地质解决方案。

五是推进地质科技创新,促进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当前,科技创新就是要推动地质工作适应新需求。基于这一认识,大家提出了未来地质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一是构建体现地球系统科学观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科技创新体系;二是构建深化地球深部作用认识的深地科学和探测技术体系;三是以青藏高原及邻区形成与演化为代表的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质工作转型到底该咋转?看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的答案
地勘单位必须由单一地勘服务向“大地质”转型?!
地勘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阶段!
毕节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 — 2010 )
大冶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