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BC纪录片曝:“先走后爬”和“先爬后走”的孩子,差距太大了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佩奇的差距还要大。

人家是移动的GPS导航仪,你出门就分不清东南西北;

人家说走就走游遍大好河山,你晕车晕船晕飞机只能在家葛优躺;

人家运动会3000米不在话下,你哼哧哼哧跑一半歇一半还累的半死;

人家军训身姿挺拔是护旗手,你连个军姿都站不好走正步还同手同脚;

......

这惨烈的对比,让人不禁怀疑:女娲捏人的时候是不是和了把稀泥?

其实,还真不是上帝不公平,有可能是你妈(爸/爷/奶/外公/外婆...)的锅。

并不是说你家的基因不好,而是你小时候,你妈没让你爬够!

有小伙伴会问:纳尼?还有这回事?爬行真的有这么深远的影响吗?

有的。

宝宝早期爬行有多重要?

儿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经典实验:视崖实验。它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具有“深度”知觉的能力。

BBC关于儿童的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研究者们再次进行了这样的实验,他们搭建了一个视觉上的“悬崖”,类似于旅游景点的玻璃景观台和玻璃栈道一样。

我们成人肯定都知道,站在玻璃上是安全的,但是几个月大的宝宝可能还意识不到这一点,面对“危险”的悬崖,他们会继续往前爬吗?

实验开始了,第一个是刚学会爬的宝宝。面对前方妈妈的召唤,他毫不犹豫就爬了过去,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悬崖”可能会带给自己“危险”。

后面实验的几位宝宝也几乎都一样,毫不犹豫的在妈妈的召唤下爬了过去。这些刚学会爬行的婴儿,都有些“无视”悬崖的存在。他们还没有建立这种与注意力、记忆力有关的“高级”的认知能力。

接下来实验的,是已经爬行了2周以上的宝宝们,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这些有爬行经验的宝宝,明确意识到了,面前的这个“坑”,不能踩!即使有熟悉的妈妈在前方召唤,他们也并没有爬过这道“悬崖”。

爬行是帮助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得到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他能让宝宝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也学会了躲避潜在的危险。

“先走后爬”和“先爬后走”两者区别有多大

经常能听见一群带娃的奶奶们这样聊天:

“我家孙子可厉害了,根本不需要爬,直接就会扶着墙壁走,走得可好了。”

听到其中一位这样说时,其他奶奶外婆们就开始着急了,因为在老一辈观念里,跳过爬行阶段直接行走可是非常厉害的一件事儿,孩子简直就是天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不爬就会走的现象就是因为人为干预宝宝大运动引起的。

下面的图片中,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婴儿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大运动发展的规律。

孩子并不是像老话讲的那样“三翻六坐九爬”,而是在翻身后,逐渐探索爬行的各种姿势,最后在爬行中学会独自坐起来。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很短,坐和爬,这两个动作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为啥有的孩子不会爬就直接坐了呢?

这还不是因为大人“逼'的!

想想你们家娃,小宝宝学会翻身之后,家长是不是就迫不急待的想让宝宝学坐了?!

如果在大人的帮助下,总是保持坐姿,婴儿背部和臀部的肌肉就会得到锻炼,而变得有力量起来。

如果这时手边有什么电视柜茶几之类可以扶起来的物品,宝宝就会抓着站起来。孩子一旦体验过站的感觉,就会一直不断地练习,慢慢过渡的到迈步走,爬这个过程自然而然就被跳过去了。

孩子不会爬就着急走,影响的不只是认知

从自我位移开始,婴儿便逐渐加强自我意识,同时在移动中感受空间和时间,这就是纪录片里阐述的爬行无可代替的作用。

除此之外,爬行还有诸多好处:

1、爬行锻炼平衡能力

大量的爬行训练,能够锻炼宝宝的前庭系统,发展他们的平衡能力。充分爬行过的孩子,前庭觉发展充分,平衡能力也比较好。

2、爬行促进大脑发育

宝宝爬行过程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发育和生长。其次爬行的双侧肢体刺激还能促进大脑皮层中心沟的形成,从而促进大脑双侧功能区的分化完成。

3、爬行助于形成健康体态

婴儿时期如果能保证爬行的时间充足,那么长大以后,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体态,这样也会减少各类“脊柱疾病”像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爆发的概率。

“爬行无阻”,家长要多下功夫

有的家长这会儿纳闷了:我也知道爬行很重要,但我家孩子就是不会爬/不喜欢爬,难道要把他们摁地上爬不成?

我见过很多不喜欢爬的小朋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觉得地上太脏了/小朋友太累了,所以总是抱着……

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

不要一直抱着!

不要一直抱着!

不要一直抱着!

如果是不会爬,那么家长就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学着爬。

比如买一块爬行垫放地上,宝宝出生后可以先在上面趴,等到爬的阶段,就可以在上面爬;不要提前练习站和走,太着急的训练宝宝站立和行走,一旦宝宝会站了就不太愿意爬了。

在对待宝宝爬行这件事上,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打好基础,提供机会、适时引导。大人不必刻意教,但是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一下。

比如让宝宝感受下胸腹离地。

或者顶住宝宝的脚,促进他向前爬行。

或者用托盘拖住上身向前移动,让宝宝体会爬着移动的感觉。

设置引诱物,在宝宝前方摆放色彩鲜艳的小球,玩具,或摇晃铃铛,拨浪鼓等引诱他爬行。

这些练习也不是一定要做,大家可根据宝宝情况自行决定。

宝宝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深刻的心理和生理意义。虽然父母很希望孩子能尽快成长,但是依然不能'跳'着来,顺应儿童发展规律,才是科学育儿的核心原则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BC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第三集”产生独立性“观影笔记
BBC纪录片阐述:“先走后爬”和“先爬后走”的孩子,差别有多大
BBC新作颠覆三观,0~2岁婴儿,是怎么打脸父母的
家长最值得陪孩子观看的100部BBC纪录片(上)
最适合学习英语的100部BBC纪录片(家长必备!)
家长应陪孩子观看的100集BBC经典纪录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