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性终究是善是恶?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四大类解释,探究人性善恶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自古至今,这都是哲学上一大问题,古今中外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至今世界上也没有公认的定论,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四大类的解释,来一探人性善恶的究竟。

【本善论】

根据孔孟思想,认为人性的本质,本来是善良的,不善都是后天学坏了的恶习气。最有名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就引用孔子“人之初,性本善。”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看到悲惨可怜的人,心里为他难过。看到别人有了困难,想去帮助别人,看到别人有了危险,有见义勇为的行为,说明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爱、慈悲的心每个人都有,由此可见人心是好的。

【性恶论】

相反方面,荀子主张人性天生是恶的。譬如一个母亲生了双胞胎,当其中一个孩子要吃奶的时候,另一个孩子又哭、又闹,把奶抢过来自己吃,可见人性是恶的。荀子认为人之为善,是后天的教化慢慢塑造而成。

【不善不恶论】

与孟子同意时期的告子,他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好也不坏。他说人性好比木头,以圆规一量可做成圆形,用矩一量又可做成方形。墨子也是这种主张:他说人性像白丝布一样,要把他染成黑的就是黑色,染成红的就是红色。人性无所谓善恶,善恶都是后来的染色。这就是我们现代教育说的“可塑性”的观念。

【至真至善论】

中国的道家人物代表老子,提倡“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观点,提倡人要尊道贵德,效法自然。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当然人性最根本也是符合道的,如果从人性最最根本的本源来解释,人性本质合于道,道是善的,人性也是善的。

中国的佛家,提出人的本性有佛性,佛性是清净圆满的,更是至真至善的。

从以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家的观点来看,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要更多一些,关键就看自己怎么去理解、体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莉开讲:我们说“文化自信”,我们有没有“文化自信”呢?一个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要向一个有200年历史的国家学管理,你说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哪里呢?
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君子小人之闲谈
以中国文化的标准,人工智能并非真智能,只是器物和机巧
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看透了人性,老子的一句话说得更透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