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司制or提成制,律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律所?

# 新则 · 观察 #


目前我国律所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公司制和提成制。公司制强调集体主义、集中管理,组织要对员工论功行赏,奖优惩劣,因此需要强化考评流程和细节;而提成制则推崇个性发挥,关注年终业绩数字,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那么,律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律所管理模式?

文 | 曾浩波 天册律师事务所 金鹰诉讼团队

本文由作者向新则供稿
来源 | 金鹰诉讼


家避疫犹在昨日,今年已仅余三十余天了。
 
此前在公司制律所工作的时候,现在正是准备年终述职报告的时间——回顾一年的工作情况,然后在集中几天的年终总结会上公开陈述。如果你没有养成在一年中记录工作进度的习惯,或是浑浑噩噩虚度时间的话,不管对于普通律师还是合伙人,述职都将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
 
而现在身处提成制的律师事务所,没有了年终述职的惯例和要求。虽然团队仍旧沿袭此前养成的半年和年度总结的习惯,但团队成员的评价标准都是伙伴们自己确定的,述职时只需自我对照,并没有明确详尽的考评细则,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从考评一事,就能看出公司制和提成制两种管理模式的不同。公司制崇尚规范管理,强调集体主义,组织要对员工论功行赏,奖优惩劣,因此需要强化考评流程和细节;而提成制则推崇个性发挥,关注年终业绩数字,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
 
我国目前律所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两种形态:公司制和提成制。公司制主要以绝大部分红圈所为代表,引入了欧美的“lock step”模式,组织结构颇类似公司,其中以金杜为杰出代表;采用这种模式的律所只占中国律所群体的少数,绝大部分律所采用的还是提成制的模式律所实质上是一个平台,律师以个体或团队的形式在平台上独立作业,彼此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独自承担成本和分享收益,德恒、大成、盈科等均在此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复合两者特点的律所,如中伦、恒都等等,数量更少,但呈勃兴之势。

提成所工作12年、公司制所工作3年,又重回到提成所,今年同行问我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离开公司制所?由此,催生出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 1 -
个人明星 Vs 团队作战
 
律师是一个高度依赖自发性的职业,尤其到了高级合伙人阶段,个性化更强,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更高,如果束缚越多,可能效果越差。对于崇尚自由的执业者而言,基于职业的特性,自由宽松的环境,越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而在一个组织森严的体制里,可能恰恰会给人以束缚感,使其畏首畏尾,无所适从,其能力的释放反而大打折扣。
 
因此从我个人的角度,提成制律师事务所更自在:可以自由安排工作计划和实施进度,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切换更容易达到平衡。KPI或者OKR也好,只是一个管理工作的辅助工具;压力的阀门捏在自己手里,紧一点松一点,完全自我调节,基本没有组织调配的压力,也不用太在意周遭的声音,更不用担心组织制定的各项指标考核和评价,业绩仅是个数字,多少团队大伙儿一起去扛就好。
 
但组织松散,也有其劣势。

虽然提成制律所有充分的空间让律师发挥个人潜能,但长时间处于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状态,则很容易陷入舒适区,变得没有动力去突破,时间久了,能力也会损耗殆尽,这是人的天性所致。而公司制律所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它的管理理念是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打造完美的组织。组织的能力远大于个人,主张集团作战,不鼓励单打独斗;一旦你拖了大家的后腿,组织会拿着鞭子在后面抽你。

记得有一年合伙人培训中的一个活动:大家分成几组,6-7个人一组,把每个人的一只脚捆住一起跑,只要有一个人慢了或者步调不一致就会导致全组落后。从这一简单的游戏中,公司制的文化可见一斑。这种打法能够让组织的攻击力变得更强,服务效果和客户体验会更佳,也更有利于打造组织品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 2 -
自发学习 Vs 系统培养
 
在提成制模式下,青年律师的成长主要依赖于师傅的言传身教,没有强大的组织体系和后台做支撑,成长的速度和程度完全取决于律师个体,很难获得组织保障。然而,近几年走访过多家公司制律所,无一例外,对青年律师的专业能力培养都十分重视,用不遗余力来形容毫不为过!对于知识管理、培训体系、办案品质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青年律师的专业能力提升非常迅速。
 
据我观察,同样的2-3年级律师,两种体制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专业能力相差很大;由于培养了大批非常精专的青年律师,从长远来看,公司制律所的综合实力能甩开大部分提成制所,而且,公司制所会走得更深更远。

如果提成所没有这个战略部署,再过十年八年,竞争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以招人为例(这是人才引进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这几年我代表律所去各大名校去做校招宣讲,都是提前一年或半年就开始了,而且都是瞄准各大名校里的尖子;每年校招宣讲的队伍里,基本都是红圈的身影,很少有提成所在做这件事情。

试想一下,各大名校每年毕业的尖子都被红圈摘走了,长此以往,对提成制律所来说,是否有点可怕?

- 3 -
「造雨人」Vs 专业精深
 
提成制所个人或团队各自为战的特点,让律师必须全副武装自己,对市场、专业、管理等等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否则,生存都难以为继,更遑论晋身到大咖级律师;
 
在这种环境下,需要拿出你的看家本领,使出浑身解数,奋力打拼。长时间的市场压力,让律师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更多的磨炼,如对市场的敏锐度、抓取热点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谈判的技巧等等。这些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实战才能积累出来,历经磨难之后,律师的综合能力会变得更强,尤其是市场能力。
 
相较于公司制,在提成制的环境下,律师有机会更快成长为「造雨人」,而任何一家律所,一定是「造雨人」最快成为高伙,成为律所最重要的人之一。
 
而在公司制的环境下,律师的专业技能可以成长得很快,但是对于市场、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短板,律师没有市场压力,所获得的市场锻炼机会有限,大部分公司制所对律师的市场能力激励,很难达到提成制的程度。
 
长此以往,律师的综合能力逐渐退化,导致他很难离开组织;反之,如果律师的综合能力成长起来,尤其是市场能力比较突出的时候,一旦觉得组织给予他的市场反馈无法达到他的心理预期,就很可能作出离职的选择,造成人才流失,这绝不是通过给予高薪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律师应该聚焦于打造专业、市场、管理三大核心能力,这三件事做好了,一定能成为行业里头部的人物。即便只是做好了其中一件,也不妨碍你成为一名大律师:市场能力强,你能成为「造雨人」;专业能力强,你绝对是组织里的顶梁柱;管理能力强,执行主任非你莫属!
 
万事万物总有多面性,两种管理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高低之分,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每个人的能力有差异,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理想不同,遵从你内心的声音,找到适合你的那一款,就是最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律业传道】公司制or传统律所区别不小!年轻律师如何能在入行时选对律所?
律界大咖们谈律师事务所分配机制的魅与惑
公司制向左,合伙制向右,年轻律师该往哪儿走? | 律新社观察
律所公司化(制)的表现层次和发展阶段 | 关于律所公司化(制)的基础性解读(三)
事业合伙人视野下的律所分配
“提成制和公司制各有优劣”,他探索出律所转型第三条道路,实现“全员共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