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教师招聘备考:教育学重点知识之萌芽中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此主要讲述萌芽阶段教育学的发展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最大特征即还未从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仍旧停留在经验水平、猜测假想阶段,论文、寓言故事等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萌芽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孔子。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于《论语》一书中,其思想核心是“仁”。在人性观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这也体现了其在教育的个人功能上的观点,指出了人的先天禀赋是无大的差异,之所以人有千差万别是因为后天的环境及其教育使然,这一思想为当时在“平民中举贤才”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教育的社会功能,孔子总结为“庶、富、教”。教育内容上,孔子亲手编制了第一部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六经)。教学方法上,孔子首次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原则,此外,还提倡“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上,提倡学思行相结合。

二、孟子。孟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四书之一即《孟子》中,并且第一次将“教”和“育”首次连用。在人性观上,提倡“性善论”,借此提出教育的功能即扩充善性,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所提倡的主要方法为盈科而进,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三、荀子。荀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劝学》中,首次提出“道德”一词。在人性观上,荀子提倡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荀子将人分为三个等级即俗儒、雅儒、大儒,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熟知儒家经典的大儒。认为教育的主要方法是“闻、见、知、行”。

四、墨子。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墨经》中,在人性观上墨子提倡人性素丝说,提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兼爱、非攻”。并提出判断是非的标准即“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其思想特色是在教育内容上提倡传授科学技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亲之、闻之、说之”。

五、《学记》——世界上第一本教育专著,其作者为战国时期乐正克。书中内容体现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教学思想,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等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等。

六、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通过苏格拉底三问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方法“产婆术”(又称助产术、问答法)影响深远,分为四步即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柏拉图主要代表作为《理想国》,其主要思想为“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代表作有《政治学》、《论灵魂》(世界上最早论述心理学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对人的灵魂做出分类,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伦理的灵魂,并根据此主张实施体育、德育和智育,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认为教育最高的目的是追求美德。

中公讲师解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资考证必备资料-网课讲义+课后笔记-教育知识与能力 (2)
儒家教育特点及影响
孟子的教育思想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
儒墨两家教育思想汇总
春秋四子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