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中医经方「方同名异」之谜

   本  期  导  读    

如果对《伤寒论》条文不理解,不妨参考《辅行诀》对比学习,收获更大……

《辅行诀》二旦四神汤与《伤寒杂病论》有关方相比较,二者诸多方药味相同 (个别方稍有加减),证治相似,但奇怪的是方名多有不同,成为人心中谜惑。

《辅行诀》现存方52首:大小泻肝补肝汤4首;大小泻心补心汤8首;大小泻脾补脾汤4首;大小泻肺补肺汤4首;大小泻肾补肾汤4首;补泻五脏方10首;二旦方 (大小阳旦、大小阴旦、正旦汤 )5首;四神方 (大小青龙、大小白虎、大小朱鸟、大小玄武汤)8首;开五窍救卒中恶方5首。如果将以上诸方与仲景方相比较,可以发现以下三个特点:

1、方中药味、症状、服法同而方名不同

如《辅行诀》中小阳旦汤、小青龙汤、小朱鸟汤分别同《伤寒论》的桂枝汤、麻黄汤、黄连阿胶汤。以小阳旦汤与桂枝汤 为例来探讨其异同 :

《辅行诀》小阳旦汤方证:

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呜干呕者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出则病不除也,取瘥止。若不汗出可随服之。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

《伤寒杂病论》桂枝汤方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乾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 )上五味 ,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嗓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蒙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 一 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 令三服 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亲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 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①药味同,药量等,都是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甚至在生姜的用法、甘草是生用、炙用上都一致。

② 症状类似,如小阳旦汤有「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等;桂枝汤有「热自发,汗自出,翕翕发热,鼻呜干呕 」等。

③服后调理都有食粥以助药力一说,如小阳旦汤有「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桂枝汤有「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④禁忌相似, 如小阳旦汤有「不可大汗流漓,汗出则病不除也,取瘥止」;桂枝汤有「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浆浆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二者对比,仲景有所发挥,如形容微汗用「遍身浆絷 」(或为南阳方言)一词,又如 仲景加以饮食禁忌,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

由以上诸点分析可知,小阳旦汤与桂枝汤药味、症状、服法、禁忌等方面极为相似,然方名却迥异。由此推知,小青龙汤与麻黄汤、小朱鸟汤与黄连阿胶汤亦为如此。

2、方中药味稍有加减,症状、服法同而方名不同

如《辅行诀》中小阴旦汤同《伤寒论》中的黄芩汤加生姜;大阳旦汤同《伤寒论》之黄芪建中汤加人参;大阴旦汤同《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加芍药;大白虎汤同《伤寒论》之竹叶石膏汤改人参为半夏;泻肾汤同《金匮要略》桂苓五味甘草汤加生姜。详细比较,可参考上例 (小阳旦汤与桂枝汤的比较)。

3、方中药味、症状、服法同而方名稍有不同者

如《辅行决》中大青龙汤同《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小白虎汤同《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小玄武汤同《伤寒论》中的真武汤。都是药味、症状、服法相似,方名稍有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桂枝汤衍化旨要
五苓散■伤寒汗出而渴/茯苓甘草汤■伤寒汗出不渴
桂枝汤
读懂《伤寒论》之桂枝汤证
【各家】桂枝汤的各家论述选
刀解《伤寒论》,(四),量变引起质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