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故事长知识~聊聊北京鸟笼【红子笼】



听故事长知识

红子,学名叫沼泽山雀。关于红子的饲养起源,还有一段关于乾隆爷和刘罗锅子的民间野史。

据说有一年乾隆爷去承德避暑。轿辇行至河北境内一个四面环山、林木茂盛的地界,乾隆爷在轿内忽然听到一阵婉转悠然的鸟鸣。这鸟鸣不同于百灵“十三套”的复杂多变,但听来却格外的清新自然,不觉使人心情霍然,暑热尽消。即便是贵为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也不由得为之一震:朕于深宫大内,不知见了多少珍禽异兽,养过多少“净口百灵”,却没有听过如此美妙的天籁之音,可惜可惜……


当下便在轿内跺脚三下——这是旧时轿行中的规矩——跺脚一下停轿、两下落轿、三下就要挑轿帘儿闻乘轿者有何吩咐了。据说当时的随行官员中就有宰相刘墉。皇上问他是什么鸟在叫,随员们也未曾注意都不知道。这时刘大人看到一只很小的鸟飞跑了。起轿再走时,他就加了注意。


行不多时,一只小鸟在官道旁的树上清清亮亮地叫个不停,皇上一听正是刚才那种鸟鸣,当下就命令落轿,并亲自出轿察看。这时,刘墉奏道:“启禀圣上,依臣之愚见,此乃'三色六语’鸟。”

“何谓'三色六语’?”

“回皇上,此鸟黑顶白腹而灰翅是为'三色’;其鸣曰'叽叽红’、'叽叽红’此乃六语。”

“刘爱卿所言甚合朕之心意。但不知何故改鸣'叽叽水’?”

“回皇上,今天干气燥,此鸟改鸣'叽叽水’是为查圣上之路途劳顿,为圣上祈雨解暑之举。”

乾隆爷听了大喜,马上就命令随员逮鸟。众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逮到了小鸟。由于当时路上只带了百灵笼,就把这小鸟装入百灵笼内让皇上御览。可是那鸟身材娇小,性野怕人,呈到皇上面前突然面对着一个金光四射的人物就越发害怕了,加上百灵笼笼条的间距大,那鸟竟一抿翅儿从笼条间钻出,飞了。这小鸟就是“红子”。

乾隆爷自然下令再逮,同时快马加急返回京师“造办处”令造办处立马儿赶造新鸟笼。当时造办处的师傅们没见过红子,只知道它能从百灵笼里飞出去,就把百灵笼的笼条加密成72根条,这下就连大点儿的蜂鸟都飞不出去啦!


笼子送到热河,红子装进新笼。皇上还是不高兴:跑是跑不了了,可是笼条太密,看着挡眼。于是又二返头堂重做。经过仔细考虑、重新设计、精细制作,造办处的师傅们造出了流传至今的红子笼规格——64根条,外径290毫米,高200毫米。新规格既考虑了鸟与笼的比例(百灵笼对红子来说太大),又便于观赏。

野史说得很热闹,但传说也有靠不住的地方: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中写道:红子笼清末民初为九寸直径,后改为九寸二三分。笼条有六十根、六十四根和七十二根三种之分。金先生就是清末民初的人,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就此我认为他老人家的描述更为可信。可见,红子笼的设计制造是在不断发展的。野史中的叙述未免有偏颇之处。关于红子饲养的起始,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这段野史所提到的“乾隆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时间点,但在一些玩物市场上也见到过底款儿印着“康熙年制”字样的红子食水罐,并被证明为真品,那样的话,红子的饲养史又要提前了。让我们先把很难考证的历史搁下,看一看红子饲养的方方面面吧!

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说到红子饲养必要先说养红子的“家伙事儿”。一整套“家伙什儿”行话叫一“提搂儿”(音:di一声lou轻声),包括:一把抓(一把钩子)、一张盖布或盖板、一个笼腔儿、一堂鸟食罐(四只或五只)、鸟食罐的罐托儿、穿知了的签子(需要时才用)、鸟杠(单根或两根)外加一张鸟屎垫儿。看似简单的物件儿,实际上里面“深沉大了”!


先来说笼腔儿吧。笼腔儿是一提搂儿的主体,也可以说是一提搂儿中“实用性”最大的部分——要关鸟嘛!我曾见过用破铁丝车筐做的鸟笼——只有笼腔儿。但玩儿玩意儿不是那么随便、简单的。正经的笼腔儿从材质上分有:竹、木、铁、牙(*牙)、竹铁合制五类;从造型上分有:方(面包笼)、圆两种;从价值上分又有:打笼儿、养笼儿、赏笼儿三种。

红子生性好动、淘气,嘴爪剥剃,最易损笼,所以红子笼才会有许多材质。在清代,最常见的是“丘子笼”。“丘子笼”,多用长型,上顶圆车篷形,是两端平直的铁丝笼,一说以丘姓所制为最佳,一说形似土厝棺木的“丘子”,因而得名。“丘子笼”无疑是方笼的原形,也许土厝棺木的联想让人觉得晦气,后来,看到西洋面包的造型后,人们就改称其为“面包笼”了。铁制方笼,多为“打笼”、“带笼”、“养笼”,因其坚固不易损毁,多用于捕鸟、养生鸟和买卖途中,其使用价值远大于观赏价值,制作工艺也较简单。


后来有人用紫檀木、花梨木制做鸟笼。我在王铁成先生家见到几张紫檀木所制的鸟笼,据说已见价上万。即便是一般货色也往往开价上千元。较之紫檀木,花梨木更为坚固,不易变形。硬木鸟笼原料昂贵,制作工艺复杂、费工费料,并因其分量较沉、不易清洗,多为“摆笼”、“赏笼”,鲜见有人用其养鸟。*牙笼儿,笼腔各部件皆用*牙制成,整张鸟笼雍容华贵、美不胜收,谅谁也不舍得用这等“天造之物”养鸟吧!可以说,木制鸟笼和铁制鸟笼是笼腔儿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两个极端。硬木鸟笼现今存量少,是玩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牙笼儿更是罕见之宝。所以大多数玩家所收藏、使用的还是竹笼儿。


为什么使用竹子作为原材料?一方面是竹子本身具有的客观特性:首先,竹子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第二,竹子的延展性和可加工性强且能够用水刷洗不易变形,众所周知,即便是把材质较软的花梨木制成直径290毫米的鸟笼“大圈”也是颇有难度的,就更不用提硬木和*牙了,对竹子的加工制作就相对简单很多,这是竹笼较多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传承: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有清雅、高古、俊逸等品格,竹制品也因其原料传承了这样的精神,从而为国人所喜爱,这就是竹笼较多的主观原因。


清末、民国时期的竹笼现存量不多,规模较大是现代一些制作竹笼的匠人,那么竹笼不就没什么稀奇了吗?此言差矣!正因为竹笼的主流性,竹笼的选材和制作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看似简单、朴质的竹笼,包含着相当多的“讲究”。


一张竹笼的优劣应从笼腔儿的造型、选材、细部特征以及为何人所造四方面来看。

首先就是造型。笼腔儿的整体外貌是最容易观察的。第一要看的就是“顶”,看“顶”是“凹”是“凸”还是与“头道圈”水平,凹顶凸顶都是问题,一些较老的笼腔儿因时间较长,也会存在“塌顶”的问题。

第二就是看笼腔上的“五道圈”是否水平。再来就是红子笼的底。底有三种,早年多为条底,以竹条连成;后来因红子笼兼养黄雀儿,出现了安三合板的板底;再后来有给板底上漆的漆底,行内称之为“腻子底”。


条底制作复杂,费工费料,较为轻便但相对容易损坏;板底和腻子底制作工艺简便,不易损坏但分量也较沉。笼底形式对笼子的价值影响不大,三种笼底各有优劣: 选择购买时还是要注意做工。

造型结构合格的鸟笼,就具备了使用价值,都可以作为养笼。但作为赏笼就一定要看鸟笼选材的材质。 “好鸟笼是用一根竹子造的。”这话的意思是“一张好鸟笼它各部件所用的材料(板底除外),应该出自同一根竹子”。怎么来辨别这一标准呢?

第一:如果选材出自同一根竹子,那么“五道圈”和“大边”上竹节的痕迹应该是一一对应的;

第二:五道圈、大边与无法显示竹节的笼条应有一样的色泽,行话就是“皮色”。再看就该看这张笼子所用竹子的品质了,也就是看“皮色”,新活色泽浅黄,老活色泽较深。好的鸟笼色泽亮,一般的会“乌涂”。

笼子的色泽一方面和制成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养护有关。养护好的鸟笼色泽好、包浆也好,材质本身就好的甚至能保养成深栗色,再加上包浆的光泽,不失为一件典雅大气的摆件。在竹笼中,特别要提出的是“大漆笼”。“大漆笼”即是上漆的竹笼,一般有“紫大漆”、“黑大漆”两种。“大漆笼”看不出竹子的材质,只能以上漆的工艺辨别优劣,好的“大漆笼”漆润色匀且具有漆器的光泽,颇具观赏性。但天长日久漆料容易松脱、且漆笼较沉、漆面易损,不利于作为养笼。


随着现代工艺水平的提高,又出现了合竹笼,因其出现的年份较晚,能否存世长久还有待论证,但其精细的加工工艺,和满是竹皮的亮丽,浑然一体的感觉是普通竹笼无法比拟的,这里就不多说了。(北方蝈蝈网)

“北派鸟笼艺人圈”,

永久公众号mangongyi666 ,感谢竹木艺人和鸟笼爱好者关注本公众号,欢迎全国艺人都来这里学习交流,点击关注,每天学点儿新的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鸟笼--陈世禄
画眉入笼与服笼
笼内乾坤:顶级鸟笼是怎样制成的
红子与64条小鸟笼
窥探鸟笼文化
养鸟人进阶功课:鸟笼里包含的门道和讲究,手把手教你分辨好笼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