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丑写作、读书散记(之一) || 作者 尹新武


辛丑写作、读书散记(之一)
作者    ‖    尹新武


很惊讶地读到会宁一中李老师所引用的这样两句诗:”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乖乖,这两句诗我就很惭愧,竟然不知道哦,这就让我长学问了。

作者言词恳恳,话语灼灼,可谓对现代读书氛围的准确评点,完全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人受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小而大的读书氛围,学校是聚而散的读书氛围,单位是若有若无的读书氛围……

最近友人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美国的 莫提默 艾德勒 和 查尔斯 范多伦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第一版。

关于这本书,首先是从网上看到了介绍,就让儿子上网掏一下,原准备给儿子看。因为他这两年在从事网络小说的写作,估计对他开拓思想有益。没想到,儿子在四月三十日晨光熹微时已经到了会宁。结果书是跟着儿子一起来到了会宁。我拨冗静读,赶在儿子返京之前就读完了。

半间书吧主人“林苹果读书”在群里也谈到了这本书,她说得高人指点在写一个关于《史记》的长东西。她很是赞赏此书。

书的前三分之一有点枯燥乏味,可之后的两百页让我有渐入佳境之醉美。尤其是谈怎样读抒情诗,字字珠玑,渗入心底,让我顿然觉悟到,似乎可以以此去评点会宁诗人的佳作。

今晚读到白银日报金凤副刊推送了会宁诗人王喜、田志清、何军雄的作品,就很自然地想到了。

最近友人推荐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驰誉海外数十年的优秀读物来。这本书所开列的约两百本书里,我仅仅读过四本:,比如《精神分析引论》、《爱弥尔》、《追忆似水年华》和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等就赫然在目。

在此背景上,我觉得谈谈对当下读书的看法,真的有点底气了。

我认为:固然应该看到网络化碎片化阅读的确有极其恶劣而诱人入縠的弊端,然而除了各种工作、社区、家人、亲戚等类的确离不开的联系之外,它也是人们普遍觉得属于正常范围内花费一点时间的一种寻找存在感的手段。当然每个人都有特别感兴趣的微信平台,也多少会沉浸于其中,弄得眼花缭乱,都是非常现实的事实。

正如作者所说,读书有许多好处!

它可以修复偏激,矫正感情,提升文化修养,培育思辩精神。

对于现代文化人而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用理性思维去审视自己和周围的各种社会现象,引导孩子向上、坚韧、中庸、豁达!在这方面,我们远不如父辈

离开了读书,我们将日益变得闭塞、固执、僵化、愚昧无知、自以为是、自命清高、自命不凡,最终在虚拟的对权威的幻觉中归于混沌之境!

今天有点特别:儿子返回了北京,我给“天南地北会宁人”投了篇谈“南岳衡山”先生小说《爱恨蛤蟆坪》的评论。下午去老朋友吴老板那儿打印了一份本人的散文、评论,做为对这个春季的结束的告别,对夏季的来临的感谢。

今晚有感于李老师的一篇谈读书的文章,或许也让我一释心结!谢谢老师,一中的老师毕竟有学者高端大气的一面,有敢于说实话的可嘉勇气,有敏锐于世风的坦荡胸襟!

2021年5月11日晚

又及:自2020年11月13日写《烟韵茶香话文学》一文以来,至2021年6月5日,逐渐形诸文字的一篇篇文章,大致有关于“中师生回忆录”之三——语文教育忧思录,有关于会宁散文的评论,有关于现代诗的评论,关于张文翰、“云横千里”两位老师的文评,关于南恒山乡土长篇小说《爱恨蛤蟆坪》的阅读札记,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一篇文章,以及写书店的散文和一首现代诗《怀念母亲》……

对会宁文学的观察,主要是《且与担当共风骚》、《热情与眼光》、《农耕文化心理的乡村诗学投影——会宁诗歌的创作心理、叙事传统、抒情范式和乡村遮蔽》、《现代诗的解密之道》等。

读书方面,一套《管锥编》读了几个月,直到5月底才读完,《谈艺录》也读完了。除了读《清诗话全编》,期间还读了《笔谈散文》一书(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3月第1版,印数11万册。该书是该社文化大革命前出版的两本《笔谈散文》的重编本,共精选29篇文章),了解了关于现代诗“隐喻”的一篇文章,以及宗白华的《略谈新诗》一文,并关注到了蒋寅先生对诗话言说的丰富研究成果。

由于治学的需要,购买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7卷本),《2020年短篇小说20家》,《2020年散文20家》,《精美诗歌》,(中国华侨出版社),《唐诗鉴赏全典》,《杜甫传》(冯至著),《取瑟而歌》(诗评集,张定浩著)……

2021年6月5日补记

附上两则资料,表示本人也是受了他人文章的启发。也可供喜欢的朋友按图索骥。谢谢!

资料一:会宁一中李老师的文章。

说到读书,我很惭愧,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对书的喜爱、热衷程度,还是读书的数量、质量,都是我望尘莫及的。在这里我仅就我个人在读书时的一点感受和感想与大家做一点点交流,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关于读书,我想说三点内容。

首先是环境与读书。

我读书习惯的养成来自于我的父亲,父亲虽然只是初中学历,但是他特别喜欢读书,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看一会儿书,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有一个专门用来装书的柜子,有在今天看来数量少的可怜的书籍,却是当时我向同学们炫耀的资本。在这种骄傲中,我喜欢上了书,每天做完作业和爸爸一起看书,也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爸爸在我看书的时间、内容上从来没有做过硬性的规定,这种散养的方式却让我对书一直保持了浓厚的兴趣,看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生下孩子。之后,读书就成了断断续续的事儿。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习惯就没有保持下去呢?这就是我要说的社会环境。今天传媒工具的多样化,带给了我们更多的便利:快速化,碎片化符合快节奏的时代要求,视频化、音频化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丰富的内容让我们的选择多样化。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对文字的耐心与感觉。白岩松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不要把碎片化的阅读理解成真正的阅读,碎片化的阅读只是填补了时间,知道了一些东西,它永远不会形成智慧。”想想咱们自己,随时随地拿着手机,哎,这儿有篇热点透视,那儿有几篇深度好文,忙忙碌碌,感觉什么都没有干,时间却已至深夜。反过来想想:今天读了些什么东西呢,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所以在多样化的选择下,如何冷静、理智的选择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思考的问题。

更别说你拿着手机,却让孩子认真读书,他们怎么能愿意呢,所以别说现在的孩子聪明,小小年纪就会玩手机,大人的言传身教让他们不会才是怪事,这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家家都有很多的书,但是在读什么书时,有的家长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告诉孩子这本书好,那本书不好,每读完一篇,一定会问一句:你从中学到了些什么?如果说不出来,这书就算是白读了。但是我个人认为,一本书好不好是要读书的人读过之后才能判断的,一本书对人的影响也不是一时三刻就会出现的,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持久的,你要相信:读过的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你表现的更加出色,让你比别人更快一步走向春天。

接着我要从职业角度来谈谈读书。

作为老师,咱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为师者,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靠一本本的书汇聚而成的,这里的书包括两部分,首先是专业书,专业书读得通、读得精,读得深,上了讲台,面对学生的你是自信的,面对你的学生是尊敬的;其次是其他方面的综合知识修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我们对有学识的人的膜拜。可能我们这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成就了,但是通过读书,至少我们能够达到在看到咱们校园美景时,能说“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会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感慨,而不仅仅只是感叹:哎呀,花好红,树好绿,景色好浓郁。

当然,一桶水终有用尽的时候,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尽可能让这桶水变成自来水、长流水,这个时候面对学生的你是闪光的,面对你的学生是崇拜的。所以咱们要“教到老、读到老”,这是咱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魅力!

最后,我要从女性角度来说说读书。

女性为什么要多读书呢?因为读书是让你美丽的利器,苏轼讲: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会改变你的容颜,树立你与众不同的形象;会提升你的气质,让你沉稳内敛,又熠熠生辉;会开阔你的眼界,让你的心灵更丰盈。因为读书会给你力量,当你饱览群书、看尽人间百态,再去面对平凡的工作,你会发现自己有了不一样的心境;面对普通的家庭,有了不一样的情调;你的后代也有了不一样的素养。

所以,去读书吧,去读春风十里,去读夏阳满山,去读秋雨淅淅,去读冬雪皑皑,在宽阔的世界做一个不狭隘的人!

来源:会宁县第一中学“槐花飘香网”2021年5月11日

资料二:《纪录商洛》的一篇文章。

有一个笑话

新学年,学校要求语文老师在备作文课时必须写下水作文,一位教师不愿意写,就在写下水作文的备课纸上写了“不会游泳”四个字。备课本交上去检查后,有了回复:“赶紧学会游泳!”这位教师在第二篇下水作文的备课纸上又只写了四个字“正在学习”,第三次写了“还正在学习”五个字,第四次写了“已经有进步了”六个字,第五次写了“已经会钻猛子了”,第六次写了“会狗泡式了”,第七次写了“终于要学会了”。于是教导主任就又回复说:“到了显身手的时候了!”最后一次的下水作文备课纸上,这位老师写下了一行让教导主任哭笑不得的话:“天太冷,我不敢冬泳!

这看似一则杜撰出来的笑话,其实恰好反映了相当多的语文教师的现状。

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

著名学者顾之川先生也说:“'下水文’能给广大青年语文教师以深刻的启迪,因为一个语文教师有写作体验和没有写作体验,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效果大不相同。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能对症下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注重亲身体验。体验,不仅指学生,教师也要体验。师生的共鸣往往产生于共同的体验,而共鸣是教学的崇高境界。”

有一些体验

作文课上,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知道应该怎么写,知道怎样起承转合展开思路,但真正动起笔来就不知道具体写什么好,总感到挤不出话来,数着字写,写来写去就是凑不够规定的字数。

老师又想起一个古代笑话:一个秀才,在家写文章,长吁短叹,妻子问他,难道你写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秀才说,女人生孩子毕竟肚里有货,我是肚里无货呀。

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关于“亲情”话题的作文中,高中生写的还是妈妈做早点泡牛奶给自己、爸爸冒雨送伞接自己回家等事例。几年、十几年过去了,学生仍走不出“低幼化”选材的圈子,幼稚可笑。有的学生,一写作文就想起小学、幼儿园的事,好像中学生活是个空白。写友情,就离不开写过生日,同学送蛋糕、点蜡烛、唱生日歌;写奉献,就离不写扶老人过马路或者捡到钱包交给警察叔叔等事情;有的高中生在作文中还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姐姐”、“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之类的称呼,语气口吻完全就像小学生;还有个别学生爱写初恋、舞弊、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这些内容幼稚可笑的作文,是不可能获得高分的,一般只能徘徊在及格分数线上;而那些格调庸俗低下的作文,理所当然只能是不及格的。

沧海桑田几多变迁,而学生的志趣和作文的立意竟能如此“岿然不动”,怎不叫人感慨万千?可见,教师光讲方法技巧是不够的,学生光学条条框框是不行的。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中无墨,怎能泼洒成文?教师对文学的积累,不仅是阅读的积累,更是情感的积累人生的积累,教师要时刻以一颗敏感的心去触碰纷繁世事去感悟冷暖人情;教师对文字的运用,不只是用红笔圈点学生的作文,更应该有自己的文学创作。如此,在阅读时积累,在积累中写作,在写作上升华。教师只有勤于读书善于动笔,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有一种兴趣

我不是作家,但面对文字面对纸笔,我有一种兴趣有一种冲动。

我喜欢文字,文字是这样叫人宁静。我可以在文字里做梦,可以在文字间遇见自己,在文字里将自己慢慢翻阅,雕刻着自己的心事。觉得自己有时就是故事的主角,在合上书的时候也忘了将自己抽身回到现实。我在书里读到了自己的故事,我又可以把美妙的故事演绎到自己的生命里。读书不是一种纯粹的消遣,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有羽化成仙的感觉。

我喜欢写作。我可以书写情思向远的浪漫与无羁。在书写的过程中,一切诱惑和干扰都销声匿迹。心情压抑时,注目凝神,笔触流动出疗伤的字眼;情绪激动时,信马由缰,笔端迸射出感恩的话语。只有在这样的瞬间,我才听到了生命的声音。

人们常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句到沧桑文必工。其实,在度过每一天的时候,我们就早已在心底播下了许许多多的种子,它们已悄悄地长成各种各样的心情故事,只要在某个成熟的时候就可以轻轻地诉说给自己,也可以诉说给天下所有的知音。

有一条思路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网络信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给传统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这一切无疑对语文教育是一个挑战,对语文教师更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如今,网络写手如云,昼伏夜出,博客层出不穷,铺天盖地。作为语文教师,处在一个思想空前活跃、写作异常繁荣的时代,面对一群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我突然有了一条思路:课余时间,利用QQ空间,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生活体验老师的情感变化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因为,人的心灵永远都在渴望交流,寻找知音,心与心碰撞的那一刻,是生命中最美丽的一瞬。那一瞬,我们呈现的都是生命中的最好时态。那一瞬,我们可以释放生命,唤发情趣,激起灵感。心情也得以平静,心灵也得以皈依。

有一种行为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可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我们一起在走,我们走在一起。我向学生承诺:“与你一起写,写给大家看”。

作文,言传身教,教师“下水”,跟学生一起写作,这是一种人格的示范,教师的灵感、思路、技法、困惑等,都是动态生成的,教师的心态、意向,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甜酸苦辣。

教师“下水”作文,在共同的习作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有了这种心灵的碰撞和契合,就有可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教与学之间的零距离,并将“教学语文”推向“实践语文”。这给语文教师以教学的“底气”和“生机”,使语文教师有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从而使作文教学走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教学困境。

有一个结果

教师下水作文,不同于一般作文课上的指导,讲的技巧多抒的真情少;教师的下水作文,也不同于我们平时写的论文,拼凑的字数多原创的文章少。教师的下水作文,是一种凝聚了生命热血的书面表达,取材生活,写真人真事,抒真情真意,在示范中展示着方法技巧,倡导着优良文风,带动着学生务真、向善、求美,使“文”与“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教师的下水作文集,不同于一般的作文指导书,也不同于一般的优秀作文选,这是一种积累。这种积累,既有知识的充盈,更有灵魂的交融。教师写的是自己的情感,学生读的是老师的心声。

来源:《纪录商洛》2021年5月11日晚





作者尹新武老师,网名烟雨平生,1966年7月6日出生于会宁,1981年考入靖远师范,先后在桃花山乡及县城任教。上世纪末参加自考,通过汉语言文学大专、本科,曾在《白银教育》杂志发表过通讯及儿童教育论文,参赛“中语会”组织的课题获二等奖,主持省级课题“班级管理口头评价”通过验收。喜欢阅读,长期从事对心理学的研究,阅踪亦涉猎军史、佛经、蒙学、古典诗词、儿童文学及现代诗等领域。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烟韵茶香话文学》《文学青年的光芒——八十年代在北关小学》《〈爱恨蛤蟆坪〉读后感——”南岳衡山“笔下的一部〈浑浊的祖厉河〉》《道在天峰步自强——张文翰文化心理解读》《放眼文腾九万篇——试论文翰先生散文的书写风格》《天籁横吹浩气滋 飘来水墨云裁出——论张文翰现代诗歌的乡土美学趣味》《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爱恨蛤蟆坪〉系列阅读札记:命运之弦,艺术之神,乡土之魂(一)——提炼、剪裁、充实、整合《随天放眼山山外,展纸回头字字中 ——读张文翰〈丁酉抒怀三十七首〉》《〈爱恨蛤蟆坪〉系列阅读札记:命运之弦,艺术之神,乡土之魂(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级教师陆波谈简单语文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我的学生徐小庆「有故事的人」
序:作文不是无情物
一个山村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真经
2012中考语文作文:最美女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