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赣雩文艺】作者:胡荣威《文学翻译的误区》总第342期⑦2019年第269期⑦

让阅读得到升华!

情愿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欢迎广告投放和热心赞助

文学翻译的误区

作者:胡荣威    

        老实说,我现在不懂外语了。虽然在校读书时学过俄语,也自修过英语,但因多年不用,已经“归零”了。

        前不久,有位朋友相继发来两个译本,原著为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並说喜欢先头的那个。看来,这位朋友是颇具鉴赏力的。因为先头那个,乃出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咖泰斗、我国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先生的妙笔,具有极高的档次和水平。

        一首诗歌,出现若干译本挺正常。但是,如果质量不尽人意,甚至丧失原著特色,就说不过去了。由此,本人想起外语院校普遍存在的、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其结果是,毕业生的中文水平,存在先天性不足。试想,连中国话都说不明白,又怎能把外国作品传神地表述出来呢?很久前,本人赴美国企鹅出版公司访问时,当地一位女作家曾对我说,她最怕碰上汉语很差的翻译者,因为原著里再丰滿的形象,若出自他们的笔下,也会变成瘪三了。我在出版社工作时,自已还身兼外国文学编辑室的主任。故此,对外国文学的翻译稿件,本人审阅不少。总的感觉是,翻译们在语言文字方面,缺乏较强的驾驭能力,若不是编辑或主任对译稿加以校订、修改和润色,则很难达到出版的要求。这种状况,足可说明我国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的误区:不重视母语教育!后来我在大学工作期间,因为曾担任中文教授的缘故吧,有位日语教授曾前来咨询:起因是某个汉译日的练习题,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说,愚兄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句子里,第一个“老”是当孝敬讲呢?面对老先生的疑问,我惊愕得无语了:因为这是文言文语法中的“名词当做动词用”啊,念高中时就学过的。对于文言文,可悲的是外语教授讲不明白,学生们又懒得刨根问底,这正说明外语院校不重视母语教育,从根儿上就开始了。

       相对而言,外语的词汇比较贫乏,在某些国家的文字中,叔叔和舅舅、姨娘和姑母、祖父和姥爷等等,基本都是同样的读音。而中文的词汇就太丰富了,仅老婆这个称谓,就有二三十种叫法,例如夫人、妻子、媳妇、拙荊、贱内、婆姨、堂客……而且根据丈夫的地位、职业、文化、修养等等情况,可以酌情选用。从这些称呼上,还能透露许多信息。如果各种文字组合起来,就更加美妙无穷了。所以,如何能将外国原著更准确、更传神地呈现给读者,很大程度是考量着翻译者的母语水平。 

        此刻,我想起清末民初时,有位叫林杼的饱学之士,虽然他根本不懂外文,却是最早把西洋小说翻译到国内的先行者。例如,小仲马的《茶花女》、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塞万提斯的《唐吉珂德》、福笛的《鲁宾逊漂流记》等近百部小说的汉译本,都是出自他的笔下。当然,取得这些成果,还得仰仗其几位略通外语的朋友,是他们先将原著的内容叙述出来,然后再经林杼加以斟酌、梳理,进行二度创作的。因林杼母语功底深厚,故其译文简约、流畅及富有特色,深受读者的喜爱。

       这些往事说明,精通母语对于翻译是何等的重要。当然,外语水平低也是难成大业的。优秀的翻译者,外语和母语的造诣应该是匹配的,这好比人的两条腿,若长短不一,肯定是难走直路的。虽说林杼的译本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但是从翻译必须尊重原著这个原则出发,或者说是要求,如果将人家的风貌和韵味基本丧失,就未免有些离谱了。应该说,这也是林杼译本的软肋。由此看来,决定译本质量的还有译法问题。目前,大致有意译、直译等译法,再有就是我给命名的“瞎译”了。 

       林杼就是运用意译的方法,翻译出那么多西洋小说,其缺点是容易悖离原著的风貌,亦即我刚才所说的“软肋”。直译呢?虽然很少发生此类问题,但却经常出现生涩难懂的情形。例如,俄国有个成语,直译就是“玻璃杯里的雷声”。谁能看明白呢?而意译呢?则为“大惊小怪″,这就浅显易懂了。再者,俄语通常把昆虫划为若干类,例如隶属苍蝇那伙的,都是用前置定语加以区分:采花粉的苍蝇叫蜜蜂、闹哄人的苍蝇叫绿豆蝇子、叮咬人畜的苍蝇叫牛虻或瞎蠓……如果直译,我们肯定觉得它们仍然是苍蝇,只是有些特殊‘技术’罢了。但如意译成蜜蜂、绿豆蝇子、牛虻或瞎蠓,就通俗多了。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就被俄国翻译成《会咬人的苍蝇》,而我们这样翻译就让读者费解了。在我国,牛虻是一种昆虫的学名,通俗性差些。如果用它的土名,译成《瞎蠓》,读者就明白了。因为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理解彼此的语言文字方面,是存在差异的。例如,“民以食为天”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主要框架之一,仿佛只有吃喝才能表达情感,甚至在厕所都问‘你吃啦’。这仨字若直译过去,外国人肯定莫名其妙:在厕所能吃什么?说白了,“你吃啦”没有实质意义,就是打个招呼罢了,若意译成"你好”,岂不更准确些?所以,我更赞成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译法。

        至于我给命名的“瞎译”,只是调侃罢了。但那些外语和母语都很差的翻译者,也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例如有些京剧戏名,就被翻译得太“奇葩”了:《贵妃醉酒》,翻译成《一个妃子的烦恼》、《打鱼杀家》,翻译成《被压迫者的复仇》、《武家坡》,翻译成《睡鞋的秘密》……那种古典、雅致的韵味,已经荡然无存了。我还记得外国有个典故:“本地无圣人”。如采用意译,则为墙里开花墙外香。说的是耶稣少年生活的地方,村民深知他的底细,所以从不把他当回事。可惜,这个典故竟被译成“本国无预言家”。圣人和预言家是不同的概念,可见翻译者的汉语水平差,错误就在所难免了。

       文章千古事。翻译者的母语水平差,不仅仅是当时“掉链子”。有史以来,那些“瞎译”者的“杰作”,基本都是被当成笑柄传承下来了。瞧瞧,我们现在不就对其吐槽呢嘛!

        文章千古事,应该引以为戒呀!

作者简介

胡荣威,作家。曾担任:春风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大连翻译学院教授、民进辽宁省委出版委员会主任、辽宁省出版专业职称评委会评委等职务。因他对我国文化积累所做的贡献,其业绩简介曾做为词条,被收录《中国专家大辞典》、《国际优秀专家大辞典》等国内外多种工具书。他创作並出版《骚动的秋天》等多部著作,並有九部电视剧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其中,电视连续剧《正直的代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获全国“方圆杯”二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语学习翻译者的主页
如何把外语说得像母语一样好?
从柏拉图到后现代的对话(续) 【意识园】微语精妙
今日头条
一本经典著作的版本众多,如何选购较好的一版呢?
当辨《原富》与《国富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