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唐得道高僧一首七绝,句句有大智慧写得很深刻,被奉为至理名言

唐朝有一类诗人比较特殊,那就是远离尘世,出家为僧的和尚,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与传统文人不太一样,显然要更具有智慧,所以作品里自然而然就充满哲理。譬如晚唐诗僧贯休的诗就很独特,每一首都是至理名言,其中这首《禅师》就写得深刻,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可是写得传神,再加上句句有深意,被后人奉为至理名言。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晚唐时期得道高僧,他的诗意境高远,看似没有章法,但是写得很有韵味;另外他还是一位艺术家,尤其是在绘画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并且影响了后世很多的画家。他的画作大多是宗教画,尤其是罗汉图形神兼备,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不过现在很可惜,我们难以看到真迹,没有流传下来,大多都散失了,只在《宣和画谱》里有记载。

《禅师》

唐代:贯休

击鼓求亡益是非,木中生火更何为。

吾师别是醍醐味,不是知心人不知。

这首七言绝句写得很有趣,诗人告诉了世人很多的大道理,仅仅是诗名就显得与众不同,所谓的禅师就是对和尚的一种尊称,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够获得这种尊称。其实对于僧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很单调,每天无非就是吟经念佛,过着很平淡的日子,但是他们与常人又不太一样,对于事物,对于人生的解读,很显然要更加深刻。

唐诗其实是很少出现这种哲理诗,大部分的诗人还是以抒情为主,不会刻意追求哲理,可是贯休身在佛门,他的思想更超前,见过了许多的人,自然也就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所以他的诗哲理很强,看上去好像很简练,可是只要多读几遍,自然就会感受到诗作中原有的哲理,我们作为普通的读者,从那些哲理中也是能够懂得更多的道理。

第一二句就写得很趣,同时也是写出了新意,诗人只是那么淡淡着笔,却是让人拍案叫绝,“击鼓求亡益是非,木中生火更何为。”,这两句所突出的正是诗人对于人生最为深刻的解读,作为一位得道高僧,他比常人更加懂得复杂的人性。第三四句更是进一步地阐述了自己观点,如何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一个人,其实最简单的一个方法,那就是明白一个人的心,只要是心灵纯净的人,那自然是好人,如果心术不正,那这样的人不可交。

贯休是得道高僧自然明白很多的道理,也懂得如何去看一个人,其实寺庙里的和尚别看他们常年不出门,可是身处在佛门中,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修身就是修心,只有把心态放平衡,让心灵纯净才是为人之道。所以才会说“不是知心人不知。”如果你看不懂一个人心,不了解对方你就无法判断,对方是不是好人,这也是一门学问,而贯休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是很明确,从这样的作品中,我们也应该要学会一些东西,从而明白诗作中真正的含义。

那我个人是很喜欢贯休,他的诗大气磅礴,同时那份哲理又是呼之欲出,读这样的诗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读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就会懂得更多的道理,而我们从这首《禅师》一诗中,最是能够感受到诗人过人的智慧,还有高尚的品格。想要认清一个人是很难,只有在平日的相处中,多去观察,这样慢慢地就能够了解对方,从而确定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值得不值得继续交往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僧写下一诗,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屡屡被人引用!
胖和尚种地悟此诗,下里巴人却名扬四海,最后7字不少人当座右铭
白居易夏日拜访高僧,热得受不了,听高僧一席话后在墙上写下经典《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宋代高僧半夜见只苍蝇,大彻大悟写下这首禅诗,道尽你我常犯的错
弟子好不容易参悟,高僧高兴地为他写首放牛诗,28字又美又有哲理
高僧指了一下天上,又指了一下地上的瓶子,诗人由此写出千古名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