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这座古县衙,347任县官无一人贪腐,被誉为“中国第一县衙”

江西景德镇浮梁县,不但是古代中国最大的制瓷中心和名茶之乡,境内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千百年来,包括颜真卿、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今,古城内的县衙、宋代佛塔等古迹景点仍保存完好,漫步其中,你可以找寻到千年陶瓷文化的深邃内涵和丰厚积淀。

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的浮梁古县衙,是中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另三处是河南内乡,浙江慈城,山东即墨),一千多年来,浮梁古县衙屡毁屡建,现存建筑重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是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衙,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浮梁古县衙占地64495平方米(95亩),共有房屋三百余间,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六房、大堂、二堂、三堂、花厅、后花园等建筑。其中经过修复的六组古建筑,占地2356.97平方米,各建筑间廊道相接,错落有致,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

县衙内设置了现在县政府的全部职能部门,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大堂,是知县公开审理案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古代公开审理重大案件时,会允许百姓到大堂前围观,以示秉公执法。值得一提的是,浮梁县衙大堂又被称为“亲民堂”,其名称蕴含着施爱于民的仁政主张。

县衙的每扇门前,都悬挂着廉政教育的对联,内容大多是劝诫为民奉献、或是自勉做清官良吏的官箴。在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办公的“县丞署”门前有一副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话语朴实厚道,令人深有感触。

按照历史常识,古代县令一般都是“七品”,而浮梁县作为古代中国最大的制瓷中心和名茶之乡,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多次被钦点为五品县衙,其建筑规模也比一般县级衙署大得多。县衙内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清朝乾隆年间的“特调浮梁正堂加五级”奉旨碑,因此又被誉为“中国第一县衙”、“江南第一衙”。

以前的县官起居生活都在县衙里,这是因为自西汉时期开始,朝廷为防止裙带关系滋生、抑制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制定了“任官回避制度”。明清时期的回避制度更加严格,规定官员必须在距家乡500里之外的外省当官,亲属也不得在同一地区为官。因此在1925年之前,浮梁县没有一任县官是江西人。

在县衙后花园的东北角,有一座庭院式建筑——香山别墅。这栋别墅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建。唐贞元十三年(797年),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担任浮梁县主簿,由于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长兄供给,白居易于是经常往返于浮梁与洛阳。他在《琵琶行》中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千古名句,描写了浮梁当时的盛况。

在浮梁古县衙旁边,还有一座全国仅存的“浮梁察院”遗址。察院,始设于唐代,是监察地方官员履行职守、惩治职务犯罪的独立机构,相当于现今的纪检监察机构。值得一提的是,浮梁县自唐朝至民国的一千多年间,一共有347任县官,无一人涉嫌重大贪腐和职务犯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第一古县衙”——浮梁古县衙[上](江西之旅第三十五篇)
江西 浮梁县 浮梁古县衙
浮梁古县衙导游词
瓷都掠影
穿越时空漫游清代“江南第一衙”(上篇)……
【那年那月那事儿】“镇上”一瞥(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