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研活动的小船会不会翻?

■凌哥英语(Linglish)出品

  在那个全民出动快乐翻小船的日子里,凌哥轻悄悄地躲在一边,我没看见,我没看见,我假装没看见。

  等那些小船翻得差不多全军覆没了,凌哥再来翻一艘小船给大家看看。


  教研活动的小船难道真的这么容易翻吗?

  No! No! No!

  凌哥再上几张图:

这个学年的第九次研训!教研组几个人呢?4个!

  这两所学校(当然凌哥所在地区还有其他优秀的学校)是典型的农村小学,但是多年来在英语学科上有比较稳定的优良成绩,这离不开教研组成员的团结协作,一心向前。

  最后,附上凌哥数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想要加强学科建设的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不妨读一读哦。看一看在当前校本研训如火如荼的形势下,是否有一定的帮助。

 

组本教研,承载学校教科研之舟

凌应强

【摘 要】本文通过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阐述校本教研与组本教研的关系,并指出教研小组是校本教研的承载平台,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渗透和实化的基质土壤。同时,也强调了组本教研较之于传统教研组工作的更新之处――合作式课题化教学研究。对于组本教研的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组本教研 校本教研 合作式课题化教研

  一、组本教研的核心意义

  (一)组本教研更能体现学校教研能力

  与校本教研相比,组本教研的特点在于其学科化。大部分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无论其综合程度如何,最终都要分化和细化到特定的学科教学。而承担这些被细化的工作的,就是教研组及其成员。教研组及其成员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到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二)组本教研是学校教研的本真回归

  随着横向联系的加强和纵向研究的加深,校本教育科研工作的综合程度不断增强。但以学校为单位的教研工作有时会制约学科教研工作。许多情况下,对于学科教师个人而言,教研工作由“自己要走”变成了“被牵着走”。

  另外,组本教研体现了教研工作立足于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本真:在准备时预测问题,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在教学后反思问题,在探讨中研究问题,在尝试中解决问题。

  (三)组本教研连结学校与个人教科研

  组本教研,即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研究,会对整个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与学校发展思路一致,就可以落实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教研组成员的个体研究转化为教研组集体行为时,通过群策群力,智慧互补,又有利于教师个人才智的发挥和组内资源共享,让组内优秀教师不再一枝独秀,让其他成员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校本教研这根连接纽带,校本教研的正统性和个人研究的草根性得到良好的协调。

  二、当前学校教研的一些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校本教研实践,在取得的成果背后,不难发现许多学校对于校本教研的认识还有误区。总的说来,就是将“校本教研”与“校内教研”混为一谈。而这种混同,难免导致以下三个问题:

  (一)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没有区分

  教育研究的对象涉及所有受教育者的普遍性现象和问题,如教育政策、课程设置、课程与教学论等。而教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这两者的区别类似于《教育研究》与《课程教材教法》的区别。

  并不是说基层单位和个人不可以进行教育研究,笔者认为有必要区分校本教育研究和校本教学研究。只有通过如此区分,才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好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校本教研的一个特点是全校一盘棋。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组本教研所没有的优点,如对全校教学的牵引和带动、对学科教学进行多角度分析[1]。但其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某学校在全校实施美育教育,要求将美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于是全校上下,几乎言必称美育。并不能否认美无处不在,但是毕竟不同学科与美育的相关度是不同的。所以,有的学科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只能苦苦地挖空心思,拉上驴子当马骑,来“迎合”校本教研的需要。

  另外,当教育研究变成“教师总动员”的时候,每个教师分担的责任相应减少,从效能原理来说,不见得每位教师都会竭尽全力。而在教研组进行的学科研究中,专业小团体可能会表现出杂合大团体所缺乏的特有凝聚力和相互竞争气候。

  (二)校本教研与组本教研没有区分

  校本教研准确的涵义应是: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单位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2]。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而言,校本教研从根本上来说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研究当中去,学校所起的作用是宏观设计、规范和协调,为组本教研提供支持;而教研组是实施教研工作的主体,具体的教研活动操作由教研组成员共同完成。

  在新课程的框架下,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类似地,也存在“国家—省市—县区—学校—教研组—教师”六级教科研工作体系,教师是教研的基石,教研组是这个六层金字塔的重要支柱。忽视组本教研,即是破坏教研体系的架构。

  某小学结合当地旅游特色开展了“乡土旅游进课堂”的校本课程研究,要求各教研组编写校本课程材料。结果,小学英语教师面临了很大的困难。倘若是作为英语兴趣小组或者是高段年级的活动,尝试一下或许并不十分困难。但是要在普通课堂中融入旅游特色,以小学英语的容量和难度而言,却非易事。反过来,如果基于组本教研,要求教研组根据学科特色确定课题的话,教研组也许会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出发,研究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姿态、语言交互、板书设计等细节问题,并取得良好收益。

  (三)新型教研与传统教研没有区分

  新型教研不是搞群众运动,也不仅仅是创学校特色,而是追求教育的内涵和教学的效率。因此,合作式课题化教研是新型教研的一个显著特点。对本校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成立专门的课题组(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教研组),而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应当分散到各个教研组。就课堂教学来说,教研组课题比学校课题更切中教学实际。这对于“课堂是第一阵地”的教育工作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当前的教研组工作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许多教研组的运作方式停留在传统的以听课、说课、评课为主的层面,缺乏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叙事研究、长线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本地化研究等。二是以个人工作代替教研组工作。比较典型的做法是一位教师在申报教科研课题时,将多位教研组成员列为课题组成员,而研究工作基本由主持者单打独斗完成。这样,缺乏合理性的分工使得研究者个体劳动强度增加,而研究效率降低,同时,由于缺少其他人员的配合,研究结果的信度可能也会打折扣。

  三、学校对组本教研进行管理的原则和方式

  (一)学校宜作统一管理,不宜作统一操作

  学校教研管理水平影响教研组的教研水平。如果把一所学校的教研队伍比作一支舰队,那么教研组就是一艘艘舰艇。舰队的力量与每一艘舰艇有关,学校的教学研究质量也与各个教研组有关。反过来,学校的教研管理水平也影响教研组的教研水平。

  浙江省第三届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指出,校本教研应该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作为大多数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让教师在教研中学会教学。因此,推进校本教研要有“教师教育”与“教学管理”两方面的视野。一方面要开展“教学研究的研究”,改进教师研修活动的实效,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从学校教学业务工作运作的反思与改进中寻求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师的和谐进步[3]。可见,校本教研的重点是对教学研究的研究和对教学管理的研究,而学科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必须落实到组本教研当中。如果教研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何来校本教研?

  学校的教研管理人员相当于舰队司令官,而教研组长则是各个舰长。除非特殊情况,司令官不应当越俎代庖插手舰船的具体操作。

  (二)协调教研组工作的方式

  为强化组本教研,学校应当实施“二线式”教研管理:一是对教研组长的管理,即人本管理;二是对课题的管理,即项目管理。通过对教研组长的管理,可以依靠教研组长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监管和教研组团队的培养。而对教研组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进行统一管理有助于兼顾教研组群体特色和教师个性。

同时,学校要依据办学方向和特色,统筹教研组之间的关系,发挥校本教研特色。

  四、实施组本教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研组长的地位和待遇

  教研组长是组本教研的核心人物和中坚力量。

  笔者对两个优秀教研组〔某高中的物理教研组和某小学的音乐教研组〕进行了观察性研究。物理教研组的组长甘为人梯,常常为教研组其他成员的研究工作做好“后勤”工作。音乐教研组长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论文撰写能力,因此该教研组活动非常扎实求实。可见,教研组长当好领头雁,才能使组本教研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教研组长的资格和更替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教研组长的人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学术水平、个人魅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是可考虑的因素。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任命标准的话,那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贤”。大体而言,负责、勤奋、包容是也!

  教研组长的更替是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的良好途径。教研组长算不上干部,不涉及干部任免制度,可上可下。但是,通过教研组长更替,同样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得到组织协调能力的锻炼,让更多的教师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增强责任心,学会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进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更重要的是,教研组长的更替也是置换“思想血液”、提高教学研究多样性的良好途径。称职的组长,必须从教研组的角度更多地思考问题、生成点子,但时间一长,工作中未免产生定势思维和操作惯性。而更替教研组长,不啻为打破固有教研模式的良好途径。

  (三)对教研组的绩效考核模式

  多数地方采用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定性评价方法如:一年教研组长与一年班主任工作相抵;班级众多的学校将教研组长内聘为中层副职。量化评价如:先进教研组和先进教研组长评比。但是,有时候对教研组的量化评价变成了对教研组成员工作成绩的简单相加。

需要避免定性评价中的“大锅饭”和先进评选中的“人缘票”。

  学校应当建立教科研管理制度,在量化评价中,加大对教研组团体合作创新的评价比重,重奖教研工作与教学实绩相辅相成的优秀团队。

A man becomes l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

会问问题是学问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组室建设讲座一之1)
谈谈如何有效开展物理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教研组长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教育沙龙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