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告别黄庄式焦虑,真“佛系”了解一下

就像这几天,朋友圈里刷屏的《疯狂的黄庄》一文,稳准狠地刺痛了帝都家长的神经,文后的评论更是千百万父母心声的集结。这当中有庆幸自己没上车的,有卯足了劲享受奋(bei)斗(nüe)人生的,也有大量又爱又恨无奈陪跑的。其中一条获赞较多的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强烈要求查封那些宣传00后孩子太苦、应该佛系生活的公号,少年不努力,民族未来怎么可期?”这高帽戴的,敢情佛系已经成为了拖累全民族后腿的代表了?!

显然,这个词已经被误解得太深太深,以至于我本想简单两句话予以回应,却写着写着,端出了这篇文章。溯源来讲,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词,“佛系”从邻国传入之后便火爆朋友圈,甚至可以说,衍生出了一种文化现象。如果用一首歌曲来加持,杨坤的《无所谓》估计可以上榜。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怎么都行”“fine”“anyway”“放下一切”的心态,成为了一类人的集体画像,在普遍焦虑的社会背景下,有人说他们是汩汩冒出的清流,也有人说他们把“佛系”作为无能的借口,还有学者研究这种时代特征,称其为“低欲望社会”,指代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的一种状态。听上去,有点像另一个网络热词“丧”文化的表现,消极逃避是不是?某些“有智慧”的网友一针见血指出:你们都错了!他们的云淡风轻只是表象,骨子里的焦虑无以消解,才这样自欺欺人哒。

以上种种观点,事实上都没有真正的揭示出“佛系”的核心要义,某种程度上存在片面化的、情绪化的误读。今天,我们试图给它一个重新定义:

佛系不是“丧”,也不是没有根基的云淡风轻,更不是不闻不问不争不抢那么简单。真正的佛系恰恰是,深刻地理解矛盾的普遍存在,通过自己的参悟、精进、努力,更好地自知、知人,顺境逆境,始终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那么,想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成为育儿路上真正的“佛系家长”,需要怎样的修为呢?

对人生意义和亲子关系都有正确的认识

人们常说佛由心生,佛即是觉,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旁人只能点拨,却不能代劳,只有靠个人修养和悟道。我们即使无法参透人生的意义,但必须得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三观,才不会如浮萍随波逐流。看再多育儿书籍、听再多育儿理论,如果没有自己基本的学识、经历、修养、判断作为根基去内化、去修正,遇到问题时盲目从众而不能反求诸己,这样的“觉悟”,离佛系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那是不是多经历一些事情,就能深化认识呢?都当父母的年龄了,没点儿经历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只是经历而不能从中反思,那也无法升华成为经验。就好比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每当我自己有所执念时,想到这个比喻,便能豁然开朗。当下很多机构打着科学育儿的旗号,宣(hu)称(you)能够激发孩子多种潜能,家长们一个个心甘情愿地买单,为啥?就因为还处于第一重,固执地相信所见即真实,认为别人都在这么做我也不应例外,不试试咋知道孩子有没有过人禀赋呢?商家们贩卖焦虑屡试不爽,抓住的就是这种心理。只有经历了彷徨、痛苦、否定过后尽早参悟,或是坚持多读书、多一些理性思考,洞察世事之后,方能对自己、对养孩子这点事情更有主见,明白取舍,努力穿越第二重够上第三重境界。

真的佛系,对人对事有着达观的态度和宽广的格局,他们清楚生命的价值在于丰富的体验和自我的实现,因此在亲子关系中,既能保持亲密,也能适度间离,留给两代人各自生长的舒适空间。

就像老话讲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一样,“道法自然”是最朴素不过的真理。每当看到身边的孩子赶场似的奔波,超负荷的学习,恨不得十八般武艺加身,我是又佩服又心疼。不知道他们的父母看不看中国山水画,恰是那些“气口”(留白),才让画面更具空间趣味和悠远意境,人生的美学意义亦如此。“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不可能靠刷题实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恰恰是现在很多孩子缺失的自觉自省能力和创新创造活力。

核心家庭的育儿目标要非常清晰

误解佛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许多人觉得佛者应是超脱尘世,无欲无求的象征,但真的佛系,并非什么都不追求,而是像玄奘西游那样,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坚定地为之守护。用文话童心群的行话翻译过来说就是专注顶层设计,别计较那一地鸡毛蒜皮。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绝对不是anyway,都好吧,恰恰是心里已经有最好的!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篇一诺的文章,主旨是讲回归常识的教育。当下社会确实病了,许多正常的事情往往成为另类,本来简简单单的道理,却不敌各种玄之又玄的吹破牛皮。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看上去很多元、很自由的时代,各种各样的选择摆在面前,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真的佛系家长,绝非吃不到葡萄连葡萄架在哪儿都不关心,恰恰对国家的教育改革方向有自己的判断,并且更早一些看清楚了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自己核心家庭的发展目标。同时,他们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长项和短板,顺势而为,不去较劲,尽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最终收获一个“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的生命。

笔者平时的行文看上去也像无欲无求,事实上呢?早在小生命萌芽之初,我就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育儿目标:愿他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实话说,这个目标一点不比小升初、中高考easy,甚至,更难。转眼就快九年了,形势在变,孩子所处的成长阶段也在变,但这句话作为我们家庭的育儿核心理念始终没有变过,所有亲子活动的开展,所有教育方式的实践,都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今后,这个理念还会如定海神针一般,继续坚定着我们的选择。

确立了目标就要坚持践行

仅仅确立了目标还算不上真佛系,不实践那就永远都是愿景。成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锦鲤体质不是没有但为什么就会选择你?所以,真的佛系,认准了一件事情之后,不会停留在虚妄的等待中,而是会把总体的目标分解,落细落小为一个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就好比参禅、修佛每日的“功课”一样。这些年我们把前文提到的育儿目标分解成了三个维度,在家庭教育的环节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

第一层价值塑造。美育、情商、品性等育化内容都属于这个层面。尤其是学龄前阶段,要在孩子最纯真的年纪植入人性的光辉,让他们首先成为一个“人”,明事理、知美丑,对世界充满善意和爱意,具有丰富的感受力和包容力。所以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成长,各种原创的亲子游戏为两代人的沟通奠定了轻松的基调,各种自然美景不仅陶冶性情还有助于孩子开阔胸襟,各种看剧看展让经典教会孩子善良、丰富、高贵应有的模样,并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第二层能力培养。无论是幼小衔接的文章还是三年级的学习攻略,我都习惯把能力提升放在具体的科目学习之前。因为我坚信,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等,越早发展越有利于孩子今后的独立生活,尤其是思想的独立。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些将令他受益终身。

第三层知识获取。现实社会中,许多家长误读了快乐教育,认为当下的轻松注定会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埋单。“快乐”什么时候就和学习好对立起来了呢?难道唯有透支健康、压抑内心,如陀螺般旋转才能学得好考得好成长得好?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为什么大学校园里那么多睡不醒的、翘课玩游戏的、或受不了压力追求解脱的?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如果家长真的希望孩子长大后还能保持优秀,就应该从根本上引导孩子爱上学习、会学习、终身学习,并且享受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快乐和幸福。

践行还有个时间点的问题,也就是笔者一直倡导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不用提前也不要滞后,按照孩子的生长节奏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践行路上需要百折不挠的定力

修养心性,修正行为,修习智慧,能在育儿路上不断升级打怪的,必须有强大的定力。各种诱惑、杂音、压力,你能扛住一天,未必能扛住一年,你能扛住一年,未必能坚持一生。

很多时候家长们没有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拿自己的孩子来试错,不敢承担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正如“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世人虽对结果恐惧,却鲜有刨根究底去关注造成结果的根本原因,而参佛之人则看重因果顺序,认为有因才有果,要从源头上避免问题发生。

就拿群里经常交流的幼小衔接来说吧,大多数家长惴惴不安,担心孩子不提前学就跟不上,盲目跟随,听风就是雨。又有多少家庭能够正视问题,不疾不徐,踏踏实实为这个过渡阶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呢?

真的佛系家长,往往重心前移,更关注耕耘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收获。他们不仅有着能够接受后果的信心和定力,同时比常人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探寻教育的本源并付诸实践。有效果能坚持,有问题能修正,有足够的恒心和长劲,在世俗的洪流中,百折不挠、永葆初心。

所以真的不要再误解佛系了,他们绝不是某些鸡娃族眼中“不求上进”的典型,恰恰相反,他们的自信源于实力,他们的平和源于修养。在和孩子共同进步的路上,他们或许比很多人都要努力,只是努力的方向、重点不同,对待问题的态度、方式各异罢了。

佛本无相,但可“度有缘人”。就像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建议的那样:如果家长们实在控制不住焦虑,那么能不能真正地焦虑一下:自己对事业有没有尽心?自己对生活是不是热爱?自己对亲朋是不是真诚?自己对社会有没有贡献?只有当父母在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时,孩子才会汲取榜样的力量,指引他一生前进的方向。

百转千回之后,若还能保持这份初心,则佛性自现:)


“超强攻略”专辑

上不上学前班不是关键,关键点都在这里

幼儿园好难选?来听听这些高知家长怎么说

三年级才是小学真正的起跑线(上篇·理念和能力)

三年级才是小学真正的起跑线(下篇·方法和要领)

欢迎联系客服wenhua_mengmeng,

加入文话童心育儿群~

文化、故事、攻略、育儿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12-24】亲子语录“周评社”
癸卯年六月二十七(2554)
让孩子在享受阅读中学会阅读
家教维度
最好的修养,你学到了?
别做这三种“失陪”的家长,父母需时刻谨记这“三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