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丘朗读丨记忆中那些与“年”有关的数字故事

 点击语音可进行收听

记忆中那些与年有关的数字故事 来自今日安丘 09:44


对“年”最深刻的记忆,更多的是停留在儿时。那时,刚进腊月门儿,就开始隔三叉五地问大人:“还有几天过年?”问过之后,不自觉地就开始在心里倒计时。

那时候,“年”满足了我对物质与精神所有一切美好地期盼:过年时必定拿回家的奖状,学校竞赛得的几个印着“奖”字的笔记本,一年到头母亲亲手做的一件新衣裳,还有家里为年后走亲戚买回来的几包点心……

现在,女儿也偶尔会跟我聊起过年的话题,但她关注的显然与儿时的我截然不同。她更想知道,她的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第一次“醉酒”


“酸酸甜甜就是我!”每看到这个优酸乳的广告,我就不禁哑然失笑。

七八岁时,放了寒假去姥爷家小住。姥爷的西屋算是个储藏室,平时不住人,但每次上街赶店买回来的东西,回家后都会放在那屋。

每次年前去姥爷家,我都会在那屋找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是几颗糖块,有时是一包芝麻糖,有时是几个苹果……最让我惊喜的,是发现了长那么大曾没见过的一种“饮料”,瓶子标签上画着一簇红红的山楂。

我猜想那应该是类似山楂罐头一类的美食。那时候,山楂罐头对我们来说是不常吃的奢侈品。平时只有我和妹妹感冒发烧时,父母才会偶尔买回来。

趁姥爷不在家,赶紧喊来比我大六七岁的小舅舅,起初他不同意擅自打开,说那是留着大年夜喝的。但经不住我的央求,也或许他也没经住那“饮料”的诱惑,最后,在他的授意下,我作了保证他才启开了那瓶“饮料”,保证是:要是姥爷问起来就说是我喝的,与小舅舅无关!

果真与猜想的一样,那瓶山楂饮料酸中带甜,甜中带酸,有点粘稠,竟比记忆中的山楂罐头还好喝。

记得放“饮料”的是一张八仙桌,我坐在桌子上和站在桌子边的小舅舅开始对饮。他倒在碗里,我直接拿瓶喝。一瓶快见底的时候,听到大门响,姥爷回来了。

小舅舅快步闪到门后藏了起来,我想从桌子上下来,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好不容易踩着凳子下到地面,一迈腿又倒了。小舅舅看到我的滑稽样,捂着嘴没忍住,哧哧地笑出了声。


大年初二“回娘家”


结婚后,每到过年,母亲就会在初一下午或者初二一大早打电话过来,说“天冷!带着孩子不必拘泥礼节,天暖和了再回来就行。”

虽然嘴上答应着去不去看情况,但一放下电话,照旧大包小包地忙活着收拾回家的东西。每年初二回娘家,已是全家雷打不动的集体行动。

于是,从城区往老家赶的路上,就会遇到同为“回娘家”的浩浩荡荡的车队。原本半小时的车程,因为塞车,有时候竟要走一个多小时。老公不禁戏谑:终于体验到大首都的出行难了!

“妈妈,你小时候去你姥姥家也塞车吗?”女儿坐在车里,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无聊地问。

“你妈小时候可不塞车,大马路上能跑飞机!”孩子爸一脸认真地替我回答。

虽然,说大马路上能跑飞机有点玄,但那时路上车少是真的。初二回姥姥家,十几里路走下来,有时候竟遇不到一辆汽车,除了自行车,见个摩托车都是稀罕事。

母亲娘家在我们村的偏西南方向。大年初二,经常是父亲骑一辆自行车载着我,母亲骑一辆自行车载着妹妹,一家四口呛着西风骑到母亲的娘家。到家后,我和妹妹冻的腿脚发麻,站都站不稳。父亲和母亲则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头上都散发着热气。

天好受罪还少些,要遇到雨雪天,不知要跌多少跤。而且,每次回来,我和妹妹必定会感冒一次。父亲便当着母亲的面愤愤地说:“孩子去一次感冒一次,以后再也不去了!”母亲敷衍地答应着,可次年的初二,全家就象集体失忆了一样,照例风雨无阻地“回娘家”。


父亲的三句“口头禅”


做为出嫁的女儿,每次回娘家,我曾不空着手。特别是过年回去,更是准备地丰盛。除了给父亲和母亲包个或大或小的红包略表心意,还会特意去超市采买带回家的“年货”。肉类蔬菜、火腿香肠,烟酒糖茶……看到我们大包小包地从车上往下卸,父亲就开始嘟囔:“现在哪一天不象过年,还用大老远地往回捎?”不仅过年时这样说,平时回去,父亲也这样说,“现在哪一天不象过年?别再往回捎了,家里都有!”

我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劲。父亲的“口头禅”什么时候开始变了?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和妹妹一盼过年,他就会长长地叹一口气说:“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有什么好盼盼地?”

可不是吗,一年365天,要过的“日子”很长很长,可要过的“年”一眨眼间就过去了。

现在,家里的点心有时放到变质也不见孩子动一动。可多年前,父亲为年后走亲戚准备的点心,还没等到过年,就被我和妹妹偷偷吃光了。害得父亲以为记错了放置的地方,翻箱倒柜到处找……

现在,父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来住的村子,没什么规划,房子七高八矮,村内的道路也坑坑洼洼。每到过年,下一场雨雪,出去拜年都发愁,怕弄脏了新鞋。现在,村子拆迁,搬进了规划优美的社区,家家住进了二层“小别墅”,告别了“脏乱差”,解决了“出行难”。

父亲逢人便说:“年轻时羡慕城里人,现在觉得住在咱们社区比城里还好!”

“住在咱们社区,感觉比城里还好!”现在已经成了父亲第三句口头禅。



-作者-

梁晓莉,女,文学青年,职场女性。热爱生活,爱好写作。有多篇文章发表于《祝你幸福》、《大众日报》、《潍坊晚报》、《今日安丘》等宣传媒体。


-朗读-

嫣然,本名陈燕,现任安丘市水利系统工程师。工作之余热爱诵读,愿意用声音与各位分享生活的美好,聆听来自心底的声音。



编辑:刘晓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在回家路上
征文 35丨回娘家
母亲
大舅舅
真实故事:六十七岁的我,照顾九十多岁的老妈,却落了一身抱怨
我那沉默又倔强的姥姥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