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二)


本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书#是由读书群书@德行天下推荐,物演通论那本书的豆瓣评分其实才6.6分。

前几天发了余华的一篇文章,取自其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想评论的书友推荐了这本书,他说豆瓣评论很低。

我很喜欢看杂文,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余华的这部杂文集写得就不错。

而豆瓣短评排第一的是差评,原话是这么说的:我高估了自己的宽容度,余华也再次辜负了我对他文字上的信任。毫无精彩可言的文章结构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作者创作才华上的“黔驴技穷”。

把一部杂文集当作文学创作去评估,有点搞笑。由此可见豆瓣上的评论真是只能当作参考。

1.

自私的基因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著  

豆瓣评分8.5

推荐理由:

其实这两本书的内容细节已经不怎么记得了,但对我冲击最大的是其中 “人类不过是基因和模因的运载工具” 这一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独特视角和观点,两者分别从生物学和认知科学角度阐释了人难以摆脱基因和模因的双重奴役的困境。让我突然觉得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是多么渺小和微不足道,同时也让我产生一种人生毫无意义的虚无感。

一方面从生物学角度看,生命确实没有什么意义,如果非要谈意义,那只能说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本身,因为“存在”与“繁衍”是每个生命最底层的意志。另一方从文化角度看,“人生”、“意义”这样的词本身就是最大的模因。

作为个体生命如果非要追问人生意义,或许就是当我们意识到生命毫无意义的前提下,主动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某种意义。而这个过程实际上仅仅是主动找一个模因来作为自己的枷锁。

另外当今世界,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在缺乏伦理约束的情况下一路狂奔,或许我们还可以引入“技因”这一概念,也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控制与奴役,相信这点大家都能明显的感受到。就这样,人类将不可避免的被基因、模因、技因打造的铁三角“牢笼”死死困住永不能翻身。

讽刺的是,这是人类为自己亲手打造的牢笼。我们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当我们有所觉察后,以有利于人类整个物种的“存在于繁衍”为终极判断标准去审视我们周围的模因、技因枷锁,努力将其中不不利于我们“存在”的给拆除掉。反正我是对人类未来的命运越发悲观了。

ps:同时推荐的还有一本《机器人叛乱:在达尔文时代找到意义》。

2.

物演通论

[中] 王东岳 著

豆瓣评分6.6

首先说明一下,这是一本哲学书,具备极高的思想浓度和阅读难度,主要针对有一定哲学基础并想深研哲学思想的读者。由于能力有限,书本身我只看了一点点,所以我还没有资格和能力对书的思想细节做任何有深度的评价。那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推荐呢?一方面我个人对哲学还是有一些兴趣,受到王东岳老师哲学思想的吸引,我可能会把这本书作为一生的研读对象。另一方我是通过王东岳老师网络上的针对普通学习者的导论性的课程接触到老师的思想,我没有想到老师的课程我还能听懂,而且感觉还挺通透,老师的哲学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我。

所以这里做推荐主要是面向未来、面向哲学深度爱好者,我更多的是推荐王东岳老师这个人及其思想、学识和治学态度。这里仅从我从老师导论性的课程学习中简单谈几点对我影响比较大的点:

1.问题意识:当我们所有人都在为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人类文明的列车不断变得更高、更快、更强而欢呼时,老师却提醒我们,等一等,看看前面的方向是什么,好像没有人关心前方迎接我们的是一片光明还是万丈深渊这种大方向的问题。在人类文明转型时期,时代需要这样的思想大师为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虽然老师一再强调自己做的理论仅仅是从纯逻辑角度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和情绪的严密论证所推到出的结果,虽然这个结果指向人类未来的悲观前景,但字里行间还是感觉透露出老师对人类未来命运的终极关怀。

2.知识容量:老师的知识容量大的惊人,几乎覆盖了人类所有知识。哲学、天文、地理、地质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政治、历史、经济、宗教、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 这样的知识容量我还没有见到第二人。关键这些知识不是简单的堆砌,老师能够完全将其相互关系进行融合打通。给人极大的知识通透感。而老师所有的知识学习储备都是为了做出自己的哲学思想理论。

3.哲学思想:老师的哲学思想概括为四个字“递弱代偿”原理。非常简洁,它符合好思想好理论的美学原则。其实递弱代偿原理完成的事情可以理解为:以东方保守主义及天人合一思想为内核,以西方哲科逻辑思维为工具,对《道德经》进行系统证明,是一个严密的证明系统。它用一个思想原理贯穿覆盖了对“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社会哲学”人类三大哲学领域的统一解释。在学科发展到极度分化的今天,这种极强的综合解释能力太吸引人了。

4.一些已经是常识但对我听完课才真正明白的结论:人类的一切知识和科学理论与“真理”无关,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真理(包括递弱代偿原理);我们的感官是为“求存”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求真”而设计的。

当然,对老师的理论目前有很多争论,我觉得是好事。但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极度赞扬者还是极度贬低者,在知识储备和哲学素养层面都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和老师平等对话的程度。所以最好还是放低姿态保持谦卑和空杯心态去学习。还是等待时间去证明吧,而这个时间尺度我认为是以百年为单位。

《物演通论》原著可以收藏,但千万不要着急去读(当然如果你是想作为催眠工具的话另当别论),有兴趣的话,先从老师最浅层的导论课程开始学习(这种课程比较具象化讨论问题,比较有趣一些,基本能听懂),如果有感觉再逐步积累相关领域知识,等时机成熟再研读。对我来说研读的时候可能每天能读透半页都是极大的成效了。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王子”如果遇到“现代老子”
关于《物演通论》以及如何优雅的吵架
哲学著作《物演通论》
递弱代偿
哲学与人生
《物演通论》国庆解读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