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第144篇:读文随笔∣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1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伟教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6期的论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实践:要义与操作》。这篇论文我在读《中学语文教学》时就曾拜读过,但当时感觉很难理解,所以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最近,我在写作组的研讨会上给团队成员做了一次读书分享,分享的著作就是安德森等人编著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当然,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如今重读这篇论文,联系安德森等人的这本著作,理解较以前更为深入了。

其实理解“教、学、评一致性”,我一直有两个疑问:一是不论是教还是学,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教”所涉及的内容和“学”涉及的内容究竟有什么区别?“评”指的是评价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二是安德森等人的书,是针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那么教育目标(或教学目标)在整个“一致性”的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黄伟教授这篇论文,解开了我这方面的疑惑。首先,“教学评一致性”可以从两个视角看,即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前者涉及的问题是“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后者涉及的问题是“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方式”“我真的到那里去了吗”,这些问题涉及的无非就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从这个角度理解,所谓的“评”就是评教师的教,也是评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质上是围绕一件事进行的,那就是教学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所谓“评”就是看是否达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与上述观点一致的是,教、学、评三者都要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指向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实现的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学评一致性”与学习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联系。于是,一个新的模型就建起来了,即“目标—教—学—评”的一致性。其中,“目标”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目标,“教”指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指导活动,“学”指的是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种种心智努力,“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以监测学习目标的达成。

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上,也要按照“目标—教—学—评”的框架来建构,其中“目标”起着核心作用。在我看来,语文教师的课堂存在着最薄弱的两个点:一是学习目标的确定,存在着过多、过虚、过碎、过随意等缺点,教师不知道该如何确定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和表达教学目标。针对这一点,建议教师阅读相关的著作和论文,掌握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的一般路径与策略。二是课堂中缺少对学习目标的评价。教师讲完课,似乎就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至于学生掌握了没有、掌握得怎么样,没有在课堂中具体落实。也有的教师将“评价”理解得过于狭隘,认为评价就是测验。作者认为,评价学习的方式一般有课堂上的口语类评价(如口头问答、口头汇报)等、纸笔类评价(如随堂练习、书面作业、小测验等)、操作表演类评价(如做实验、小制作、角色扮演等)等形成性评价,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等。

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最常见的课型是“板块式”。作者认为,在教、学、评相一致的课堂里,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来体现的,而实现成效怎样即达成度如何又必须得到“对标性”的评价来确证。也就是说,教师设计一节课的教学,首先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或任务,进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之间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一点也是课题团队上个月研讨的重点内容,但有一个内容目前还没有涉及,即评价板块。以后再安排教学设计的研讨活动,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评价的相关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当然,评价并不是在教学或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发生的,而是嵌入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作者认为,嵌入式评价,是和学习同时发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阶段性描述性评价,也是跟踪性及时性评价,评价不再是学习的总结,而是为了及时地调整和改进。在教、学、评相一致的语文课堂上,评价是全程性,是指对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内容呈现、活动展开、学习阶段、学习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要素之间关系的匹配性进行评价。

为了更加具体地阐述语文课程实践中的“教学评一致性”,作者以阅读教学为例,构建了一个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进阶框架。首先是文本解读的三个层级,也是阅读教学的三个首要目标,这三层是: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其次是对这三个层级进行细化,形成了“六级思维能力”。释义层包括“语言文字感知力”和“文本内容理解力”,“解码层”包括“文本艺术特点欣赏力”和“文本思路结构分析力”,“评鉴层”包括“文本审辨批评力”和“文本迁移再创力”。实际上,这六个思维能力也可以看作是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的六个指标。再次,教师要针对每一种能力设计教学支持要点以及学习活动,然后再对每一种能力进行评价。当然,这其中有两个问题:一是阅读教学的对象是课文,但解读课文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相应的阅读能力。因此,既要警惕完全脱离文本而单纯地训练“阅读能力”“阅读思维”等现象,更要警惕只分析课文而不关注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训练等。二是,不是说所有的课堂或者说课堂的所有活动都要涉及到这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可以单点训练,可以多点训练,也可以系统训练。一节课的时间和容量是有限的,面面俱到有时候意味着“面面不到”,这要根据课文或一节课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想,如果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阅读能力训练的意识,并有意识地设计多种评价的策略,检验学生阅读的状况,那么这样的阅读课一定是最有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银华: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
如何上课才能高效
教学研究: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准确合理地设置目标
老胡观点:一线教师怎样上好“明白课”?——基于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一致性的思考
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评价
展高效课堂魅力 ▏绵外实目标导学阶段成果分享会隆重召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