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陈婕妤∣听梁慧老师讲座《徜徉在活动的幸福》有感

听梁慧老师讲座《徜徉在活动的幸福》有感

中山市东凤镇民和小学∣陈婕妤

周五,东凤镇教育事务中心的梁慧老师受邀为我们学校老师开设了一场题为《徜徉在活动的幸福》的专题讲座,整个讲座过程有趣、有料也有用,更重要的是其背后传递出来的教育理念是前沿且紧贴教学实践的,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能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和活力。下面我分三点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融合需要探究。梁老师在“新课标,何意?”这一板块着重强调了专家思维的培养,能力的迁移和应用,引领我们关注课程和核心素养的“融合”,进而强化其关联性,收获有着“整体协调、有机联结”的良好课程生态。期间,梁老师提到了“统整”一词,这个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而跨学科的教学与学习重点在于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一种独特的整合方式在不同的学科建立起联系,形成跨学科理解,这是亦是难点,其涉及到了课程形态的别样重构,特色化创造,是自上而下的,并不容易。接着梁老师用深入浅出的案例完整展示了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如何落实与推进的,案例很丰富,成果也很实在。实际上,我们学校也曾进行过项目化学习实践,分别获得了市一二等奖,但我认为,要让主题式多学科融合真正落地,不管是从认识、规划方面,还是实施、评价、保障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探究学习,加强理论指导,才能真正达到综合育人的价值。
二、教师对“活动”的刻板印象需要更新。一开始,梁老师先抛出了问题“你眼中的活动是什么?是怎样的?”随后以问为主线例举了活动在中层、科组长、老师和学生等人群中的不同看法,继而带领我们去溯源,寻初心,找方法去改变,明确“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重要性。诚然,现在部分活动的开展多始于任务驱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部分教师在多重事务的驱使下对活动持有的态度并不积极,我们不妨调整消极的心态,尝试转变固有的观念,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主动走出舒适区,真正把活动当做能使学生素养成长的有效途径或载体,培养心智自由的新世纪人才。记得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里提到了三个常见的错误观念: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不得不为了应试而教;虽然如此,但是……我们有太多内容要讲;虽然如此,但是……需要的课程和评估工作很难,并且我实在没有时间去做好这件事。以往的习惯确实难以改变,梁老师也提到在她的实践当中,观念转变确实不易,但方法还是有的,她采取的新旧交替策略证明是可行可效的,而我想表达的是难题总是存在的,不能先给自己设限,只要出发,总能到达。
三、教师设计活动任务的能力需要提升。好的活动开展是能使师生共同受益的,就目前来说,教师由内而外求变缘由的更多驱力来自于学校层面,而好的教学活动本身是复杂的,是需要智慧的,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教师能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那如何提升?《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里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当一群教师一起开展个人的和集体的实践研究时,会有更大的勇气,对释放彼此学习的压力是有益的。这说明学习共同体是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的,在《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这本书里作者也强调了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学习共同体中的领航教师需要有持续的学习力,一流的实践力,坚定的变革力和持久的研究力。从侧面可以看出,不单孩子们渴望学校举行研学活动,教师也同样需要参与团体“研学活动”,以获得更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带领学生往深度学习领域纵深推进,使其获得的知识能真正变成素养,帮助他们在不同的真实情境下运用多元的思维解决不同的问题。
综上,梁老师的讲座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思路,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学以致用,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为可迁移的能力而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州31中:哑巴老师唱《采薇》
学以致用,反思精进---听谷战峰老师讲座有感
成就学生,成就教师,成就自己——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讲座“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有感
观摩教学有感
观课 观人 观己——参加“千课万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聆听首师大王陆教授“基于真实性评估的教师专业发展COP”讲座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