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第132篇:【教研有味】之温儒敏教授谈语文教育

2019年第132篇:【教研有味】之温儒敏教授谈语文教育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2019年10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换届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儒敏教授在会上发表了讲话。我无缘参会,于是便在网上学习了温教授的讲话内容。印象深刻的有如下几点:

一是关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学习任务群”。温教授说,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过去的语文教学是以单篇为主的,现在则是用“任务群”进行整合。过去单篇讲解的模式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现在需要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展开课堂教学。温教授认为,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我对这一点是很有兴趣的,一来这涉及到我的研究方向即文本解读的教学转化问题,二来是统编初中语文的教学,也应该有一种“任务群”的理念。在初中学段,统编教材的教学应该以单篇为主,但在单篇教学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应该探索“活动化”“任务化”“情境化”的倾向。例如前几天我提到的一个课例,某教师教曹操的《短歌行》,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东汉末年战乱中的一个人才,正在歧路上徘徊,考虑到底投奔哪一方来大济苍生,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你看到曹操的《短歌行》,你是否愿意选择曹操?请说说理由。”这就是我说的任务化、情境化的教学活动。可惜,关于这方面的案例,我积累的还比较少。后期还应该通过阅读大量的期刊资料,学习名家的课堂教学案例,积累名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然后自己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二是关于“群文教学”,“学习任务群”必然会带来“群文教学”,因为很多篇文章才会构成“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材料。我所欣赏的,倒不是温儒敏教授在提倡“群文教学”的理念,而是一种辩证的学术态度。现在提倡“群文教学”,并不意味着过去的单篇教学已经过时了,更不是说所有的单篇教学都是错误的。他说,“群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不要理解为“群文”学习就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是“群文教学”要取代单篇教学。在新教材中,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是并存的。现实中却经常碰到这样的倾向,一是不分学情盲目进行群文教学,学生语文程度好,通过群文阅读扩充阅读量,已达到“多读书”的目的,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有的班级学生,连单篇都难以理解,教师就急于推行群文阅读,这就叫“盲目性”。二是为群文而群文,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种时代潮流,只要讲单篇阅读那就是不时尚,教学比赛也要群文教学设计,写论文也要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这也是不好的。我的观点是:该“群”的时候就“群”,不该“群”的时候就“单”。温儒敏教授提到,像一些古文,一些深奥的经典,最好设计为单篇教学。群文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已经透彻理解了某个单篇文本,再花时间就意味着浪费,而那些深奥的古文,当然是立足于“本文”,或者说以“单篇”为主,以“群文”为辅了。

三是关于教师读书的问题。由于新教材、新高考的改革,国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对教师的阅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高中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就要求学生读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语文教师,那肯定要读完这两本名著,甚至还要去阅读与这两本名著相关的著作,例如《红楼梦》的研究文献。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统编教材上列出的必读名著有12种,自主阅读名著有24,这36本书也是需要读完的。不过很惭愧,这36本书,我阅读的数量也不多,以后还要慢慢补上来。拓展开去,教师要进行“群文教学”“专题教学”,没有阅读量的支撑,是根本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教学创新的。

温儒敏教授提到了教师的“精神成长”问题,语文教师要多读一些人文性比较强的书。他说,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语文课人文性很强,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就格外重要。讲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求。教师的“精神阅读”固然重要,但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也很重要。有时候,这两者要实现完美的结合。在这方面,温教授提到了读书的三个“圈”,第一个圈是通识部分,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第二个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书目,例如语文教师要阅读一些与文学、语言学密切相关的著作,像美学、哲学等著作;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是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部分专业书。这三个圈,类似于我当年的“语文教育阅读+教育教学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人文社科阅读”的模式。其实呢,关于语文教育和教育教学类的著作,尽管数量也是巨大的,但是与后两者比起来,还是要少得多。于是后来,我就集中精力攻克了一段时间的“教育类著作”,掌握了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与知识,现在正在专心进行“理论著作阅读”,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哲学理论的书。对我来说,目前比较欠缺的是文学作品类和人文社科类的著作。或者说,我目前的“专业阅读”的数量较多,而“精神成长”类的著作阅读得较少。

此外,温儒敏教授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一些指导,我认为同样适用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教学。例如“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这些指导,如何落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上,也值得我继续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益直播课 | 本周六晚8点,杭州师大教授申宣成开讲:基于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2020年普通高中统编三科教材培训一点感言
【完整版】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王本华: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探索
20200823教学手记——学习温儒敏教授“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的感受
【聚焦语文真问题】“如何理解单篇教学、单元教学与学习任务群教学之间的关系”之一|贾 阳 徐 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