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回响(一)

听课回响

(一)

精确定位 精准预测 精妙设计

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郭  聪

每次听杨修宝老师的课,总有种如沐春风、眼前一亮的感觉,究其原因,是他一直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中不断思考和实践着。从听中悟语到说中悟理,从读中悟情到写中悟法,杨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融入了他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每每令人拍案叫绝。这次有机会在“第八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的现场聆听了杨老师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更是感慨良多。整节课结构分明、脉络清晰,以学定教,循学而导,精巧的设计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思维、精神的生长。

一、合宜,源于对

文本特点的精确定位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写作特色、不同的语体特点,自然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文本特点,从四个维度进行考虑。

维度一:发掘同类文体共有的教学价值。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小说的节选,这一类文本的教学价值:一是读懂故事内容,了解表达顺序;二是获得情感体验,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三是学习表达方法。

维度二:发掘同类文体在不同学段的教学价值。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属于第三学段的教材。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价值是:阅读小说等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方法,了解事件梗概,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注作品中描写场景、人物、细节的方法。

维度三:发掘同类文体在不同单元的教学价值。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个片段。选编这一组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阅读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维度四:发掘同类文体中这一篇的教学价值。

《临死前的严监生》与其他两个片段不同,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尤其反复描写了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的动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老师的教学正是源于这四个维度的考量。在学生感受了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后,教师没有止步于对文本内容的了解,而是更深一步,和学生共同研究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一个经典形象的。五年级的学生不只应该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明白是怎么写的,这才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在研究写法时,杨老师巧设层次,为不同学情的学生搭建了平台。第一个层次是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第二个层次是学习一个动作重复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运用“三番四抖”的方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讲解,源于对

儿童认知的精准预测

课改进行到今天,很多老师谈“讲”色变,似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就只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该也不能“讲”。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抱有不同的看法。课堂应该是“教”和“学”的共同体,教师要做的是使“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发生有教学价值的关联。教师“讲”的价值,不是要学生“听”,而是引发学生更好、更充分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教师“问”的价值,也不是要学生“答”,而是要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去探究文本的意味。

《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选自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文章字数不多,内容易懂,但对“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会产生分歧,没有读过原著的学生容易根据片段想当然地认为严监生临死前还惦记这两茎灯草是因为节约。如果此时,没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单凭学生的探究,理解就会谬之千里。杨老师充分预测到了这一点,从“临死”的情景入手,引导学生在侄子、奶妈的猜测与严监生牵挂的两茎灯草之间,回环朗读,反复感受内心世界后,又适时引入了原著的资料进行补充,用数字的方式直观地呈现了严监生千万富翁的身家,此时与一文不值的灯草相对比,使严监生“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王荣生教授曾说过,“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杨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对这三句话最好的注解。

三、精彩,源于对

课堂教学的精妙设计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是凭空的说教,而应是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实践。《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对学生而言,这篇文章朗读和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杨老师巧妙地用“听写”的方式导入,既检查了五年级学生的预习情况,又适时点拨了文章中难理解的词语,为学习文本内容扫除了障碍,可谓匠心独运。

和学生一起解决“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杨老师设计了多层次的读,使学生剥茧抽丝、逐步洞悉严监生的外在表现及内在的精神实质,在读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在读中感受人物的情感,读得充分,理解得透彻,才能深得语言文字运用之规律、习得语言运用之章法、丰富语言运用之智慧。

研究“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一个经典形象”时,杨老师由浅入深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学习认知活动,三位一体,突出了“一个核心话题、一段学习经历、一点语言积累”的教学追求。由说到写,由想到练的言语实践练习,让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的体味之中,在理解、实践、创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四、思考,源于对

语文教学的精益求精

对于杨老师的这节课,我也有个想法,想和杨老师商榷,就是“三番四抖”的设置悬念的方式是否适合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出现。从文本的特点而言,“三番四抖”的确是文本的一个特点,但作为《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个片段,教材编排的目的还是感受和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而“三番四抖”设置悬念是在情节设置上的技巧,作为本课的目标,会不会使教学任务分散,目标不够集中。

总之,纵观杨老师的这节课,目标清晰、结构严谨,有深度、有意蕴,足见杨老师深谙语文教学之道,有过硬的语文课堂结构能力。无论是读,抑或是练,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怎样的教学过程,都能突出语文课程的特质,体现语文课程的核心要求,折射出他思考的深度、思想的张力、思维的洞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解读和教法指导(第2页)
文本解读丨对临死前的严监生,不能只有“冷血”讽刺
语文教学走向生本
追求以生为本的语文智慧课堂
文体意识重在“渗透”
文体意识观照下的语文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