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继新|贾志敏校长任期的四件“小事”

人们都知道贾志敏是一位全国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可不少人并不知道他还当过校长。十五年的校长生涯,为他的人生抹下了亮丽的色彩。而他自己却说,只是做了四件小事而已;然而正是从这些小事中,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贾志敏形象。

一、尊重关心教师

社会学家狄尔泰说:“人们生活在体验之中,并透过体验而生活。”正是因为贾志敏拥有教师生活的体验,既有被称为名师大家称誉的经历,也有过不被人重视以至打击的历程。这样的生命体验与感悟,都促使他在成为一名校长之后,更加尊重、关心和爱护一线的教师。

《大学》有言:“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是的,当年他当教师时不喜欢校长做的事,现在当了校长绝对不对教师做。不仅如此,他还想方设法,让教师感受到来自他这个校长的尊重与关爱,让他们在学校有一种温馨如家的感觉。

贾志敏不但“诚于中”,而且也“形于外”。当时学校经济条件并不好,可是他还是从办公经费中挤出钱来,买了一辆校车,专门用于接送教师上下班。不少教师离学校很远,往往来不及吃早饭;贾志敏每天给老师们送上早点。

美国心理学家盖伊·莱弗朗索瓦兹强调,教师的教学信念与幸福感,必然会影响其教育工作的思想和行动。虽然当人们谈起这些事的时候,贾志敏总是谦和地说,这都是些小事,是自己该做的。然而,正是在这些小事中,更昭示出他作为一名校长的人文关怀与高尚品质。可见,校长的领导力在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发于心、动乎情,细腻无声而又深入人心。正是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中,才烛照出一个人的品格。

二、请学生到校长室做客

君子以仁存心,以义存心。

贾志敏对学生没有架子,反而将他们视作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为此,他每两周请学生到校长室做客一次,而且不是率性而为,而是郑重其事。先由班主任定下要请学生的名单,他再到学生中逐一了解情况,才将名单确定下来。他亲自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上请柬,并且署名盖章。即使称呼,也不是人们常用的学生或同学,而是称作先生。在升旗仪式上,他郑重地宣布请客学生的名单。学生一个个走上主席台时,贾志敏身着崭新的西装,与所有行政干部一字儿排开,向这些学生致礼。然后,他躬身将请柬递到每个学生手里。被邀请到的学生,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在场的师生,则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对于到校长室做客的学生,贾志敏像对待尊贵的客人一样,备上水果茶点。这个主人虽是校长,可却特别谦卑随和,很快,他便与学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于是,孩子们则无所顾忌地讲说喜欢哪个老师,不喜欢什么事情,有什么建议等等。贾志敏一方面对孩子表示感谢,一方面详细地记录下来。随后,他根据孩子们所谈的问题,一一落实。

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真正的交往是主体间相互理解的交往。的确是这样,凡是到校长做客的学生,不但感到这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也为贾志敏的真诚与和善所打动;即使贾志敏发给他们的请柬,都成了留作终生纪念的贵重礼品。2015年贾志敏手术住院期间,当年曾被邀请到校长室做客的一位学生来看贾志敏,谈及此事,依然激动不已。他说,他经常将那份请柬拿出来在家人、孩子以及朋友面前炫耀。他说,那次做客,成了他终生的铭记;而记住的,还不只是一次做客,更有贾校长的人格魅力,以及由此生成的“见贤思齐焉”的学习欲求。

行文至此,不禁追问“什么是教育”?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和我与你的对话。”而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亦在其《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娓娓言说,教师与学生之间寓于教育过程的,就是无止境的相遇,所有真实的生活都源于相遇。是啊,没有心与心的交流与融合,没有一个心灵的存在,没有教师把本真自我的呈现,又如何让学生真实呈现自我?贾志敏老师以其至仁的胸怀与向善的品格,和他的学生一道诠释了这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共鸣、智慧体悟与人格敬仰。教育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即只有当师生都以真实的自我相遇并融合于生活中时,才为教学本真意义的发生与实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三、国旗下的演讲

对于国旗下的演讲,不少人已经司空见惯,一点儿也不感到新奇,可对于贾志敏校长的演讲,却是很有新意,别有洞天。因为他的演讲不是在说大道理,而是每天讲一个小故事,一年200个,一讲就是15年,3000多个啊!人本主义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曾说:“思想只有活生生的物质化的时候才能影响人。”贾志敏校长所笃信的教育生活,不正是在持续不断的影响着人吗?

贾志敏平时说话与讲课,有一个特点:言简意赅,绝无废话。他的国旗下的演讲,也凸现了这个特点。虽然每次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可既有意义,又富有情趣,很受师生欢迎。这些故事有从图书报刊上精选再行加工而来的,有自身的生命经历或同事的趣闻,有些故事还是即兴生成的。比如有一次他发现学生玩过四架飞机模型后,就丢在了操场上。于是,在国旗下的演讲中,就有了一个新鲜的故事——“昨天,有四架飞机失事了!”这一说,全场寂然。随后,他不急不缓地说:“昨天放学后,老师与同学们都回家了,我,一人独自在洒满夕阳余辉的操场上散步,猛然发现,四架飞机失事了!飞机的小主人没有把它们升上天空,也许是玩后匆匆忙忙地回家了。于是,我将这四架飞机小心翼翼地收拾起来,又一一把它们拿到办公室珍藏在书柜里。回家路上,我还在惦记着,明天,那些小主人会不会来认领这四架失事的小飞机呢?”

演讲过后,四个小朋友果然先后来到校长办公室,在认领了这四架飞机的同时,真诚地向贾志敏校长道歉,还保证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贾志敏说过,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不能说教,也尽量少做批评,因为他们犯的错误,大多是无意识的。而用故事的形式,则可以形象且不着痕迹地向孩子传递一种教育信息,从而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改正错误,进而形成一种知错就必改的好习惯。贾志敏对学生的教育信仰正如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斯普朗格之信仰:“教育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将人隐藏的能力与自我的本质展露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从而使其融合并显现于人人有规则的生活智慧当中,并不断建构富有积极意义的内在生活。

不过,演讲虽然让听者当时感动,可时光的流逝却会使其淡化甚或遗忘。为此,贾志敏安排行政人员对他的每场演讲进行了录音,且整理成文稿,他再将文稿修改后打印出来,分发到每个教师手里。

因为贾志敏知道,尽管演讲时间很短,可其中的内容却相当丰富,老师们收藏起来,说不定会在以后工作时候派上用场。这不但有益于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还会辐射到他们的学生,从而产生更广泛的意义。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出身的贾志敏来说,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演讲,让学生习得规范的语言。一天一场演讲,师生耳濡目染,不但有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还会对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语感产生作用。

国旗下的演讲有时还会演绎出另外的故事。有一天,贾志敏办公室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她说特别喜欢贾志敏的演讲,为此,每天都是听讲之后才去上班。不过,她也诚恳地指出,在贾志敏演讲的时候,有两个读音有错。贾志敏虚心向她请教,并问其何以会有如此的辨识能力?她说她是电台的播音员。贾志敏很是感动,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这个播音员的提醒,他的两个错误读音,很有可能在无意之中传达到孩子那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校长与教师,这恰恰是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情。

贾志敏这位名师,其所怀有的一份视教育为信仰的虔诚之心,也让作为卓越校长的他,有了一份崇高的责任与神圣的使命。

四、校长要进课堂

校长工作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总要有主次先后之分。于是,校长是不是进课堂,是不是懂教学,就有了不同的看法。贾志敏认为,校长不但要会管理,更要懂教学,会教学。因为在校长的诸多职责与能力要求中,对课程与教学的领导力与实行力是其核心。而在以教学为主体的学校里,如若不从课堂教学入手,以身示范,就可能失去了真正的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如果长期不进课堂,就不可能清楚教学发展的方向,也不可能更好地引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也不可能让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正如加拿大课程理论研究者迈克·富兰曾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所强调的,学校教育的真正变革实是思想上的变革,校长则既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领导者,更是教师群体思想的引领者。

贾志敏校长还曾就此写作了一篇题为《校长怎样进教室》的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教师应当敬畏课堂

课堂,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眼中,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程度的奇妙之境。

而在贾志敏看来,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其生命成长的原野。所以,课堂是神圣的,因为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是让生命更好成长的场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其责任“岂不重哉”?即使在一般人看来处于静止状态的课文,也不是没有生命气息的;因为那是有生命的人写的,其中有让读者为之感慨系之的所在。所以,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天起,就不能儿戏待之,而是敬畏与感恩课堂,并让生命因课堂而精彩起来。

2.真爱每一个孩子

贾志敏进课堂,特别关注的即是教师是不是真爱孩子。在他看来,爱孩子不只是说在口上,更在行为之中。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调皮生,抑或被一般教师认为的问题学生,甚至认为的坏学生,更要多一些爱。教育之爱,也许正如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所谈:“爱即理性。对爱的趋向、爱的追求本身体现了宇宙完美秩序的一种积极的营造构建。”它将教师与学生放置在一种关系之中,放置在彼此最真实的生命里。教育者唯有以良知和敏感在爱的领域探寻教育的基础和本质,才能真正关照学生生活与内心。其实,在某些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中,更多不是品质问题,而是习惯问题,是心理问题,有的还是家庭问题。越是这样,教师就应当多一些爱。他自称自己小时候在老师的眼里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可是,曾有一次一个教师在要他写10个字写时,竟然写错了3个,于是,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嘲笑他。可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却表扬了他,说要他写10个字,竟然写对了7个!而且,那种表扬是发自内心的,有一种爱在流转。他为此大为感动,并由此从此爱上了语文。所以,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贾志敏进课堂,就是要看教师对学生有没有爱,尤其是对那些在一般老师看来成绩并不好的学生有没有爱。

当贾志敏发现一个教师真爱孩子的时候,他就认为这个老师有了发展的前途,他甚至会进行重点培养。他认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至生活中,也会将这种爱“于无声处”地传递给孩子们。同时,因为有了爱,他也会更加努力丰盈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持续不断的提升。

3.要教真语文

何谓语文?贾志敏用非常通俗的话这样解释道:口说为语,书写为文。当然,这只是一个高度的概括,它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他非常欣赏陶行知的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语文这一最具人文价值的学科,就更应当体现真的特点。那种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历史课等的教学,尽管也有一定的意义,可是从本质上说,已经失去了语文之真。而语文,就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要让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可受某种不良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也比较快。作为孩子生命成长的引路人,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真人,为孩子树立起榜样。

所以,在讲课文的时候,贾志敏不主张无限拔高,也不能主张花言巧语,更反对以假乱真。他评价一个语文教师的水平高下,真是第一要素。写作教学也是这样,他发现有的小学生作文,竟然不少空话、大话、假话。他担心,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写作之后,侵蚀其心灵的假也就相应而生。有人甚至断言,中国人说假话是从小学生作文开始的。此言也许有些过重,可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警惕。

贾志敏认为,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如实写下来,小学生作文,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最好写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即使开始写得少了些,语言也不特别流畅,可只要有了真,也就为学习语文学习打下了真的底色。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写得充实,写得生动。《大学》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而真,则是学习语文之本,“本立”才能“道生”。

原载于《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10C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逝世,享年81岁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
做一个有专业底气的副校长
角色课堂:革弊创新的教改构想
四大天王谈备课
谈谈教师演讲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