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功盛赞其师张伯英:北朝书家的八法之妙,已融于先生指间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徐州铜山县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兄弟四人(分别是张伯英、张仲警、张叔庚、张季遵)。

张伯英以彭城书体名于当世,为彭城书派接武前贤之大家。在改朝换代之初,张伯英承前启后,执书界牛耳,为同辈及后学仰视。清末民初,张伯英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书法四大家”。

明清以来徐州书法界人才辈出,形成“彭城书派”。彭城书派素来以北碑为宗,方劲古批,蔚为风尚。张伯英秉承彭城书派传统,又植根汉魂而化以苏、黄,笔力凝重,启功大师曾盛赞:“北朝书家的八法之妙,已融于先生指间矣。”

张伯英以行楷最有成就,同时又擅长篆隶。其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正而有酒脱之致,用笔方圆兼备,宽博雄放,紧湊严密。行书朴质秀逸,古拙自然,有夺人之效应楷书之外。张伯英的行书与草书也能见其刚劲风骨,张伯英还非常擅长书写碑志,数百字的大楷不用划线,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而分行布白、范围大小莫不恰到好处。

张伯英书法源大汉风气,取魏碑精华,得唐楷要义,纳现代元素,终极铸成“伯英书体”似魏非魏,似楷非楷,不泥于古,不媚于今,别具一格,超然独立,这就是张伯英书法的美学境界。张伯英书法有股雄气,即雄浑、磅之气,这是从骨子里出来的,似乎是与生俱有的,雄浑、豪放是其本质风格。张伯英的书法也呈现秀美和婉约。榆庄张家,世代书香脉文心,绵绵流传。

张伯英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出学习书法应向古代名帖和碑刻学习,从古代书法中没取营养,才能窥探书法之奥移,否则,学书者将误入歧途,离书法之道越来越远,最终落入俗派。正所谓“不入其门,证窥其奥者也。”

他在《法帖提要》中评论《怕园家藏帖一卷》时论道:“书不师古,而专精于据卷体,正山谷所谓俗不可医者。”“此句论书之语是张伯英先生观清代王界镇、王遵训二人之书后所作的论述。尽管该卷后有人吹棒他们的书法,认为可以和晋唐小楷相媲美,但该书依然逃不过张伯英先生的法眼。他认为该书只是工整圆润,经生胥吏之作而已,与书道没什么关联。由此,他主张书法要取法古人,若与世俗同流合污,其书法将走向俗不可医的地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书法巨擘】彭城书派创始人张伯英先生
启功的书法老师,竟是一位魏碑大师!
居高声自远——记我的外高祖书法家张伯英
散如新年作文之三:《彭城一老——读张伯英札》
启功回忆授业恩师张伯英|文章两则
张伯英先生书法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