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丨石朝江讲述“三皇五帝”的由来(一)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每天发布苗族资讯,宣传苗族文化,建立无界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广告合作:18611701202)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法国牧师萨维纳在他出版的中外第一部《苗族史》中说了一句大实话:“当整个西欧还处在原始状态的时候,中国人在4000前就已经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了。”

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中说:“言古史者,必称三皇五帝。”

中国古代,人们津津乐道“三皇五帝”。到战国时始把“三皇五帝”载入史册。中国史籍载有“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索隐》:“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

《河图·三五历》:“天地初立,有天皇氏。”


天皇,主要是人们心中宇宙空间天宇的力量;地皇,主要是人们赖依生存的大地自然力量。古人用神化信仰方式崇尚与敬拜天地,寄告子孙要尊天敬地,崇尚自然。

天、地、人三皇中,泰皇最贵,泰皇即是人皇。泰皇是人世间的皇或王。我们在这里需要探究的是泰皇,即人皇。中国史籍大量记载的也是人皇。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人皇中的“三皇五帝”率领中华民族开创了上古中华文明。于是,人们便把“三皇五帝”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英雄业绩。“三皇五帝”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酋王或首领。

中国古代把上古的三个酋王和中古的五个酋王合称为“三皇五帝”,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却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指向。有人统计,三皇、五帝各有六说。也就是说,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着多种说法。

无论是按照史书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在六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而五帝时代则在五多年前左右。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中最早的帝王,但其实他们当时还只是部族、部落及部落联盟的酋长或首领,还算不上现代意义上的帝王。

三皇说

人皇中的三皇,主要有以下六说: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②伏羲、女娲、神农(《史记·三皇本纪》司马贞补、《春秋运斗枢》、《春秋元命苞》);

③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皇霸》);

④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⑥“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上述“三皇”中,我国学界大多倾向于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根据他们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伏羲被誉为太阳神,女娲被誉为祖母神,神农被誉为农业神。

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对伏羲、女娲、神农的历史贡献记载得最清楚。录如下: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蛇身人首。按伏犧风姓,出《国语》。其华胥已下,出《帝王世纪》。然雷泽,泽名,即舜所渔之地,在济阴。成纪、亦地名,按天水有成纪县。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按谯周《古史考》,伏犧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也。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犧氏。按事出《汉书·历志》。宓,音伏。养犧牲以庖厨。故曰庖犧。【考证】《索隐》单本,以下无庖厨故曰四字。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按位在东方,象日之明,故称太皞。皞,明也。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按皇甫谧,伏犧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其后裔,当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

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犧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按礼明堂位及系本,皆云,女娲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运。一曰。亦木德王。盖宓犧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频木王也。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承木。【考证】各本,承作乘。今从单本。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按其事出《淮南子》也。天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女娲氏没,神农氏作。按三皇说者不同,谯周以燧人为皇,宋均以祝融为皇,而郑玄依春秋纬,以女娲为皇,承伏犧,皇甫谧亦同,今依之为说也。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按《国语》,炎帝,黄帝皆少典之子,其母又皆有娲氏之女。据诸子及《古史考》,炎帝之后,凢八代,五百作年,轩辕氏代之。岂炎帝、黄帝,是昆弟而同母氏乎?皇甫谧以为少典有娲氏诸侯国号,然则姜姬二帝,同出少典氏,黄帝之母,又是神农母氏之后代女,所以同是有娲氏之女也。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遂重八卦为六十四爻。初都陈,后居曲阜。按今淮阳有神农井。又《左传》,鲁有大庭氏之库,是也。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长沙。神农本起烈山。故左氏称,烈山氏之子曰柱。亦曰厉山氏。礼曰。厉山氏之有天下。是也。按郑玄云,厉山,神农所起,亦曰有烈山。皇甫谧曰,厉山今随之厉乡也。

伏羲继天而王,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始制嫁娶。结网罟以教佃渔,以龙纪,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按位在东方,象日之明,故称太皞(太昊)。女娲代宓犧立。无革造,惟作笙簧,按礼明堂位及系本。金木轮环,周而复始。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女娲氏没,神农氏作。以火名官。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从古至今,得到多数人认同。

十方子在《伏羲与女娲—人类起源的奇思妙想》中说:“考究我们的老祖宗,上古时有‘三皇五帝’之说。再造人类的伏羲、女娲和开创农业生产的神农氏,是公认的‘三皇’组合。后世也有人把女娲排除在外,而以发现火的使用者燧人氏取而代之的。作者窃以为有性别歧视之嫌,不敢苟同。这并不是说火的使用发明不重要,而恰恰相反,是因为它太重要了,但是也太遥远了,我怕人类的记忆远不可及。”

五帝说

“五帝”晩于“三皇”。如前所述,“三皇”距今约七千年左右,“五帝”距今约五千年或四千年左右。“五帝”也主要有六说。

①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大戴礼·五帝德》、《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尚书序》);

⑥青帝(伏羲)、黄帝(轩辕)、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上述“五帝”的多种说法中,我国学界大多倾向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的说法。至于把庖牺(伏羲)、神农、少昊等列入“五帝”,反映出先秦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前所述,伏羲、神农应在三皇之列。《吕氏春秋》、《五方上帝》等把上古“东蒙”人的少昊氏也列入“五帝”之列,说明少昊也为中华早期文明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大戴礼·五帝德》对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记载得很清楚。选录如下:

宰我问于孔子,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于版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曰高阳。洪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履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民,絜诚以祭祀。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只励……请问帝喾。”

孔子曰:“元嚣之孙,蟜极之子也,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博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春夏乘龙,秋冬乘马,黄黼黻衣,执中而获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顺……”请问帝尧。

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曰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豫;黄黼黻衣,丹车白马。伯夷主礼,龙、夔教舞,举舜、彭祖而任之,四时先民治之。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杀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其言不贰,其行不回,四海之内,舟舆所至,莫不说夷。”请问帝舜。

孔子曰:“蟜牛之孙,瞽叟之子也,曰重华。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亲。承受大命,依于倪皇;叡明通知,为天下工。使禹敷土,主名山川,以利于民;使后稷播种,务勤嘉谷,以作饮食;羲、和掌历,敬授民时;使益行火,以辟山莱;伯夷主礼,以节天下;夔作乐,以歌钥舞,和以钟鼓;皋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率经。其言不惑,其德不慝,举贤而天下平。南抚交址、大、教,鲜支、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羽民。舜之少也,恶悴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于苍梧之野。”


黄帝因打败炎帝、蚩尤,而被古代人立为“五帝”之首。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皆有重要建树而列为“五帝”之一,也有史料把“东蒙”人的少昊也列入“五帝”之一。当然,所谓帝,只不过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军事首领而以,与秦始皇赢政开创的皇帝是有区别的。

综上述,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三皇五帝”为中华早期文明、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形成,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三皇”的卓越贡献与历史功勋。



石朝江 (秦仁智)

简介


石朝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研究方向:哲学、民族学。

代表作品:《中国苗学》、《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

研究成果:专著《中国苗学》、《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

合著《贵州就业与再就业研究》(第一作者)、《苗族文化研究》(第二作者)、《布依族文化研究》(第二作者);主编《中国酒都·民族文化·西部大开发》(主编之一);

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200余篇。

主持课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世界苗族迁徙史》(在研),贵州社科基金课题《中国苗学》,贵州省长基金课题《贵州就业与再就业研究》,贵州“十一五”规划前期重点课题《我省“十一五”如何解决城乡就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等。

获得的科研成果获奖:《中国苗学》获贵州省第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论苗族家庭的类型与发展》获贵州省首届“五个一工程”奖;

《云雾·枫木·卵生—苗族早期唯物主义思想萌芽》、《少数民族地区必须走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的路子》、《苗族文化研究》(联名第二作者)等三项成果获省社科三等奖。

他是贵州省哲学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学会理事。

石朝江出版了《苗学通论》《战争与苗族》《世界苗族迁徙史》《苗学通论续论》《中国史前史读本》《晚清名臣石赞清传》等多部著作,在苗学界具有重大影响.....



更多有关石朝江老师的资讯请看这里:

他毕生研究苗族即苗学,主要是得益于大师的启发......

读大学时,他课余时间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

他是学哲学的,对历史书籍特别感兴趣。

当时他有幸读到了范文澜、郭沫若、王桐龄等大师的著作。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

“黄炎两族共同对抗强大的苗族”。

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中开篇即说:

“现在中国动言五族平等,所谓五族,即汉满蒙回藏族。臂如一家人,汉族是长兄,满蒙回藏族便是幼弟,是为现在人的观察。

若照历史上观察,中国之民族,除了汉满蒙回藏以外,还有一位长兄,即是苗族。”范文澜为什么称“强大的苗族”?王桐龄为什么称苗族为“长兄”?怀着一种好奇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探明究竟。

由于受到大师们的启迪,从某种程度上讲,研究苗族即苗学的人生志向,他在读大学时即萌生了,立志了......

  

当时,本来学校提前通知他要留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他当时也答应了。但毕业分配时,吸收单位有一个是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他执意要求分配到该所工作。

后经学校推荐和该所派员到学校考核,他如愿以偿。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在之后改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正当他大量收集资料准备从事科研时,1980年,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贵州省委组织部一张调令调到青干处工作。

1983年任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

1984年作为第三梯队干部下放基层锻炼,任惠水县委副书记......

应该说,当时组织上对他是关心和重点培养的。

他也在党务行政岗位上认真履责。

但是,石朝江初心不变,志在科研,不在仕途......

1986年任职期满,回组织部后,他就坚决要求调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

调回社科院后,他先后任副所长、所长、副院长、巡视员等。

因为有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延退了5年,他于2015年10月退休......

最近,贵州省社科院二级教授、贵州省文史馆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石朝江 应邀于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第一期“山骨讲堂”中作“东蒙与西羌,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源头”专题讲座之后。

又于6月8日晚7时至10时,在贵州社科院科研楼二楼会议室,作了中国古史系列第二场讲座,题目是“三皇五帝时代"。

再次吸引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关注......

这次他作的《三皇五帝时代》讲座 座无虚席。很受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省委相关直属单位的学者、工作人员的欢迎。讲座中气氛热烈,学员们涌跃发言和提问,认真研讨......

这是石朝江继首场中国古史讲座《“东蒙”与“西羌”~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源头》之后的第二场中国古史讲座......

这次讲座分三部分内容:

“三皇五帝”的由来;

伏羲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女娲、神农的历史功绩。

石朝江根据史料分析论述了“三皇五帝”的由来。

他认为:  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得到较多的认同。

“三皇五帝”为中华早期文明、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形成,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他根据大量的史籍资料分析认为: 

伏羲氏继天而王,为百王之先,被尊为三皇之首。

他还从伏羲统一东部原始群团、建立都城、历代帝王在伏羲陵庙的御祭、历代名人的题词等方面分析了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历史功绩。

他谈了女娲、神农的历史功绩后,他认为:

女娲同伏羲、神农并列,被尊为中华民族最初始的“三皇”。

女娲的人格力量在于她同伏羲一样,建立了齐天盖地的丰功伟绩。

石朝江研究员还从“修火之利,以火德王”“始制耒耜,教民稼穑”“织麻为布,成作衣裳”“尝百草味,始有医药”“以日为市,各得其所”五个方面分析了神农氏的历史功绩......

近年来,石朝江在苗族早期历史、中国古史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主要反映在他主持并即将结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史籍载苗族早期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上。这次讲座是他集多年研究心得与热心和感兴趣于我国古史、苗族早期历史研究的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报告与交流,听座者在听到精彩处均报以掌声,在提问环节,讲座者和听座者交流互动热烈,他以渊博的历史知识精妙作答,提问者增长了知识,并对他不畏学术禁锢、勇于学术探索的精神深表敬佩......

在讲座中,石朝江借助相关史籍记载、历史学研究、民俗印证及考古资料指出,上古时期生活在我国东部的“东蒙”人和生活于西部的“西羌”人,是中华文明及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源头。

继而,石朝江梳理了“东蒙”-“九黎”-“三苗”-“南蛮”-“荆蛮”-“武陵蛮”-“苗族”等及“西羌”-“神农”-“炎黄”-“华夏”-“汉族”等两大源头发展的清晰脉络。

石朝江在讲座中强调:“爱我中华必须知我中华”,“理清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对于重建中国古史很重要,不能混淆了源与流,不能把古代部落人群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间顺序弄颠倒了......”

据悉,他的讲座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反响。

三苗网、多彩贵州网、龙阳网、新浪网贵州微生活等多家网络媒体以及贵阳日报、贵阳晚报等多家报刊均对他的讲座予以了突出报道......



下期讲述:伏羲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敬请期待~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图文来源:石朝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详解
上古三皇五帝的故事
三皇五帝
研究之三-《山海经》记载的人物与中国上古帝王的联系(一) - 天机网
三皇五帝传说藏天机
皇帝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