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德实验学校校长鲁江:面向未来的课程如何构建?

编者按

本期“名师说”摘发这一精彩生动的演讲,以飨读者。教育同仁如有疑问需向鲁江校长请教,请在文后留言。师说君将代为转达。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鲁江

最近,我们看到,深圳发展面临一个个重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总牵引,成为开拓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中央给深圳的新定位、新目标,是中央对深圳的厚重寄托与新时代新使命的郑重赋予。

深圳教育应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立足全球教育坐标,对标世界一流教育,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学校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创造全球标杆城市的教育样板,增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作用和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引领深港澳教育生态圈建设,向全球教育链上游攀升。

我关注到近年来坪山区在推动教育发展的时候,通过抓学位建设和人才战略,不断提升教育的硬实力。今天,坪山又把目光放到提升教育的软实力上,把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推动和提升坪山教育内涵发展,这是非常有眼光的,展示了坪山推进教育发展的气魄及专业水准。

我认为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学校的核心力量是课程。课程变了,学生就会变;学生变了,学校就会变;学校变了,整个教育就会变。今天论坛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课程变革”,我认为抓住了教育变革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这么说? 

1

原始文明

20000年

2

农业文明

2000年

3

工业文明

200年

4

信息时代

20年

5

智能时代

我们先来看一看人类文明发展史,你会发现一组非常有震撼力的数字:人类从原始文明进化到农业文明用了2万年的时间,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用了2千年的时间,从工业文明向信息化时代进化用了2百年的时间,从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进化只用了20年的时间。

的确,时代前进和发展的步伐在提速、在加快。现在,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技术的整体性突破,也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和20年前相比,我们的生活方式已完全改变。

有人说现在全球最大的图书馆是谷歌、百度,因为人们想要的资料几乎都可以在上面找到,但却没有一本自己的藏书。现在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汽车服务企业不再是传统的老牌汽车企业了,而是UBER、DD,但却没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全球销量最大的零售服务企业不再是传统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其他传统商店,而是亚马逊、阿里巴巴淘宝,但几乎没有自己的商店。中国成长最快的餐饮企业是美团,但没有一个自己的餐厅和厨师。中国最大的通讯服务产品是微信、QQ,但却没有一个邮局。中国成长最快的金融服务手段是微信和支付宝,但却没有一个营业厅或者是柜员机。

亨利·福特 | 汽车大王

安德鲁·卡耐基 | 钢铁大王

阿曼德·哈默 | 石油大王

20年前我们耳熟能详的钢铁大王、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现在几乎没人再提起了,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精英和金额界及金融界翘楚。

扎克伯格 | FACEBOOK创始人

巴菲特| 股神

乔布斯 | APPLE公司创始人

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正在启动一个个风口,对社会各行业及传统教育带来冲击。学校置身于一场大变革的前夜,如果不努力,也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但是,在这个时代变迁的历史背景中,教育显然要沉寂的多。有三个艰深的问题曾困扰中国教育界多年。

1

第一是李约瑟之问

李约瑟是英国著名学者,是一名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是一名中国通,他曾撰写了15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2

第二是乔布斯之问

乔布斯是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曾问比尔·盖茨: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1

第三是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曾向前总理温家宝提问这样的感慨:为什们我们国家培养不出来拔尖创新人才?

这三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教育界,社会各界都在破解其中的原因和答案。虽然过去了几千年,其实学校教育的形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讲授型课堂教学方式仍占主流,标准化课程体系、封闭化的学校教育、学科化的课程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今年是美国教育家杜威访华100周年,杜威曾在1919年访问中国,因为五四运动爆发,他在中国停留了两年,两年中,他以“贫民的教育”为题到各地演讲,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杜威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因此,面向未来,教育必须转型,课程必须变革,否则教育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那我们的课程应如何变革?

我想,应该是用理念的力量去推动,用开放的力量去推动,用科技的力量去推动,用体制的力量去推动。

一、理念重树,从标准走向个性

一个模子做教育

这是画家丰子恺一百年前画的一幅漫画:一个模子做教育。其实,一百年后的今天,这种教育仍然在延续。 

如果一个医生不管病人什么情况都用一种药,说他的药是包治百病的,那这个医生一定是一个庸医。而在一所学校,有几千名学生,他们的个性特长、智力水平千差万别,但我们的课程却是一样的,很少去照顾到这些孩子的个性化的东西,这跟庸医有什么差别?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他说决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我认为这句话在某些领域有一定道理,但对人才培养来说,却是一个悖论。现在有人提出了一个反木桶理论。

如果把木桶倾斜换一个方向,盛水量不一定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有时候取决于最长的木板了。

今年5月,任正非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这一生都是短的,我只做长我这块板,再拼上别人的长板我就是一个高桶了。他说完美的人就是没有用的人。的确如此,人才往往是偏才。

如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被老师怀疑智力缺陷,林肯曾经因为口吃受人嘲笑,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成为著名的科学巨匠和政治领袖。

科学天才爱因斯坦曾被老师怀疑智力缺陷

美国总统林肯也因口吃问题而被人嘲笑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因为基因不同,因此有高矮胖瘦,相貌、性格都会不同。我们没有对孩子求全要求,不要老是和基因较劲。

企业家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教育家说,学生有差异没有差距,有个性无好坏,有类型没等级,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经常跟学生分享一首诗: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有必要攀比。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

我们要推动课程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要打造学生的长板,让学生成为独特最好的自己。要让不同成为更大的不同,而不要让不同成为相同。

所以我们确立的课程思想就是:释放天性,尊重差异,激发潜能,促进学生的最优成长。我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优势,让学生成为独特的自己。

为此我们实行小班制,一个班35-40人。我们实施分层制,根据孩子的学习程度将部分学科分为不同的层次班授课。我们实施模块制,根据学生的兴趣,按模块走班教学。我们还实施选课制、导师制、学分制等,力图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课程重构,从线性走向立体

我校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学校和个人的需求,对课程进行了科学规划。我们的课程是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组成。基础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社会需求,拓展课程体现的是学校的意志、明德的特色,特需课程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个性的需求。

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特需课程是1+N的关系,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是围绕基础课程,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开设的,因此,我们的课程是丰富的,但同时又是系统的、聚焦的,这样既保证了基础课程的质量,又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平衡了学生综合素质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我们在做课程改革的时候,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学校的课程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多而杂乱,不能聚焦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就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负担。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跨学科整合课程的开发,推动课程从分科走向综合。人们常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生一定是个庸医,因为他没有整体的观念,不能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可能是单一学科知识能够解决的,必须各学科协同解决问题。但传统学科之间存在着坚固壁垒,互相割裂,缺乏联系。

我经常用图钉来说明我们的课程形态。要把一个图钉按进木头里,取决于两大要素:第一钉尖要足够尖,第二上面的平面要足够大,缺一不可。人才培养也是如此,所谓人才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的能力,一是垂直的能力,这是分科教学带给他的能力,即他的专业水平。二是水平的能力,这是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他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要坚持分科教学的核心地位,同时,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开发无边界课程,超越学科学习和探索。

三、资源重整,从知识走向生活

传统课程的资源来自教材,指向知识,容易脱离现实生活。我经常把照本宣科式的脱离生活的教学比喻为将海鲜干货不经泡发、处理、加工和烹饪就直接塞到孩子的嘴里,这也是一种教育的暴力。历史课脱离生活就索然寡味,政治课脱离生活就是空洞的说理,数理化脱离生活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脱离生活的德育就是灌输式的、说理式的德育,就如同人体虽然需要盐,但如果将盐直接塞进学生的嘴里,就变成是一种教育的暴力,灌输式、说理式德育如同直接吃盐式德育,会导致德育的低效和甚至负效。

要将课程贴近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资源,让学生们感知生活跳动的脉络。我曾听过一节物理课,老师在课堂导入时提出一个问题:一艘万吨巨轮在海面上为什么不会沉没,而一根针丢到海里立即沉没?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说是浮力,学生兴趣立刻调动起来。我们学校开设了一片植物园,我们有一个课程是“种植与观察”,每天孩子们写观察日记。我们将小学生午休午托靠发成“生活滋养课程”。

午托午休:生活滋养课程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对餐前、餐中、餐后进行了设计,由学生自主管理,实现生活自理,过去每天中午有100多个家长会来在校帮忙分餐和做其他服务工作,现在家长们全部撤离学校,家长们很高兴,孩子们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我们还开设了职业体验课程,在校园里设置了上百个岗位,让学生们竞聘上岗,有虚拟的工资和薪酬,还有虚拟货币—海豚币,设计很漂亮,里面有金额,学生可以用挣到的海豚币在图书馆借阅书籍或者是看电影,或者在校园美食节买食品,孩子们特别诊视这个海豚币,这也是评价手段的创新。

我们还有许多课程,都来源于生活。我们坚持“把学校打开”的办学方略,推动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国外的学校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校门都很小,既然像哈佛大学这样世界顶尖大学,校门也非常小,很多学校是没有围墙的。而反观我们的学校,大门都很大,围墙都很高。与此相适应,中西方教育与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有很大差异。

一百年前,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董渭川就说过,中国教育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脱离社会需要,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一现象至今未有根本改观。陶行知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他们都主张学校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联系。

深圳是国际化大都市,东西方文化交汇于此,大众传播对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产生影响。加之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学习形态,网络就是校园,移动终端就是课堂,能者就是教师,教育正在被重新定义。为此,我们提出要建设无围墙学校,把社会当作学校,把生活当作教育,把世界当作教材,把天地当作课室,并利用互联网打造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泛在教育生态。

四、课堂重建,从范式走向变式

因为教学是科学,是有规律的,所谓“教学有法”,因此应建立教学范式,以提升年轻老师教学的规范性。但因为教学是艺术,仅有范式还是不够的,所谓“教无定法”,所以教学还要有变式。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教学都应有所不同,要在范式中产生变式,形成教师的教学个性。

学校积极开展基于要素组合的教学模型研究,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变化中形成自己稳定成熟的教学特色,进而形成学校的教学流派,所谓“贵在得法”。

五、技术重塑,从人工走向智能

过去我们对课程的管理是人工化、经验化的,未来的课程应该用技术的手段实施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我们现在正积极推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深度融合,力图用技术来撬动学校课程管理的转型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们针对教学六个关键环节,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设计,加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全面提升教学效能。我们建成虚拟学校,组织老师们录制了微课,实行线上线下课程互为补充。我们和腾讯工程师一道,积极开发VR、AR等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各类教学工具,引入游戏化教学,让课堂更生动。我们正开发智能作业系统,实现作业的智能布置、批改和解析。我们开发了智能考试系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题库,实现了命题、阅卷、统计、分析的智能化。同时,我们建设了移动办公平台、智能能控平台、智能物联教室、智能访客系统、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实现管理的自动化、精准化及高效化,推动学校管理从人工化、经验化管理向智能化管理转型。

技术重塑的课程有两大特点,一是更加科学,二是更加人文。我们推进信息化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给老师增加负担,我们要用技术把老师从简单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精力聚焦到更具情感、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去关注孩子,从教书向育人转变,解放老师、激发学生。

六、体制重组,从管理走向治理

办学体制是决定一所学校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由于体制原因,编制、招聘、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薪酬激励、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教育资源引入等许多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校,严重影响了公立学校的发展。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参照世界各国公立学校改革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改革、课程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被评为深圳市最具变革力学校和深圳市事业单位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教育界形成较大的示范效应,被称为教育改革的“明德模式”,国内多所公立学校在积极参照、借鉴或复制,为中国公立学校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输出了丰富经验。

学校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社会联动,多元共治。福田区政府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成立明德实验学校教育基金会,是学校的委托管理方,采用“公立学校、委托管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具有高度办学自主权,依法自主办学,是介于公民办学校之间的第三种模式。

学校推进财务管理改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办学用地、校舍和教学设施设备由政府配置,实行全额财政拨款,同时福田区政府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出资2亿元,成立明德实验教育基金会,每年按比例持续投入。学校不参加政府会计集中核算,教师薪酬标准自定,教师工资总额高出公立学校20%。基金会为小班化教学、课程改革、互联网+教育的研发提供充足经费保障。

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去掉编制,实行全员聘任制,突破了公立学校教师编制、教师招聘、绩效工资、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困局,保障了人力资源供给,实现了用人自主,建立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总量高,导向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职业发展通道畅顺,消除了教师职业倦怠,焕发了教师队伍活力,在福田区教师幸福指数测查中,明德教师名列全区第一。

学校实施教师治校策略,成立校务、学术、招标、招生、招聘、膳食、薪酬、工会、家长、学生等10个委员会,组织各方力量参与学校管理,积极构建多元共治、民主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不断增强创新力,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担当好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先行示范的新使命,努力把学校办成为一所符合中国实际,适应未来发展的改革标杆学校。

作者:鲁江

编辑:王子薇

回复更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红兵:守护青年教师
程红兵:办一所理想学校——如何制定一份科学务实的学校发展规划?
省级特等奖成果分享: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守正课程”体系┃教学成果┃​2023年9月1日
南戴河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创客教育与课程开发──以机器人教学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