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匡胤祭拜武庙,为何看到白起就把他撤下?宋朝为何增减武庙人员

武庙最早叫武成王庙,是为了纪念历朝历代在军事方面有建树的人员,与文庙是相对的,武庙最早是在唐玄宗时期设立的,最初的主祭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配享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此外还有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等人分别位列武庙左右两边,合称为武庙十哲。

因为文庙有十哲,所以为了对称,把武庙也设置了十哲,武庙十哲是一个主祭,一个配享,再加上十位名将,合计是12人,到了唐肃宗时期,在武庙中又增加了古今六十四名将,选择了从西周到唐朝的64位名将进入武庙一起享受祭祀。

武庙

这六十四位名将分别是:

范蠡、孙膑、廉颇、王翦、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贾复、寇恂、马援、皇甫嵩、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慕容恪、檀道济、王僧辩、慕容绍宗、宇文宪、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苏定方、张仁亶、王晙、王孝杰、管仲、田单、赵奢、李牧、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吴汉、冯异、耿弇、段颎、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王猛、长孙嵩、王镇恶、吴明彻、斛律光、于谨、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裴行俭、郭元振、张齐丘、郭子仪。

唐朝后期的武庙实际上是:主祭+配享+十哲+六十四名将,一共是76人。

到了宋朝的时候,对武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增补,一些人被移出了武庙,而另一些人则被增加进去,被移出武庙的人有22人,分别是:

武庙主祭姜子牙

吴起、孙膑、廉颇、韩信、彭越、周亚夫、段纪明、邓艾、陶侃、关羽、张飞、杜元凯、慕容绍宗、王僧辩、吴明彻、杨素、贺若弼、史万岁、李光弼、王孝杰、张齐丘、郭元振。

被增补进武庙的人有23人,分别是:

灌婴耿纯王霸祭遵班超王浑周访沈庆之李崇傅永段韶李弼秦叔宝张公谨唐休璟浑瑊裴度李光颜李愬郑畋葛从周周德威符存审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进武庙,看到白起在内,于是很生气地说了一句话:

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

这话的意思是说:白起杀害了那些投降的俘虏,不是习武之人的风格,为什么能在这里享受祭祀呢?赵匡胤的言外之意是把白起移出武庙,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为何要这么做呢?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和宋朝这么做,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赵匡胤的封建道德观。

赵匡胤把白起从武庙移出的直接原因就是:白起杀害俘虏

白起虽然是前方大将,但是擅自杀害45万赵国俘虏根本就不是白起所能决定的,白起的上面还有秦昭襄王呢?秦国的国策是东进中原、灭亡六国,而消灭六国有生力量就是秦国的国策,而这个决定最大可能是秦昭襄王的命令。

在当时的条件下,长平之战打得那么艰苦,赵国的40多万俘虏如果不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关押起来,要么放回赵国,关押起来需要大量的粮食来养这些人,秦国没有,放回赵国将来拿起武器又是秦国的敌人,秦国不愿意这么做。

白起

所以选择了杀俘,虽然这么做是不道德的,但在战国乱世之下,根本没有道德可讲,但是时间到了北宋时期就完全不一样了,北宋是赵匡胤靠陈桥兵变篡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需要树立一种明君的形象,所以对于北周皇室采取了善待的手段。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安抚人心,以巩固自己的江山社稷,同时赵匡胤还要树立一种封建社会道德观,比如忠君思想,比如善待文人,而禁止杀害俘虏也是一种封建道德观,因为赵匡胤是终结了五代十国长达53年的乱世,但他仍然没能统一天下。

对外彰显自己的仁心与道德,有利于拉拢天下人才投靠自己,这是赵匡胤为自己打造的政治形象,赵匡胤把白起移出武庙的言外之意就是:像白起这样杀害俘虏的将领即使再厉害,我也不会用的,你们放心来投靠我吧。

白起杀俘

二、把结局不好的名将移出

仔细看北宋赵匡胤执政时期移出武高的人员,还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人结局都不好,比如白起,是违抗命令被杀,比如吴起,是楚王去世后被楚国贵族所射死,比如韩信,是被吕后与萧何联手所杀,比如彭越,吕后劝刘邦杀的。

邓艾是因为居功自傲,被钟会陷害致死,关羽是因为骄傲轻敌导致兵败被杀,张飞是因为虐待手下被杀,史万岁是因为被人陷害而死,王孝杰是因为讨伐契丹兵败被杀,这些人的结局全部不好,不管其军事才能有多高,只要结局不好,都被移出武庙了,就连韩信这样的兵仙也被移出武庙,更不用说其他人。

赵匡胤黄袍加身

宋朝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成王败寇的思想,武庙肯定是军事才能突出的人才能进,而不是看结局的,赵匡胤这么做只能是把一些军事才能一般,但结局比较好的人增补进来,这样就让武庙的形象大打折扣。

宋朝这么做的目的还是想让武庙维持一种事业有成、结局又好的形象,把那些结局不好的名将移出来,就让所有受祭祀的人都有一个好结局,这是一种形式主义,要知道人与人的结局肯定是不同的,不能因为结局不好,就否定一个武将的才能,这才是不对的,也难怪如此,宋朝很多武将结局都很好,但是有才能的却越来越少。

北宋重文轻武

三、北宋重文轻武

赵匡胤生前曾经立下一条规矩:有宋一朝,不杀士大夫

但是赵匡胤并没有说不杀武将,这就是明显的重文轻武,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是:赵匡胤担心武将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而文臣士大夫不会,因为武将会打仗,有兵权,而在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都是有兵权、会打仗的将领夺取了前朝的政权。

赵匡胤本人就是武将出身而夺取政权的人,他知道如何防范武将,所以在夺取天下之后,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把手下重要将领的兵权夺了,而文无论怎么闹,都不可能夺取政权,赵匡胤是出于稳定政权的考虑才重文轻武的。

宋朝杯酒释兵权

在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之下,赵匡胤需要的不是名将,而是听话的将领,不需要军事能力超强的将领,他需要的是忠于自己的将领,他不需要有个性的武将,他需要适合封建道德观的武将,所以那些军事才能突出的将领并不被赵匡胤看中,比如白起、吴起、韩信、廉颇、彭越、周亚夫、邓艾、关羽、张飞都移出了武庙。

有意思的是,到了宋徽宗时期,武庙祭祀的人员又有所调整,当初被赵匡胤移出武庙的白起、吴起、韩信、关羽、张飞、邓艾等人又被请进了武庙,形成了武庙七十二名将,这恐怕是赵匡胤想不到的吧,不过到了宋徽宗时期,北宋已经处于灭亡的前夕了,武庙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宋初为什么要对武庙中的配享武将进行调整?[宋太祖]
清洗武庙风波:宋太祖打起如意算盘,剔除白起、韩信、关羽等人
除白起外,还有22位名将,被赵匡胤踢出了武庙,都因为什么缘故
盘点被赵匡胤移出武庙的23位名将,原因令人无语
赵匡胤拜武庙十哲后,为什么下令将白起踢出去?
如果给吴起、孙武、白起、韩信排一下序,谁将是第一战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