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洗武庙风波:宋太祖打起如意算盘,剔除白起、韩信、关羽等人

  武庙起源于唐朝,从最初的武庙十哲,增至六十四名将,再到七十二名将,在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宋朝的时候已经是规模十分庞大了。不过也正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手中,进行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清洗武庙的运动,幅度之大令人咋舌。其清洗的借口源自白起,宋太祖赵匡胤认为白起杀降不配进入武庙。

  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借口,实际暗藏玄机。

  被剔除名将的六大类型

  连同白起一起,被剔除武庙的名将一共有二十三名,大部分是以私德争议清除的,但其实是可以分成六大类型。

  第一类:不忠,包括吴起、廉颇、彭越、王僧辩、吴明彻、王孝杰、李光弼等人,以及有争议的韩信。

  第二类:不仁,包括白起、段颎、杨素。

  第三类:自傲,包括韩信、关羽、张飞、 贺若弼等人。

  第四类:争权,包括周亚夫、陶侃、史万岁、杨素等人。

  第五类:功少,包括张齐丘、郭元振等人。

  第六类:真冤,包括孙膑、邓艾、杜预、慕容绍宗等人。

  六大类型分别对应的真实原因

  第一类原因不忠是人数最多的,说明也是宋太祖赵匡胤最忌讳的一类名将。吴起先是在魏国出名,后又叛逃至楚国;廉颇因赵王中了离间计离赵归魏,后又入楚;彭越起兵反叛确实起兵造反过,也是事实;王僧辩迎立梁闵帝萧渊明,动机也有问题;吴明彻被北周王轨俘虏,而后投降;王孝杰早年曾被吐蕃俘虏过,缺少不屈表现;李光弼晚年被程元振、鱼朝恩陷害,曾拥兵不朝,这些都是属于不忠的表现。唯一有争议的就是韩信,可能是没有反叛之心。

  吴起后来其实又移回去了,只不过画像丢到了庑下,庑就是大殿正对面两侧的屋子,不在主殿,地位还是很低。

  虽然“黄袍加身”是后周太祖郭威首创,但毕竟是经过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发扬光大的,他本身就是谋朝篡位者,不忠于后周,自然是很害怕底下的臣子也出现类似不忠的情况。所以宋太祖赵匡胤一定要清洗掉这一类名将,避免给世人留下错误的示范,同时强调为人臣子的忠诚度,来确保不会有人背叛他。

  第二类原因不仁也是与宋太祖赵匡胤的军事策略相悖的原则。比如白起杀降,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军民,实属残忍;段颎作为凉州三明之一,对西羌的态度就一个字“剿”,也属于赶尽杀绝的类型;杨素治军也十分冷酷无情,饱受诟病。

  宋太祖赵匡胤掌握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之后,要对天下进行统一战争,招降敌对势力的臣民是一项重要的军事策略。所以诸如吕蒙之流名将的安抚战法备受推崇,且效果也十分显著。比如在灭南唐的过程中,攻城的时候对方经常望风而降,达到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对统一进程的推进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类原因自傲主要是出于处理上下级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的考虑。韩信在刘邦与项羽大决战之前要挟刘邦要做代理齐王,饱受刘邦忌恨;关羽、张飞也因为刁难下属而最终遇害;贺若弼则更夸张,自恃功高到了诽谤朝政的地步,这些都是为人臣子在工作上非常糟糕的表现。

  宋太祖赵匡胤非常希望自己的臣子性格能稳重一点,多少要有点情商,做到不容易坏事。同时他也希望臣子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上下级与同事之间和睦,减少矛盾,这对朝政的稳固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类原因争权其实也是比较严重的类型。周亚夫曾劝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遭到汉景帝猜忌,这是属于介入争储;陶侃也曾与王导等权臣争权过,虽然后面及时退出,但毕竟还是干过争权的事情;史万岁与杨素互斗也是闹得很大,也属于很严重的争权行为。

  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君主,自然是忌惮底下的臣子争权,不管是他们自己的权力还是储君之争,这些都是极为容易引起朝政动荡的因素,自然不提倡且需要扼杀在摇篮。

  第五类功少指的是那一批容易被替换的名将。张齐丘确确实实是战绩不够,被剔除出七十二名将一点也不冤;至于郭元振战绩是属于勉强足够的类型,能力其实很强,但由于唐玄宗骊山讲武期间犯错被流放,就一直没机会建功了,实在缺乏发挥的机会,被剔除也情有可原。

  时代一直在发展,随着时间积累,名将肯定越来越多,不管是六十四还是七十二之数,肯定是装不了那么多。尤其是唐朝,尚武精神十分强烈,名将辈出,堪称历史之最,占掉的名额也非常大。所以必须请功绩少的人出去,放有战绩的新人进来。

  第六类真冤顾名思义就是真的冤枉的类型,实际是不应该被清除出去的。孙膑虽然跟同学庞涓有恩怨纠葛,但也是庞涓先迫害他才反过来复仇的,其私德一点也没有什么争议;邓艾灭蜀有功,却因被司马昭猜忌而遇害,实际没有任何谋反之心,而且后来还平反了,是没有争议的公案;杜预是晋灭吴之战的主要统帅之一,也曾在西陵之战中大显神威,功绩足够入七十二名将一点也没问题,为人也没有什么争议之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服务于司马家的缘故;慕容绍宗战绩也是足够,是不是因为他是鲜卑人受到歧视被踢了?

  这一类名将被清除,我是找不到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也许是宋太祖赵匡胤个人喜好所致吧。

  清洗武庙的整体意义

  唐朝武庙的入选原则总体上更注重实际战绩、开创性战法、兵书理论、影响力等因素,至于武庙十哲或者名将们的私德其实不怎么介意。这其实跟唐朝的尚武风气有关,长期以来大唐任用将领不问出身与尊卑,甚至不介意是否是外族,所以入选的武庙十哲或者名将们会更具有代表性,公正性。

  但随着安史之乱的发生,武将主导的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变成顽疾,导致统治者们开始忌惮武将集团。这使得此前的尚武精神大受打击,并且中唐、晚唐至五代十国期间都一直在尝试改革抑制武将,到了后周这里文臣制衡武将的制度已经初具雏形了。

  宋太祖赵匡胤直接将其继承过来,并加以改进,形成了“士大夫治天下”的一套重文抑武国策。清洗武庙剔除白起、韩信、关羽等人,本质上也是为这一决策服务的。而且武庙本身就是按照文庙的规则来设计的,对忠义等公德与私德都也需要一视同仁地重视起来,所以武庙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加上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篡位上台的,尤其重视忠诚度的问题,更希望通过重新规划武庙来给底下的武将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增加道德权重,然后在细节上分成了六大类型进行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太祖赵匡胤重整武庙,被除名的二十三将中争议最大的是谁?
「得之可得天下」的奇才,可远远不止梅长苏一人| 阿信荐书
北宋」宋初为什么要对武庙中的配享武将进行调整?[宋太祖]
赵匡胤祭拜武庙,为何看到白起就把他撤下?宋朝为何增减武庙人员
如果给吴起、孙武、白起、韩信排一下序,谁将是第一战神?
除白起外,还有22位名将,被赵匡胤踢出了武庙,都因为什么缘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