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卒业凭照”看清末赤峰的师范教育
       我国的师范教育是清末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兴办逐步发展起来的。1897年,盛宣怀在南洋公学附设师范院,迈出了中国师范教育的第一步。1902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师范馆,开创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推广学堂”,大批新学堂应运而生,培养新学师资,推广师范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伴随教育改革的风起云涌,赤峰的师范教育也开始起步。1906年喀喇沁王府的崇正学堂附设了一个师范班,1907年赤峰县成立初级师范传习所,拉开了赤峰师范教育的序幕。那么,初创时期赤峰的师范教育是什么样的呢?笔者有幸收集到一张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颁发的赤峰州官立初级师范学堂的“卒业凭照”(毕业证),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一下。
       一、“卒业凭照”的基本内容

       这张“卒业凭照”长46公分,宽45公分,尺幅宽大。上方“卒业凭照”大字直排,下栏文字竖排,刻版印刷。所涉姓名、成绩用毛笔填写,盖公私印章5枚。毕业证自右向左可分导言、主体、落款三部分内容。

     (一)导言部分录写了一段光绪帝的圣旨。这段圣谕,实际上是光绪皇帝1906年对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的批复。该批复确认了学部所陈“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殷切期望“君民一体,爱国保家,正学昌明,翼教扶世。人人有合群之心力,人人有振武之精神,务求农工商各科实业,物无弃材,地无遗利,何患不日臻上理”,并号召京师及各省学堂师生“尤宜正本清源,辨明义利,不视为功名禄利之路,而以为修齐治平之规”。面对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政局,光绪帝真的是忧心如焚,“懔时局之艰难,思全国之关系。朕心竂竂,实有厚望焉!”,“朕心寮寮”一句真切表达了光绪帝当时的心情。但即使操碎了心,也是无力回天,此诏颁布仅隔了一年圣上就驾崩了,摇摇欲坠的大清江山几年后也随之土崩瓦解。“毕业凭照”录写这段圣旨就是体现清末统治者变法维新、教育救国的要求。毕业证前面抄录一段语录当时很流行,这种形式后来的毕业证也沿袭过。

     (二)主体部分包括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各科成绩、功过及毕业生上三代名氏。凭照显示毕业生为丛氏,原籍山东文登,居赤峰,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入学,当年十一月十五日毕业,毕业时三十七岁。丛氏《红山区教育志》有录,时任塾师,是一名秀才。在职学习了六个月即毕业,这种通过对私塾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的学习方式,可以解决新学堂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是清末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从所学课程和各科成绩看,学堂开设了12门课程,修身、经学等传统科目赫然列在前面,而且分数最高、理化、博物等格致新学则分数最低,不及格或勉强及格。试想,让一位37岁的秀才学理化,也是勉为其难了。所以新学的推行不是很容易,不仅一开始举步维艰,实际上从清末到解放前夕,私塾在教育中所占的比例一直高于洋学堂。在成绩单的后面,毕业生曾祖父、祖父、父亲名氏列右。祖宗三代都要列入毕业证,可见上学读书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儿。

       (三)落款部分含上下款、边款。上款有“赏戴花翎在任候补府兼巡防营营务处试署赤峰直隶州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朱”字样, 边款骑缝及下款盖有“赤峰直隶州知州”官印,说明卒业凭照是以当时赤峰直隶州知州的名义颁发的。上款的“朱”字即指“赤峰直隶州正堂”知州朱懋春。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赤峰县升为赤峰直隶州,首任知州朱墀生,再任知州朱懋春。光绪三十四年时朱懋春上任不久,尚处于试用期,故有“在任候补”和“试署”字样。“加十级记录十次”是其获得的荣誉。另该凭照明确要“提学使司存案”并“予毕业凭照以昭凭信须至凭照者”,说明凭照要由省级教育行政机构备案,并且要将毕业证颁发给毕业生本人以作为凭据。这张毕业凭证颁发本人后能保存一百多年,实属幸运 。下款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签名及官署印文。凭照显示学堂总董李翰臣(名下印文“一片冰心”),教员张鹏翼(名下印文“张书之”),凭证签发时间为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李翰臣(1882-?)字凤五,名下“一片冰心”。李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经营元宝山锦元煤矿,热衷办教育,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出任赤峰劝学所总董。民国元年,劝学所总董改称劝学所长,李翰臣继任至民国二年,劝学所改称教育局后,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年再任教育局长。对清末民初赤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张鹏翼,又名张云诚,名下印文“张书之”,生于1880年,字云程。原籍河北平泉,后随父到喀喇沁旗公爷府街经商。清末考中秀才,1942年病故。

       二、从“卒业凭照”看赤峰官立初级师范学堂的主要特点
     (一)赤峰初级师范学堂具有师范传习所的性质。按《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清末师范教育机构可分为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师范传习所三种。优级师范学堂以培养高级中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的师资为目标,初级师范学堂、师范传习所则以培养小学教员为目标。其中师范传习所是“各州县于初级师范学堂尚未齐设之时”的应急性师资培训机构,属于过渡性质。毕业证虽然有“赤峰州官立初级师范学堂”这样的称谓,但学员学习期限、入学年龄都达不到《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所规定的初级师范学堂的要求,而符合师范传习所的程度和要求。另据资料记载,传习所的第一期学员是光绪三十四年五月毕业的,而这个时间恰好是“卒业凭照”所示学员的入学时间,二者时间上的承接关系说明“卒业凭照”所示学员可能是传习所的第二批学员。虽然传习所只是一个临时培训机构,但从办学层次上也属于“初级师范”,把传习所的毕业生称为初级师范毕业生,把传习所称为师范学堂也不为过。因此,赤峰师范初级学堂具有传习所的性质。或者说 ,初级师范学堂与传习所是同一机构的不同称谓。
      (二)赤峰初级师范学堂规模很小。“赤峰州官立初级师范学堂”名号不小,但规模应该不大。其一,过去的学堂不等于现在的学校,当时师范学堂普遍附设于其它学堂中,实际上就是一个师范班。虽然没有赤峰初级师范学堂附设于其它学堂的证据,但它应该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校。其二,毕业凭照上无“赤峰州官立初级师范学堂”的制式官印,同时“卒业凭照”可能是不同学堂通用的制式,只有“初级师范”这样的红色印制,不足以证明建制性的初级师范学堂的存在。其三,初级师范学堂的学员数量少,师资力量小。师范学堂每期学员只有二十几人,“卒业凭证”中列入的教员也只有张鹏翼一人,可见规模很小。
     (三)开设课程新旧结合,体现中体西用的基本原则。《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初级师范学堂开设的课程科目共分12科,即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学、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习字、图画、体操。另外“视地方情形,尚可加外国语、农业、商业、手工业之一科目或数科目”,即为选修课。从“卒业凭照”所列课程来看,必修课中习字课没有开设,也没有从凭照中列出,其它课程均开设且有成绩评定。选修课凭照均列出,其中开设了农业课。可以看出,赤峰初级师范学堂虽然执行的是师范传习所的职能,但所开课程比较全面,基本达到了初级师范学堂的课程设置层次。开设课程中西参半,即有修身、经学这样的传统文化课,也有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格致”之学。有人形容当时的洋学堂的课程是“上午声光电化,下午子曰诗云”,还是很形象的,体现了近代教育中体西用的特色。
     (四)与崇正学堂师范班并驾齐驱。在赤峰地区,喀喇沁旗札萨克亲王贡桑诺尔布兴办的新式学堂也兴办很早。光绪二十八年冬月,贡桑诺尔布在王府创设崇正学堂。次年夏,又创设守正武学堂、毓正女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崇正学堂增设初级师范班一班。可以说,这个师范班的设立是赤峰地区最早的民办师范教育,赤峰初级师范学堂是最早的官办师范教育,二者同时存在,交映生辉,为赤峰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办学地点的推测。至于初级师范学堂的教学地点,应该就是传习所的所址或附设在学堂中。当时赤峰最大的官立学堂是赤峰官立高级小学堂。这个院原是一个大商号的宅院,分为前后三层院,有60多间房子,可供使用的教舍较多,劝学所即设于此院前院,传习所或初级师范学堂可能附设于此。赤峰当时其它学堂多利用庙宇房舍,可利用面积有限,不可能具备附设师范学堂的条件。另据李再洲回忆,宣统三年时,由赤峰师范传习所改名的赤峰单机师范讲习所附设在官立高小院内,如果讲习所在传习所的原址上,那么初级师范学堂在高小院内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综上所述,赤峰初级师范学堂是清末推广师范教育的产物。赤峰虽地处边陲,但在教育变革的大潮中,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响应、起步较早。从“卒业凭照”来看,赤峰的初级师范教育地方政府重视、开设课程全面、虽然以短期培训和速成教育为主,赤峰初级师范学堂还属于师范传习所的性质,但“赤峰州官立初级师范学堂”的历史存在,是赤峰官立师范教育的开端,对赤峰师范教育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也证明赤峰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名不虚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我学校垂声闻,宏达望斯人
转载:一张罕见的清末师范文凭
官立女子师范 耗资白银万两
除了一中,你还知道卫辉哪些老资格的学校
百年毕业文凭见证浙江最早的师范教育(上)
邢台学院,110岁生日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