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分钟心理学 | 为何「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欲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

01

正如陈奕迅歌《红玫瑰》里那句经典的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许多人对得不到或者未完成的事物,都会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不论是上一段失败的感情,还是手中未完成的工作,总是我们无法放下,难以解脱。今天,就请大家听柠檬聊一聊,为什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进行了一项实验:

她让被试者做22件简单的工作,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

在这22件事情中,随机挑选11件不让受试者做完。做完实验后,立刻让被试者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

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被回忆出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被回忆出43%。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经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种记忆效应就叫「蔡格尼克效应」。

02

蔡格尼克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古时候,说书人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吊足了听众的胃口。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一旦我们着手开始做某件事情,就更倾向于完成它。这就为有拖延症的朋友们提供了一道良方。

我们在面临一项棘手的任务时,总是想方设法能拖则拖,不想开工。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蔡德尼克效应告诉我们,无论如何,先动手做点什么吧。

不要一开始就想攻克最难的部分,可以先挑软柿子捏。只要你能让任务中的任何一部分先开始运作,其余的部分自然会被带动起来。

因为一旦你开了头,「要把它完成」的念头,就会一直萦绕在你心头,推着你完成所有任务。

03

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格尼克效应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但是有些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驱动力过强,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把自己逼成了工作狂。

并且,有「事情一定非做完不可」这种习惯的人,为了避免半途而废,很可能把自己封死在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上。只有减弱过强的驱动力,才可以使人一面做事一面享受人生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学一点心理学‖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
巧妙利用'蔡加尼克效应',轻松享受生活 | 心理词条
巧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不做“工作狂”
强迫症对上蔡格尼克
趣说蔡格尼克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