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随行为:第一眼看到你,就一生相随

活到老,学到老。个体认知世界的空白,是得用一辈子去填。

昨天学了一个新词:印随行为,imprinting.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故事:一只鸭子将一个小男孩看成“亲妈”,跟男孩子形影不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鸭子破壳而出的时候,看到的第一个会移

动的物体就是这个小男孩,于是就认为这个小男孩是它“亲妈”。这就叫印随行为。

印随行为,也叫印痕行为、印记行为,是动物世界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现象。具体来说,一些刚孵化出来的幼鸟,如雁鸭鸡鹅等幼鸟,破壳而出时,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体,都会被它们认为是自己的“亲妈”,从而跟随。一些哺乳动物也会这样。

印随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出生后发生。如刚孵化的小鸡、小鸭,甚至是大雁,如果第一眼看到的是人类,它们就会把这个人当成母亲。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雁的蛋分为两组孵化,一组由母雁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雁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雁也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雁扣在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雁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雁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结果,自从这些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雁记住了洛伦兹后,即使到了成年,它们依然跟着他,在他游泳的时候,这些雁会紧紧跟在他的后面。

可以这样理解印随行为。

1.印随行为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由“直接印象”或“痕”造成的。学习也很简单,就是“睁眼”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物体,就是自己的“妈”。

2.印随行为有特别的时间要求,也叫敏感期。比如对出生的小鸭子来说,只有三四天。如果这段时间把小鸭子关在黑暗里,这种行为将不会发生。不过也有特例。郑州晚报报道过一个老头在一只小鸡三个月大的时候收养了它,结果这个小鸡就成了老头的“宠物”,老头走到那里跟到那里。

3.印随行为的发生,主要依靠视觉系统发挥作用。印随行为与其说是先天本性,倒不如说更多的是后天学习。后天学习首先是条件反射作用,印随行为可看做是条件反射,通过视觉刺激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行动。印随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辨清活动的对象,这是刚出生的动物跟随妈妈的过程中逐渐在视觉反射与躯体运动反射之间建立的暂时连接。

4.印随行为,就具有长期稳定性。通过视觉反射和运动反射连接起来的“亲子关系”一旦建立,将最早看到的运动物体认为“母亲”,不仅是人,甚至是运动的玩具,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会伴随这些动物很长时间。

有一个著名的案例,是一个男子和一群大雁的故事。法国布列塔尼52岁的男子克里斯蒂安·穆莱克(Christian Moullec)十几年里一手养大了一群雁。这些雁认为穆莱克是它们的“母亲”,于是时刻跟随着他,甚至在他驾驶超轻型飞机时,雁群也会在空中排成V字型跟随着飞翔。

5.为什么会有印随行为?为了安全和食物。对小动物来说,要活下去,就得有人“罩着”。找个“母亲”,紧紧跟随,能够获得保护和食物。幼小的动物们紧跟它们的母亲,这样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和食物。

一句话,小动物们为了生存,进化出了印随行为这门“技能”:认亲小鸟们自己也没搞明白把没有羽毛的家伙叫“妈妈”,典型的是“睁眼就叫妈往好里说,这叫“生存智慧”;极端地讲这叫“认贼作父”!

了解了印随行为后,这两天我脑子一直在想,人类,有没有这个毛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随反应
不务正业,与禽兽为伍,最后抱走诺奖
掌握训练技术的根本之一(狗狗宠物训练解读)
小巧玲珑可爱的小鸭子
【小知识214*印随行为】
给动物当妈妈的“懒”科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