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一百七拾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汉代将《道德经》运用到极致的女人是谁?

西汉王朝建立后,从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刘彻初年,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统治者一直信奉“黄老之学”,坚持“清净无为”的思路,实行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通过历文、景、武三朝而非常具有影响力窦太后,让这种思想和政策得到了一以贯之地执行,从而创造了汉初的太平盛世。

窦太后出身于平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穷,没有名字,后人称他为“窦姬”。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用皇甫谧的话,说窦太后名叫漪(yī)房,这是后代人的话,可以戏称,不可轻信。吕后当政的时候,窦姬由“良家子”选入宫中服待吕后,跟了一个有希望的主子,从此背景就与其他宫女不同了。后来,吕后把一批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个诸侯王分配五人,窦姬也在这批宫女之中。这也说明她当时在品德、长相、能力各方面并不出众,没有得到吕后的赏识。

何为“良家子”?秦汉时期,把不是医、巫、商、贾、百工之家的子女,称为“良家子”,这是一种带有职业岐视性质的“血统论”,当时的这些人,现在可都是香饽饽!这种论调不只汉代存在,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存在,即划出“黑五类”子女,把地右(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的子女。

窦姬对遣送出宫没有意见,但对遣送到哪里去有点小想法。她的家在清河,即今天河北武邑东南,如果能被遣送到赵国(今天河北中部),就离自己的家乡较近。她请求主管遣送分配的宦官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去赵国的名册里。但人微言轻,宦官将窦姬的话给“忘记”了,将她的名字写入去代国的名册之中。窦姬听说自己被分配去了离家较远的代国(今天山西中北部),虽然为自己命运不济而非常伤悲,但只能服从命运安排。岂知这才是上天的真正安排!

没想到去了代国后,代王刘恒偏偏只宠爱窦姬,并和她生下女儿刘嫖和两个男孩,长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少子就是梁孝王刘武。后来,代王变成了汉文帝,刘恒入主未央宫后,窦姬便被立为皇后。这样的命运,绝对非人力所为!

汉文帝时期,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家的经济形势和老百姓的生活都有了好转。窦皇后虽然不懂朝政,但是早年的贫寒家境和经历使她明白,官府管得少一点,少扰民,百姓的日子才好过。由此,他喜欢起“黄老之学”,特别爱读《老子》一书,做为“贤内助”,对刘恒开创“文景之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汉文帝刘恒去世后,她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即位,窦皇后变成了窦太后。在治国大政方针上,窦太后充分发挥母亲对儿子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教导儿子继承父亲的思想,坚持“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据史料记载,在窦太后的强制下,“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这样,在当时最强大的“刘氏集团”和“窦氏集团”内确保了《道德经》的核心地位。

儿子汉景帝刘启在位16年,才48岁不到就死了,孙子汉武帝刘彻15岁即位,窦太后又变成了太皇太后。地位更尊贵了,但权威开始被挑战。汉武帝刘彻身边早早就聚集着一批儒生,在他们的影响下,年轻气盛、壮志凌云、想干一番惊天伟业的汉武帝,对积极入世、强调人为的儒家思想更感兴趣。但汉武帝初期,刘彻说了不算,太皇太后摄政,汉王朝仍然遵循前代清静无为的即定国策。

尽管太皇太后暂居于主导地位,但由儒家思想武装起来的年轻的孙子,已经向年迈的奶奶发起了全方位的挑战,挑战的重点是“黄老思想”,这也是汉王朝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汉初,时人称之为“道家”,这与后世的宗教化的“道教”完全不同。它假名黄帝和老子,熔道、法,兼儒、墨、阴阳诸家观点而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成为汉王朝建立后近100年间实行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政策的理论依据。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黄老帛书》,为探索黄老思想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较量是从儒生直接向太皇太后发难开始的。一天,一个叫袁固的儒生竟然在太皇太后面前说,《老子》不过是“家人之言”,意思是,“黄老之学”管不了大事,登不了大雅之堂。袁固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怪事能发生,肯定是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听完此话,太皇太后气得两手发抖,这不仅是对这位汉王朝三代王后绝对权威的挑战,更是对汉朝开国以来治国理政思想根基的挑战。

盛怒之下,袁固被太皇太后罚去与野猪搏斗。让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做这事,即是一种羞辱,也等于是变相的处死。关键时刻,袁固的背后主子汉武帝刘彻没有抛弃他,私下里偷偷给了袁固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袁固这才侥幸杀死野猪,捡回一条命。奶奶、孙子之间的“三观”已经不合,分道扬镳了,变着法儿较劲是一种必然,但在这种较量下,“黄老之学”在太皇太后主导下,成为汉王朝文化思想界的主流,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早在汉景帝刘启时期,淮南王刘安召集宾客撰了一部集黄老之学之大成的鸿篇臣著《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武帝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刘安将其献给朝廷。此时,正是窦太皇太后摄政时期,此书推动“黄老之学”在汉王朝走向巅峰。《淮南子》系统地阐述了道家思想的理论,保留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珍贵。

盛极而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黄老之学”也不例外。汉武帝刘彻积极倡导和坚持的“儒家思想”开始走上历史舞台,“黄老之学”一如其三代支持者太皇太后一样,已经进入垂垂老态。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与主张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在年轻的汉武帝刘彻心中完全不一样。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并不想让自己的一生在默默无闻中度过,尽管那样确实符合社会良性发展之道,尽管对老百姓来说,确实是值得好好珍惜的太平世道。于是,刘彻支持的儒生们继续与坚持“黄老之学”的太皇太后斗法。

儒生们建议汉武帝刘彻以后议事时,不要再经过太皇太后同意,想通过这种方式剥夺太皇太后的摄政权,从而使其坚持的“意识形态”也逐渐被淡化。太皇太后闻知儒生们的诡计后大怒,将参与谋划的御史大夫赵绾(wǎn)和郎中令臧逮捕入狱,令其自杀,同时还罢免了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fén)的官职。太皇太后的手段,让朝廷震恐,让“黄老思想”守住地位,“儒家思想”暂居次位。

公元前135年,即汉武帝建元六年,年迈的太皇太后去世,汉王朝坚持了近百年的“黄老思想”才被“独尊儒术”所代替,国家意识形态和执政理论实现了更替。汉武帝刘彻开始提倡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为指导,尽情地挥霍老祖先通过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积攒下来的国家富强的“老底子”!

老子的《道德经》第七章讲:“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窦皇后、窦太后、窦太皇太后的人生经历,很好地阐释了《道德经》的这个深刻的道理。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瓶中史话】大汉双星与汉匈战争(10)·建元元年这一年
儒生赵绾和王臧,为武帝出力颇多,为何却遭到残忍对待?
连载:两汉四百年52
换种方式讲西汉60 | 学术之争
同样被讥讽,刘彻能忍,刘病已却动了杀机,只因两人的底线不同
清蒸汉朝(20)-煮酒论史-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