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思城市增长正义:更好,而不是更大︱每周一书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如果说这本书有一个中心思想的话,那就是继续增长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更像是一个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增长并不是什么值得追求的东西,相反它像一只吞噬我们社区的力量和希望的寄生虫。增长持续地腐蚀着我们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状况,并阻止社区实现它的愿景。

很显然,《更好,不是更大:城市发展控制和社区环境改善》的作者艾本-佛多(Eben fodor)非常清楚自己在这本书中要表达什么观点,他也很清楚自己本书要做的将是颠覆一个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的观念。

这个观念几乎是作为常识被所有人理所当然的相信,并孜孜不倦的追求,那就是:包括城市增长在内的增长是我们一系列决策的出发点和目标,甚至是最根本的目标,因为如果没有了增长,那么,我们就“只有等待死亡”了。

应该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保议题越来越主流,基于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对经济增长正义的反思已经进入主流政经议程,并通过多个国际性多变和双边平台不断展开讨论,相关的研究也很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已经具有意识形态的表达批判属性。

此外,如何通过不断将经济发展的外部性成本化和货币化,并进一步通过全面对成本收益法对经济发展进行反思,也激起了很多经济研究者的雄心。这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学范式,也是经济学创新的空间所在。

本书的作者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州大学,获得环境和城市规划双硕士学位,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对城市增长问题的研究,并倡导环保经济、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城市发展模式,是美国城市发展的权威研究者之一。

所以,他对自己研究的方法理性应该很清楚:尽管越来越多人开始如自己一样开始怀疑增长的正义和可持续性,但如果想打破一个常识性的普遍认知,别无他途,只有直接摆事实讲道理就可以,而且,尽量的数据化、实证化,最好还要有中长周期的对比分析,样本最好来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这样才可能更具普遍意义。

这也是我认为本书的最大价值和最值得推荐的地方。本书不但冷静的揭示了增长正义的虚伪性,具有很强的批判价值,而且,对城市控制增长的途径和方法,甚至一些具体的指标都提出来了,可谓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参与提供了行为手册。

当然,更让我感慨的是,里面很多的研究课题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很多结论,但在其后的包括中国很多地方在内的城市化进程中,还在不断重复着同样的错误,甚至还没有看到任何的反思,我们还是在追求着“更大,更大,更大”

不过还好,今天,无论是在官方的政策文本中,还是在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群体中,甚至开发商眼中,都开始对过快的毫无边界的城市化扩张提出反思,并开始用“更好,不是更大”的标准去审视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化进程。

就像本书得出结论一样:“通过社区控制增长,人们能够将能量从如何使它能够容纳更多的增长转移到如何使它成为一个更适合居住的地方上。这能够使你的社区在宜居性、社区观念、环境质量、公共服务和宜人性、参与性民主制度等方面达到一个新高度。”

需要反思的不仅是投机性开发

关于“投机性开发”,本书提供的一个例证和论述逻辑是,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很多美国城市的商业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以至于银行很乐意为投机性开发项目(没有已知的承租人或买家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忽视市场的需求。

这场建造狂热造成了写字楼市场的剧烈膨胀,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度出现的过剩写字楼居然达到了之后数十年预期需要的状况。

后来,市场崩溃后留下来许多破产的开发者,这迫使银行取消了空置建筑的购买权,最终,在数以百计的存贷机构破产后,美国纳税人为这场荒谬的投机行为的大部分后果买单。

这一情景相信对我们很多地区和城市的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很多县域市场,不但房子严重过剩,有的甚至将未来10年的购买力提前透支了。

当然,在这一轮地产投机狂欢中,一开始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地产开发企业单方面的投机性开发所导致(哪怕面对莫须有的刚需,也坚定的认为可以通过诱人的广告宣传和密集的营销将房子卖出去,正如很多的地产营销公司打出的口号那样:天下没有赢销不出去的房子),后来,面对不断翻滚的房价上涨预期,地产成了一个区域性大赌场,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投入到这个看不到上涨尽头的利润追逐中,一起吹大了泡沫。在泡沫破裂的时候,一起承担苦果应该说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艾本-佛多(Eben Fordor)在本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更大的骗局:纵然是那些打着将为本地区带来税收、就业、经济繁荣和住房的投资,而到最后的实际情况却总是充满欺骗性。

为了获得一个新投资企业的税收,本地区的需要付出比税收增加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一个新的投资项目看似为本地区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但实际情况是,与雇佣的本地员工相比,该企业实际上雇佣了更多的外地员工,而且,本地员工可能仅仅是获得了收入比较低的岗位,更残酷的,因为这一项目的落地,使得更多的外地人口涌入本地,挤压了本地的就业机会,并使得本地的失业率提升了而不是降低了。

住房也是一样,开发者和地方决策者一直打出的口号是,如果不加快投资和开发,将使得本地房价不断提高,使得很多人没有住房或者买不起住房。但佛多提供的包括美国波特兰在内的多个城市的中长周期的研究样本显示:“住房的供需都会影响价格。大多数情况下,是快速增长推高了房价,这些增长的压力常常是创造就业等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果。”

经济繁荣也是一样,我们一直坚信的神话是:“要么增长,要么死亡”,增长让经济繁荣,并会创造薪水更高的工作。但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Herman Daly)的研究已经证明:美国不断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并没有反映公众真实的经济福祉,虽然GDP在稳步增长,但是从考虑了社会和生态成本的更好的经济福祉测度来看,过去20年来繁荣水平是不断下降的。“有证据表明,美国现在的增长让我们更穷了,它提高成本的速度,高于增加利润的速度”。

那么,这些投资的利润或者说好处都到哪里去了呢?很简单,在企业投资、政府拿公共资源补贴、破坏了社会和生态环境、GDP增长、公众真正的福祉受到损失等表象的背后,更多的利润回报被转移到了少数的开发者及其密切的利益相关者手中,当然,因为腐败的存在,一些表面上为当地公众代言的政府官员也得到了好处这实际上是一个少数人剥夺多数人的过程。

这显然是被很多人忽视的真相,尤其是在被投资人和政府所主导的公共关系大战中,一盘散沙毫无组织能力的民众就更没有声音可以发出了。于是,我们一直生活在增长带来繁荣的神话中。

地产危局与“精明增长”时代的来临

关于城市增长的神话还有很多,之所以推荐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我们一旦明确了这些神话背后所揭示的增长目标背后的困境以后,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规避这些因为增长所带来的压力。

更何况,还有太多的人依然沉醉于增长的繁荣里而不自知。要希望自己控制增长或者说进行增长管理的的解决方案能够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推行,除了进行基于实际城市发展样本的实证化警示外,一个更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增长的真实成本计算出来,并公布于众,从而给每一个城市的增长正义一个数据化的评估。

在我们试图对城市增长的真实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但牵涉到增量的问题,还牵涉到存量的问题,于是,包括规划在内的很多工作将变得异常复杂,甚至是一个永远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以至于,我开始怀疑,我们对于城市增长真实成本的核算注定只能存在于理念的批判层面,尽管,这样的批判同样具有价值。

而且,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命题,那就是,“城市增长有一种成本,可能是我们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这就是对后代的不利影响。流逝的开放空间、牧场、景观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将是永久的,所有的后代都将被剥夺利用这些资源的权益”。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比较有值得强调的界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稳定的,它有潜力持续到遥远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既不提前消耗后代的资源,也不危及当代的发展前景。“评估一个物体的使用的可持续性的时限标准最好是永久性。通过无限延长利用物体的时限,来简化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可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行动、政策或程序,它能在不降低自然环境的生态完整性和生命维持能力的情况下,无限期延续它们”。

作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提供了一种在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区做出决策时候可以采取的便捷而直观的检测方法:能够延续永久即是可持续”。

这让我想到之前一个被广泛讨论的事实,那就是,在过去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占用土地的扩张速度远大于人口集聚的速度,也就是大家说的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并据此认为,之前中国的城镇化是不健康的,我们至少要保证人口的城镇化与土地的城镇化要一致。不然,明显是不可持续的。

但是,本书提供的历史数据显示,要想保证人口的集聚快于土地扩张,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其他城市的历史发展事实,还是理论上的分析,都得出的结论是,在城市增长和人口增长之间,是一个永远的不等式。只不过,我们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需要仔细的思考两者之间的协调增长关系,尽可能的做到精明增长或者说是增长管理。

所谓“精明增长(Smart Growth)”主要关注城市增长的成本和投资,关注增长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等的威胁;主张重新开发和利用已开发的地区,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主张通过可持续的开发来实现规划和投资的一体化;主张在紧凑的步行或自行车骑行范围内采用集中增长的规划和交通理论,以避免城市的蔓延。

记得在去年清华同衡学术周上,主办方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提出了重回营造的概念,一方面代表了对规划行业的反思,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对新一轮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思考。目前这一理念显然成了规划行转型的共识,大家越来越认同,过去一张白纸漫无边际自由挥洒的规划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越来越需要在既定的边界和框架内进行精致思考。

而且,对于精明增长的理念已经越来越的体现在官方文本中,这无疑将对中国的城市增长产生巨大影响。

不过,这样的增长意识,显然并没有为更多的地方所重视和接受,之前的城市增长中,更多的为土地逻辑和资本逻辑所主导。那么,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投机性开发遭遇致命打击的背景下,或许为中国城市的精明增长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

这个时候我们更容易发现,当我们面对城市发展的时候,除了谈论房价以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谈,当我们开始接受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更好而不是更大的时候,面对地产困局,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机会。

”时代已经不同,变革已经发生”,祝福中国的城市和城市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不需要高房价的城镇化
2020回顾|城市群发展中的产业升级和开发商机
置业、商业、就业 “三业”联动,
产城融合: 房地产公司战略转型新选择鲍粮库
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会放缓吗|李铁谈城市
吴康:理解城市的增长与收缩——基于多源城市数据的分析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